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职生就业:前面还有几道坎
面向社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却是就业率最低的毕业生群体
特别话题
核心提示
据省教育部门2004年9月份公布的《广东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今年我省专科毕业生(含高职)的人数为76412人,就业率为82.38%,这是在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就业率最低的。就业率低,满意率更低,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10月的一份调查表明,该院90%的已就业学生集中在合资、私营企业就业。有些专业45%左右的学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无关。毕业生薪资待遇大部分在1000-1500元左右,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可达到3000—4000元。省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学历越高,就业率就越高。在目前公布的总体就业率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1.16%,研究生就业率为97.01%。
对于广大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的老师们来说,11月,也是一个焦灼和需要最后冲刺的时期。教育部门对各校2004届毕业生的总就业率快要做定论了,为了能从几成定局的百分率上增加几个点,他们不得不继续努力,使出浑身解数去为学生寻找机会。而2005年我省专科毕业生已增加到10.33万人,从11月份起,2005届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招聘会又将拉开帷幕,更难的日子看来还在后头。
学生方面——高职生为什么就业难?
“高职生就业难,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思议的。私立华联1994年就拿到国家计划招收高职生,是广东民办学校中的第一家。以前学生就业学校根本不用操心,因为招生计划少,毕业生也少,就业几乎没问题。但是现在专科生比本科生还多,加之高考扩招挤压高职生就业空间,就业难度就大了很多。”私立华联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张生庭副主任谈到现在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时说。
结构性矛盾
但另一方面,有调查显示,珠三角制造业人才奇缺,有的地方已出现抢民工的现象,图书发行专业人才匮乏,东莞技术类人才需求稳居第一,机械工程师人才紧缺,珠宝首饰业前景好,招人难,月薪6000元难觅数控高手,三类汽车人才市场“奇缺”,营销人员特别难招……这些利好的消息,并没有能掩盖毕业生就业之困境,仍然有一部分人走进了失业大军的行列。
在对人才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后,人们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相对于博士、硕士、本科等高学历人才而言,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他们有文凭做砝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做基础。高职生没有像他们一样的文凭和理论水准,也没有中职生一样的动手能力,自身的素质不高恐怕是高职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究其所以,一是一些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需要;二是高职和专科院校大多仍按本科压缩型来培养,没有体现高职生突出技能的特点;三是学生起点较低,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差。
一样是眼高手低
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中心对一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就业时,高职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也犯同样的毛病:大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只选择会计、出纳、仓管等,收银员不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只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外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只做文员、行政管理、外贸跟单员,并要求工资高,有吃住;广州籍的学生不愿去其它城镇,其它市县的学生一心想留在广州;大企业、知名企业首选,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私营企业一般不予考虑。
一次,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招聘电脑操作员,面试的学生却无一人达到70字/分钟的录入要求。学生的兴趣特长多是体育、文艺、计算机,缺乏真正的特长,缺少创造性的东西打动招聘人员。
缺少基本礼仪和面试技巧
该学院的调查还发现,一些毕业生缺少基本礼仪和面试技巧:不修边幅,穿着怪异,情侣亲热共赴职场者大有人在;对应聘岗位了解不多,答非所问。
在一次招聘会上,主考官问考生为何来应聘这个岗位?他的答案竟然是“学校人才中心的老师要我来,就来了!”还有的同学面见主考官未语脸先红,语无伦次,有的进进退退,不敢上前。
文化素养要提高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高职生毕业时,不少学生自荐信却不知从何下手,错别字连篇,笑话百出。面试材料千篇一律,无话可说。还有的字迹潦草,不忍卒读。有的学生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考基本的会计知识,却有许多人不及格。还有学生热衷于考证,证书一大堆,却知之甚少,连本专业的知识也丢了。
相反,那些找到好工作的学生,大都有很好的素质。邱粤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01届计算机系毕业生,现在广东电视台《童心在线》节目组任编导助理。他说:“我当初能够进入广东电视台工作,跟我的运气、实力、兴趣是分不开的……我到‘岭南’之后,‘岭南’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主持了多场演出和文艺晚会。”该班另一叫汪建峰的毕业生,毕业后创办了武汉楚天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武汉市十佳外来青年候选人。他说,“我认为学校内部举行一些名师座谈会和专家讲座非常有必要,我们在校期间不光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与人交际能力。”
学校方面——怎样围着就业转?
在采访中,各民办高职院校的负责人都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的人才,只有在这上面做文章,才能有出路。
一顿饭吃出了个专业
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代院长何小雄认为,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最大优势是办学机制灵活,可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根据劳动用工的要求去设置专业,形成一个专业调整的动态机制,不断开发新专业,淘汰旧专业。
他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学校买了辆金龙大巴,车行经理送车来时在学校吃饭,谈到他的苦恼——找不到卖车的人,学营销的不懂汽车,学汽车的不懂营销。白云的领导当即就说,这个问题不难呀,我们这两样专业都有,把它们并起来不就行了吗?于是,白云职业技术学院立即开发了汽车技术与营销这一专业,结果连续两届毕业生都被几大汽车厂提前抢光。该院的皮革工艺设计技术的专业是针对广东是国内皮鞋生产大省,但由于缺乏产品设计研制专业人员而不得不靠贴牌生产为主的现状而开设的,就业形势也很好。
校企合作是方向
高职生的突出特点应该是操作能力强,如何加强学生的实操训练就看有没有足够的实训基地。全国闻名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此不惜一掷千金建起工厂、超市,但这些钱是政府出的,对绝大部分出身民校的高职院校来说,他们的方向就是校企合作。这就是所谓的“订单培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操性的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学校也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
如深圳元征高科技公司与白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元征白云汽车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合作成立“现代制造学院”,私立华联大学、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都有企业在学校挂牌,白云的挂牌企业就有30多家,实训厂110多个。这样学生毕业就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双师”“双证”成时尚
教师同时要是技师,学生毕业时不但要有毕业证,还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这就是时下各高职院校正时兴的“双师”、“双证”制度。一些学校在校内就设置了几十个职业资格证考点,有的学生毕业时已持有一堆证书,这些证书不但有国家颁发的,也有知名企业内通行的,甚至是国际证书。学生们考证目的很明确:为就业上多几道保险。
成立人才公司
学生出不去就会进不来,这个道理现在所有高职院校都明白了。没有一家学校没有就业中心,并且都要由一把手挂帅。去年,广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批准成立了“广州岭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高职院校中第一家采用公司制运作,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为学院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将毕业生推向社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与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完善了推荐就业的渠道。2003年起,学院着手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收集了近千家用人单位的信息,构筑起一个就业平台。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就业率,各高职高专还大量投放广告,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华联私立大学首创把学生作品放到火车东站人才市场展出,一个毕业生一个摊位供挑选,结果当场签约了三百多家单位。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许诺推荐一个就业就给多少钱……对于就业指导负责人来说,说起就业,他们每人都有一把辛酸泪。
政策方面——就业路上还有几道坎?
观念关、户籍关、政策关……对高职生来说,他们就业路上的坎太多了。
高职生是人才吗
让许多高职生寒心的是,即使他抱着一大堆证书去面试,还是很少有人会把他看作人才。由于社会对高职高专质量的认可度不够,文凭观念根深蒂固,家长期望值高,认为学历是越高越好。企业用工还是存在盲目看文凭的现象,许多岗位动辄就在本科以上,英语要达四、六级,根本不看上岗证。这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很明显——高职生根本就没戏。
唯经验论也害人不浅。合资企业、私营企业是吸纳高职生的主体,但在许多招聘信息中,企业无一例外地提出,要有经验。从企业的角度讲,找到一个熟手可以迅速投入工作,省去培训成本,但现实是,每年人才市场的主力军是应届毕业生。深圳强龙公司每年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部分学生,先在公司进行岗前培训,经过甄别挑选后,一部分就地安排,另一部分根据潜质送到香港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做到人尽其才。事实上,许多大企业都在按这样一种方式运作,小企业因于条件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
户籍关难越
本来,劳动部规定,只要拿到高级技工证就等同于大专毕业,但我省许多大城市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只有本科以上才是人才,规定大专生不能进户口。由于教育、人事、劳动等单位没有协调好,导致高职生无法以干部身份就业,只有通过劳动局进来,而劳动部门又规定招工单位招人时求职者有失业证,按规定失业证要在户口所在地的劳动部门开,但学生的户口在学校,学校又开不了失业证,只能以证明代替。现在的户籍制度也不利于外地高职生就业,譬如在广州,就业的时候就会广州生源优先,外地生源要在广州生活,没有本地户口怎么办?有的高职生已在一个城市工作许多年,他们也还是外地人,一想到以后孩子上学的问题,他们就会不寒而栗。户籍问题成了高职生胸口永远的痛。
政策要调整
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反映,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一些专业设置的自由度。高职生是学技术的,为什么一定也得上体育、外语等课呢?目前在学校设置新专业要上报,上报的要符合国家的专业目录,目录上没有的要向它靠拢。但目录总是落后于现实,例如某校要开设皮鞋制造专业,但目录上没有,只好写成服装设计(皮革方向),动漫专业也只能写成影视专业(动漫方向)。
在师资问题上也有政策障碍。目前,一些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走上讲台,在技能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从企业中聘用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级人才,或从下岗的、退休的工人中寻找技师。但由于对教师准入资格的法定要求,对引进工作也是一个障碍,因此,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这一类型人才急需一种变通。
政府每年12月召开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但是当时学校课还没上完,学生就纷纷跑去应聘,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要求学生立即上岗,学生为了早去抢占就业位置,不得不提前离开学校去上班。一些学校因此出现大三下半年无人上课的情形。以后高职生学制还要改成两年制,那上课时间就变成一年了,一年学生能学到什么呢?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也越来越多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因此建立了面向学生的“创业基金”,提供部分资金和部分场所供学生创业锻炼。高职生希望,除了学校的努力,国家和地方也应有所作为。比如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精简手续,减免行政类收费;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提供专门的企业培训、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
-名词解释
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简称,在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出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项仙君 黄晓雯 邹海云
[网络]
特别话题
核心提示
据省教育部门2004年9月份公布的《广东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今年我省专科毕业生(含高职)的人数为76412人,就业率为82.38%,这是在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就业率最低的。就业率低,满意率更低,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10月的一份调查表明,该院90%的已就业学生集中在合资、私营企业就业。有些专业45%左右的学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无关。毕业生薪资待遇大部分在1000-1500元左右,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可达到3000—4000元。省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学历越高,就业率就越高。在目前公布的总体就业率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1.16%,研究生就业率为97.01%。
对于广大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的老师们来说,11月,也是一个焦灼和需要最后冲刺的时期。教育部门对各校2004届毕业生的总就业率快要做定论了,为了能从几成定局的百分率上增加几个点,他们不得不继续努力,使出浑身解数去为学生寻找机会。而2005年我省专科毕业生已增加到10.33万人,从11月份起,2005届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招聘会又将拉开帷幕,更难的日子看来还在后头。
学生方面——高职生为什么就业难?
“高职生就业难,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思议的。私立华联1994年就拿到国家计划招收高职生,是广东民办学校中的第一家。以前学生就业学校根本不用操心,因为招生计划少,毕业生也少,就业几乎没问题。但是现在专科生比本科生还多,加之高考扩招挤压高职生就业空间,就业难度就大了很多。”私立华联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张生庭副主任谈到现在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时说。
结构性矛盾
但另一方面,有调查显示,珠三角制造业人才奇缺,有的地方已出现抢民工的现象,图书发行专业人才匮乏,东莞技术类人才需求稳居第一,机械工程师人才紧缺,珠宝首饰业前景好,招人难,月薪6000元难觅数控高手,三类汽车人才市场“奇缺”,营销人员特别难招……这些利好的消息,并没有能掩盖毕业生就业之困境,仍然有一部分人走进了失业大军的行列。
在对人才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后,人们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相对于博士、硕士、本科等高学历人才而言,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他们有文凭做砝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做基础。高职生没有像他们一样的文凭和理论水准,也没有中职生一样的动手能力,自身的素质不高恐怕是高职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究其所以,一是一些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需要;二是高职和专科院校大多仍按本科压缩型来培养,没有体现高职生突出技能的特点;三是学生起点较低,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差。
一样是眼高手低
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中心对一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就业时,高职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也犯同样的毛病:大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只选择会计、出纳、仓管等,收银员不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只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外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只做文员、行政管理、外贸跟单员,并要求工资高,有吃住;广州籍的学生不愿去其它城镇,其它市县的学生一心想留在广州;大企业、知名企业首选,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私营企业一般不予考虑。
一次,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招聘电脑操作员,面试的学生却无一人达到70字/分钟的录入要求。学生的兴趣特长多是体育、文艺、计算机,缺乏真正的特长,缺少创造性的东西打动招聘人员。
缺少基本礼仪和面试技巧
该学院的调查还发现,一些毕业生缺少基本礼仪和面试技巧:不修边幅,穿着怪异,情侣亲热共赴职场者大有人在;对应聘岗位了解不多,答非所问。
在一次招聘会上,主考官问考生为何来应聘这个岗位?他的答案竟然是“学校人才中心的老师要我来,就来了!”还有的同学面见主考官未语脸先红,语无伦次,有的进进退退,不敢上前。
文化素养要提高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高职生毕业时,不少学生自荐信却不知从何下手,错别字连篇,笑话百出。面试材料千篇一律,无话可说。还有的字迹潦草,不忍卒读。有的学生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考基本的会计知识,却有许多人不及格。还有学生热衷于考证,证书一大堆,却知之甚少,连本专业的知识也丢了。
相反,那些找到好工作的学生,大都有很好的素质。邱粤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01届计算机系毕业生,现在广东电视台《童心在线》节目组任编导助理。他说:“我当初能够进入广东电视台工作,跟我的运气、实力、兴趣是分不开的……我到‘岭南’之后,‘岭南’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主持了多场演出和文艺晚会。”该班另一叫汪建峰的毕业生,毕业后创办了武汉楚天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武汉市十佳外来青年候选人。他说,“我认为学校内部举行一些名师座谈会和专家讲座非常有必要,我们在校期间不光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与人交际能力。”
学校方面——怎样围着就业转?
在采访中,各民办高职院校的负责人都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的人才,只有在这上面做文章,才能有出路。
一顿饭吃出了个专业
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代院长何小雄认为,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最大优势是办学机制灵活,可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根据劳动用工的要求去设置专业,形成一个专业调整的动态机制,不断开发新专业,淘汰旧专业。
他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学校买了辆金龙大巴,车行经理送车来时在学校吃饭,谈到他的苦恼——找不到卖车的人,学营销的不懂汽车,学汽车的不懂营销。白云的领导当即就说,这个问题不难呀,我们这两样专业都有,把它们并起来不就行了吗?于是,白云职业技术学院立即开发了汽车技术与营销这一专业,结果连续两届毕业生都被几大汽车厂提前抢光。该院的皮革工艺设计技术的专业是针对广东是国内皮鞋生产大省,但由于缺乏产品设计研制专业人员而不得不靠贴牌生产为主的现状而开设的,就业形势也很好。
校企合作是方向
高职生的突出特点应该是操作能力强,如何加强学生的实操训练就看有没有足够的实训基地。全国闻名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此不惜一掷千金建起工厂、超市,但这些钱是政府出的,对绝大部分出身民校的高职院校来说,他们的方向就是校企合作。这就是所谓的“订单培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操性的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学校也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
如深圳元征高科技公司与白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元征白云汽车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合作成立“现代制造学院”,私立华联大学、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都有企业在学校挂牌,白云的挂牌企业就有30多家,实训厂110多个。这样学生毕业就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双师”“双证”成时尚
教师同时要是技师,学生毕业时不但要有毕业证,还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这就是时下各高职院校正时兴的“双师”、“双证”制度。一些学校在校内就设置了几十个职业资格证考点,有的学生毕业时已持有一堆证书,这些证书不但有国家颁发的,也有知名企业内通行的,甚至是国际证书。学生们考证目的很明确:为就业上多几道保险。
成立人才公司
学生出不去就会进不来,这个道理现在所有高职院校都明白了。没有一家学校没有就业中心,并且都要由一把手挂帅。去年,广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批准成立了“广州岭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高职院校中第一家采用公司制运作,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为学院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将毕业生推向社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与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完善了推荐就业的渠道。2003年起,学院着手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收集了近千家用人单位的信息,构筑起一个就业平台。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就业率,各高职高专还大量投放广告,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华联私立大学首创把学生作品放到火车东站人才市场展出,一个毕业生一个摊位供挑选,结果当场签约了三百多家单位。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许诺推荐一个就业就给多少钱……对于就业指导负责人来说,说起就业,他们每人都有一把辛酸泪。
政策方面——就业路上还有几道坎?
观念关、户籍关、政策关……对高职生来说,他们就业路上的坎太多了。
高职生是人才吗
让许多高职生寒心的是,即使他抱着一大堆证书去面试,还是很少有人会把他看作人才。由于社会对高职高专质量的认可度不够,文凭观念根深蒂固,家长期望值高,认为学历是越高越好。企业用工还是存在盲目看文凭的现象,许多岗位动辄就在本科以上,英语要达四、六级,根本不看上岗证。这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很明显——高职生根本就没戏。
唯经验论也害人不浅。合资企业、私营企业是吸纳高职生的主体,但在许多招聘信息中,企业无一例外地提出,要有经验。从企业的角度讲,找到一个熟手可以迅速投入工作,省去培训成本,但现实是,每年人才市场的主力军是应届毕业生。深圳强龙公司每年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部分学生,先在公司进行岗前培训,经过甄别挑选后,一部分就地安排,另一部分根据潜质送到香港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做到人尽其才。事实上,许多大企业都在按这样一种方式运作,小企业因于条件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
户籍关难越
本来,劳动部规定,只要拿到高级技工证就等同于大专毕业,但我省许多大城市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只有本科以上才是人才,规定大专生不能进户口。由于教育、人事、劳动等单位没有协调好,导致高职生无法以干部身份就业,只有通过劳动局进来,而劳动部门又规定招工单位招人时求职者有失业证,按规定失业证要在户口所在地的劳动部门开,但学生的户口在学校,学校又开不了失业证,只能以证明代替。现在的户籍制度也不利于外地高职生就业,譬如在广州,就业的时候就会广州生源优先,外地生源要在广州生活,没有本地户口怎么办?有的高职生已在一个城市工作许多年,他们也还是外地人,一想到以后孩子上学的问题,他们就会不寒而栗。户籍问题成了高职生胸口永远的痛。
政策要调整
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反映,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一些专业设置的自由度。高职生是学技术的,为什么一定也得上体育、外语等课呢?目前在学校设置新专业要上报,上报的要符合国家的专业目录,目录上没有的要向它靠拢。但目录总是落后于现实,例如某校要开设皮鞋制造专业,但目录上没有,只好写成服装设计(皮革方向),动漫专业也只能写成影视专业(动漫方向)。
在师资问题上也有政策障碍。目前,一些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走上讲台,在技能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从企业中聘用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级人才,或从下岗的、退休的工人中寻找技师。但由于对教师准入资格的法定要求,对引进工作也是一个障碍,因此,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这一类型人才急需一种变通。
政府每年12月召开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但是当时学校课还没上完,学生就纷纷跑去应聘,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要求学生立即上岗,学生为了早去抢占就业位置,不得不提前离开学校去上班。一些学校因此出现大三下半年无人上课的情形。以后高职生学制还要改成两年制,那上课时间就变成一年了,一年学生能学到什么呢?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也越来越多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因此建立了面向学生的“创业基金”,提供部分资金和部分场所供学生创业锻炼。高职生希望,除了学校的努力,国家和地方也应有所作为。比如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精简手续,减免行政类收费;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提供专门的企业培训、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
-名词解释
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简称,在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出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项仙君 黄晓雯 邹海云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