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综合管理 - 浅议我国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浅议我国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战略重点不断进行调整,从上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90年代的再造活动,21世纪将会转向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创造,那么我国当前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现状如何呢?如何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呢?

一、理论综述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在1800年左右他曾说过:"企业家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在英语中,Entrepreneur即企业家意为创建企业并担任经营管理职责的指挥者。当然,只有那些有创新思维并取得卓越业绩的企业经理才能称的上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理论的创建应首推马歇尔和熊比特。他们共同特点是高度评价企业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社会贡献。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系统地论述了企业家的作用。马歇尔认为,一般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于买卖双方都不能准确地预测市场的供求情况,因而造成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而企业家则是消除这种不均衡性的特殊力量,他们能够透过迷雾解决这种种难题。因此,企业家成为企业“车轮”的轴心,他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与此同时,企业家还是时间创造效用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在理论方面是依靠研究人员和实业家,而在实际工作中则是靠企业家来完成的。因此,企业家是不同于一般职业阶层的特殊阶层,他们的特殊性是敢于冒险和易于承担风险。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则认为,传统经济理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仅限于抓住经济体系对外界条件变化的连续性适应过程,把经济的发展看成是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开发和技术进步这些单纯的经济领域外的情况变化所带来的。熊彼特认为,所谓资本主义的固有发展,不是对外部变化的适应过程,而是这种经济体系内部改变的适应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的正是企业家的革新行为。企业家是支持、创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体。他提出了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的观点。经济学家韦伯斯特曾说过:企业家是“一个经营冒险事业的组织者,特别是组织、拥有、管理并承担这一事业全部风险的人。”由经济学可知,“企业家才能”是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四要素”之一。它对其他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进行“组织”,以形成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现代经济学的新增长理论,适应要素资本化的现实,将生产要素归结为劳动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在由这四个要素构成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家才能似被归入人力资本。如果仅仅认为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管理劳动,视其为人力资本也没有错。但是,企业家才能不是一种能够被生产出来的人力资本,而是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的、稀缺程度很高的生产要素。

二、对我国企业家精神的文化渊源分析

    从经济根源上分析,企业家精神的生成与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息息相关,这是勿容质疑的,但企业家精神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呢?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精神”,包括人们的行为规范、价值目标、奋斗目的等,以及每个时代对此赋予的特殊性质。它表现为人的社会心态以及时代精神的发展,虽然也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法律和行政管理制度等因素,但与特定社会的文化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

    德国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即儒家思想,虽然可以视之为一种伦理体系和社会功能意义上的宗教,但由于其仅有“外王”的入世理性倾向而无实际经世抱负的手段,仅有“内圣”的价值理性的信念伦理而无工具理性的责任伦理,因而无法开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无法提供企业家精神。这里姑且不论韦伯对新教伦理和儒教伦理估价的得失或偏颇,但他却揭示了企业家精神的生成与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内在联系。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的生成既根植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又必定打上了一定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的烙印。

    一方面文化传统的特质孕育企业家精神。以儒家伦理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及行为层面上均能提供丰富和升华企业家精神所需要的文化源泉。例如,溶入民族文化血液的刚健进取,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我们民族“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刚健自强,勇于创新;革故鼎新,创进不息的变易精神使中国文化千百年来高峰迭起,源远流长;兼容并包,开放整合的博大胸怀,吸收各种异质文化并使之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在多元文化的交融、整合中,不断获取综合创新的活力,从而不断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而心系社稷的忧患意识则表现为对主体社会辨证的否定精神,对现实一种理性的怀疑,对传统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发展与重构,其思维方式涵盖了肯定与否定的辨证过程,在怀疑、否定、批判的过程中,表现出创造的萌动与生成的欲望。中国传统文化上述特质及儒家伦理中还蕴涵的崇德重义、修身自律、宽恕谦敬、勇于奉献、勤俭节制等精神品格都是孕育以苦为乐甘冒风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敬业乐群追求成就的企业家精神取之不尽的宝藏,它与市场经济伦理相融合,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找到与企业家精神一致的契合点。另一方面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对我国企业家精神的生成具有极大制约性。如“中庸”观念产生的竞争与反竞争的冲突;“半封闭”产生的保守与变革的冲突;“人伦、礼”产生的人治与法制的冲突;崇古与创造的冲突等等。

    因此,儒家文化传统虽然孕育却不能启动企业家精神。在市场经济的角斗场上,在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冲撞中,儒家伦理中消极、保守的一面会受到冲击、遏制,而积极、进步的一面会与市场经济伦理相融合,可以说,这种经过冲突、筛选、整合过的传统文化虽不会启动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却能以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由此产生的巨大道德力量去完善它、升华它,使之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三、对我国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实质的实证分析

    在今年云南的弥勒论坛上,关于企业家的精神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 企业家精神=冒险+理智

    樊纲(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作为局外人,我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到底是什么?平面来说,它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技术、产品、市场、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纵深来说,创新精神就是冒险加理智。冒险和理智是尖锐冲突的概念。任何创新都有可能不成功的概率,企业家至少在最初阶段或者某个阶段,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是具有敢冒险精神的。而要想使冒险能够成功并且创造出价值,还是需要理智,理智地、科学地分析所面对的市场的方方面面,客户、技术、竞争对手、发展趋势等。企业越做越大以后,理智的成分会越大。做企业是一种艺术,每一个具体情况都会有一种应变组合,我们理论家只能谈一谈,永远回答不出确切的东西。企业家身上60%是冒险精神,40%是理智,但是如果冒险精神降到20%,理智成分上升到80%就成了学者。

    郭凡生(慧聪集团董事长):企业家精神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像爱情一样,永远说不清楚,但还是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就是因为有了爱情,才有了我们今天所有的人,也就是因为有永远说不清楚的企业家精神,也让我们所有的人准备从这儿再干一次。企业家必须有激情。他的三类人观念——“一类人有很好的企业家精神与管理能力,这种人叫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还有一类人,你在企业投了资,却没有能力参与经营,这种人叫具有企业家利益,但缺少企业家精神的资本家;还有第三类,既在企业管理,又在企业持有股权,才是我理解的真正企业家。”

    刘晓光(北京首创集团总经理):企业家必须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企业家搞不好企业。另外,企业家精神还应包括个人价值的兑现和个人成就感。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是一个人,要追求利益。一方面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必须有个人价值的兑现,当然包括金钱的兑现。

    郑永刚(杉杉集团董事长):企业家是经济动物,只要有效益的地方,他就会产生激情。当然,他也拥有社会责任感。同时,我觉得他就是要有冒险的精神。这就是企业家,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西部聚会的论坛的企业家。敢想、敢说、敢干

    张醒生(亚信科技公司CEO):人的基本特征有一致性,企业家也好,经济学家也好,理论学家也好,他成功的基本要素有三点。第一,敢想。敢想是任何创新的基本源泉,如果张瑞敏在海尔豪华漂亮的工业园区只是想到海尔的一亩三分地,而没想到海尔走出去,自然没有今天的海尔模式;企业家仅仅有敢想的精神不够,还要敢说,把我们的理念、目标、心胸、想法说出来,实际是在影响社会,改造社会;最关键的是要敢干。敢想、敢说、敢干,这是毛泽东时代号召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三敢精神”,我把它拉回到现在企业的环境中做一次老生常谈,也算老话新说。

    邱建康(云南红河卷烟厂厂长):我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是,自主创新、自主追求。

    ■ 企业家=个人魅力

    点击科技的王志东认为:企业家关键在“个人魅力”。“企业家要有预见性,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王志东认为企业家还需要另外三条——感染力,即让企业中所有人都愿意去冒险和努力;创造规则和破坏规则;企业家要有韧性。“激情、感染、理性和韧性就是我理解的企业家独特性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要有一定的领导力,要有承诺与兑现。”有海归背景的陶氏益农中国公司总经理李雷认为一个企业家在资源分配上要重视个人诚信以及在平等方面承担主要责任

    ■ 企业家精神=偏执+盈利

    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许多企业家都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这些是一个企业公民应该履行的责任。如果谈企业家精神,应该说它有什么不同点。我认为,企业家与其他人的不同点是偏执,执着还不能说明问题。偏执里面包括执着,别人认为不可以,他却认为可以,不但要把组织能力变成可能,而且还要盈利。

    ■ 企业家≠为富不仁

    郭广昌(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做企业就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也要为自己、为员工创造价值。不要认为你所做的这一切为社会做了,社会就理解你,如果这样认为一定会头破血流。我做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自己修行成一个企业家:把荣辱放在一边,以进取的精神做理智的决策,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合作伙伴。

    ■ 企业家=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王梓木(华泰财险公司董事长):我认为,创新确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标志,但是它还只是一种表象,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我认为是追求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价值由客户、员工、股东三方利益组成,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家的精神。

    ■ 企业家=“两恨文化”的解铃人
 
    艾丰(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的主流思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几千年来,这种文化在老百姓当中造就了“两恨文化”,恨富人,恨能人。富人家着火了大家特别高兴,能人倒台了大家津津乐道,都不痛心。由于恨富人、恨能人,大家都怕露富。“两恨文化”到现在也没有解决。

    “两恨文化”害了中国,谁来解决?我认为,解决“两恨文化”最积极的人群就是企业家,而且只有这个阶层能够完成这一使命。因为企业家又是能人又是富人,这“两恨”就是恨他们,“两恨文化”直接和他们碰撞,他们站在矛盾最尖锐、最集中的地方。如此一来,中国企业家既要创造财富,又要改变中国文化;企业家不必埋怨社会和他人,而要靠自己解放自己;要在大张旗鼓提倡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价值的同时,拿出勇气提倡实现个人价值。我认为,把追求社会价值和追求个人价值两种精神结合起来,这才是中国企业家最需要的精神。

    ■ 企业家:热爱并不断学习
 
    徐荣凯(云南省省长):企业家首先要有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精神。另外,在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加速的时代,企业家如果不学习,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政府是企业家西进和企业家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外在环境,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政府的改革,没有政府来创造各种环境,那么企业家西进和企业家精神是无法得到发挥的。而政府首先应该做到公平,所谓的公平就是有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证,而不是靠你和省长、部长、处长的关系好不好。

    ■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必须在位

    赵民(北京新华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觉得企业家精神有一条,就是说你必须在位,你必须有对企业资源的控制。政治家如果退休了,他对决策仍有影响力,他仍有决策权。而一个企业家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创办的企业就不能决策和投资了,就不再是企业家了。

    从论坛中企业家的实际认识可知,创新、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对于企业家来说永远是必须具备的,但毫无疑问,在大转型的年代,企业家的精神还会继续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四、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对于企业家,需要有战略家的智慧和眼光;应具有创新精神和逆向思维能力;应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尊重员工、善于授权、创造一公平竞争的环境、具有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牢固树立时效观念)。市场经济呼唤企业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一大批职业化的经理人才。企业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角,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企业家应该具有思想的超前性和创造性,强烈的事业心,坚定的改革意识和群众观点。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几方面的基本素质。风险意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风险,为了使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求得新的发展,有时还得负债经营,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风险意识。敬业精神。企业家应该把经营好企业当作自己一生的职业和毕生的追求,如果把当厂长经理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创新能力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是现代企业制度对经理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统帅本领。现代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正确处理人和物、人和事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需要有统帅和支配生产要素的强大本领,而这些本领的获得主要是靠自己的品质和人格的影响力。

    在形成产生企业家人群后更需要有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是指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其意思是“着手工作,寻求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当然,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内容颇为丰富的概念,这些内容与企业家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气质相联系,如对利润的永不疲倦的渴望与追求,永不枯竭的旺盛的与市场对手不懈竞争的欲望,等等。企业家精神象征着一种与普遍人明显区分的个人禀赋。这种禀赋使企业家成为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增进使命的主要承担者。

  要深刻理解企业家精神,有必要说明企业的组织形式。我们知道,个人企业和合伙企业是古典企业组织,而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从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的最深刻的原因是后者能够提供更高的效率。“现代工商企业的成熟过程”。这“管理的有形之手”则充满着企业家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其表现形式或许还不尽相同。譬如,中世纪欧洲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宗教价值优先为特征,在这样的价值体系里,能否蒙受上帝的恩宠是生活的最终目标,因此,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精神,即近代欧洲企业家所独具的“精神气质”以新教伦理为基础,认为“倘若财富意味着人履行其职业责任,则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这样一来,对近代欧洲企业家而言,财富是他们辛勤劳动的象征,因此财富积累得越多,就表明他们越接近个人追求的目标——更多地得到上帝的恩宠。正如经济学家张维迎所说,产权制度的建立、经理阶层的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商业文化的发展是企业成长的基础。

    企业家精神包括学习精神、创业精神、思考精神、求实精神、拚搏精神、服务精神、以及牺牲精神。这使企业家精神成为体现企业凝聚力必不可少的充要条件。而创新意识则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和精髓,这里的“创新”指两个方面:管理变革和技术创新。管理变革能使企业运作高效、严谨,技术创新能使企业产品推陈出新,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企业家精神又反映了企业家的经营能力、魄力和领导水平,而且它也是克服困难的动力和企业发展的源泉。因此,企业家也就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和具体的组织工作带领企业员工前进。 

    企业家、企业家才能从何而来?经验事实表明,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企业家,其创业、创新的决策能否成功,大体取决于两类因素:个人性格特质和外部环境条件。也就是说,社会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使具有这种性格特质的人无障碍地出来创业,并进行各种创新活动,从而获得与其才能对应的成功。这里,外部环境条件有双重意义:能否使这个要素来到市场;能否使他们充分施展才能。因此,这里的外部环境是,低门槛的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离开了这两个条件,企业家才能一筹莫展。道理十分简单:首先,开始创业的人,是无法进入门槛过高的市场的,尤其是那些人为设置的过高门槛;其次,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中,要素只有来到市场并进行等价交换,才能充分表现并实现其价值。因此,设想没有公平、公正、公开或“三公”不够,例如,存在有政府支持的市场强势,企业家才能如何得以脱颖而出,又如何能够大展身手? 在理解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同时,需注意两点:

    1)商学院培养不出企业家精神

    有人曾经要用科学方法来分析企业家精神,从中提炼出科学地、成批量地生产企业家的方法。我相信,这种努力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就仿佛语言文学系培养不出作家。其实企业家精神跟一个人的教育程度、文化科学知识、甚至从书本学来的经营管理知识之间,其实是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关系的。从商学院偶然可能也会走出若干企业家,但大多数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却并非毕业于商学院。事实上,商学院培养出来的,基本上是合格的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研究社会学或政治学的人更愿意将他们称为“企业官僚”。原因在于:企业家精神与包括经营管理知识在内的科学知识,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东西。文化科学知识经过人类的积累、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系统化、形式化的体系。它们是可以用精确的语言描述的,它们被记载在书本上、百科全书中,通过教育体系,这些客观的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们的。然而,企业家精神却似乎难以系统化、形式化,似乎不是一种可以通过书本、通过课堂传授的知识。捕捉利润机会、发现利润机会、利用利润机会的那种直觉、那种敏感、那种天赋,是没有人可以教授的。这些东西是超乎理性之外的,是哈耶克所说的那种“理性不及”的东西。

    2)政府的角色

    政府的作用不是去制造企业家,而是创造由市场发现企业家的制度环境。这样的制度框架其实就是宪政。保障人身自由,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到他认为合适的地方、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从事适合于他的职业,也就是说,人人享有创业自由;保护私人财产权,为潜在的企业家提供最充分的激励;最大限度地让市场竞争决定资源的配置,让市场向每个人分配机会,只有这样的分配,才能够发现最合适的企业家。哪个国家的制度最能激励企业家涌现、激励企业家冒险创新,哪个国家的市场就有活力,财富就会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

五、结论

    企业家是指那些具有创新意识,能有效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把现代科技与现代管理融为一体,能勇于承担经营风险,并善于利用风险开拓创新,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具有特殊素质的职业化经营管理专家。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企业家,其创业、创新的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个人性格特质和外部环境条件这两类因素。也就是说,社会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使具有这种性格特质的人无障碍地出来创业,并进行各种创新活动,从而获得与其才能对应的成功。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其核心是创新、知识分享与冒险。一方面企业家需具备相应的素质,另一方面企业家精神是在企业家群体产生的基础上培育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家精神已由个体企业家精神过度到公司企业家精神,最终将是社会企业家精神。

(作者王唤明,安徽财贸学院管理学硕士,龙脉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在《东方企业家》、《大学生经济研究探索》、《中国经营报》、《企业研究》、《经济与管理》、《经济论坛》上发表过数篇论文。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综合管理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综合管理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