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让劳动者更有力量
在今年的全国劳模大会上,近3000名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分析这些劳模的组成情况会发现一个特点———技能精湛的知识工人及高技能人才占了很大比例,知识型、创新型劳模成了主体。
常州黑牡丹有限公司技工邓建军,17年来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针对企业需要攻坚克难,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知识型职工”、“工人式专家”,突出体现了当代工人与时俱进、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敢争一流的时代特色。他进行的技术攻关和发明的创新成果,被发达国家的专家赞誉为“中国功夫”。
北京东方化工厂丙烯酸车间触媒研究室的王建军,从一名普通高中生成长为精通英语、计算机、化工专业知识的技术权威,实现了自己人生信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山西采煤工人技师栗俊平,26年来一心扎根井下,一心扑在采煤机专业技术上,由一个普通的采煤工,靠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靠坚强的毅力、刻苦的钻研精神,逐步锻炼成长为工人高级技师,被喻为“采煤机神医”。
……
没有科学、知识和文化的参与,怎么会有劳动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此间分析认为,劳模组成的新特点显示了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
同时,也反映出这样一种现实:在知识经济、高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一位优秀的劳动者,不仅需要崇高的敬业精神,同时也要掌握比较高超的专业技能,使敬业精神与专业技能成为新时期劳动模范的“两翼”,让劳模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东西南北中,普遍缺技工”,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广受社会关注。
南起广东,北至黑龙江,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出现高级技术工人紧缺的现象。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存在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不相适应的矛盾。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据抽样调查,全国城镇约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约占50%左右,而在这其中,60%还是初级技术工。
另一方面,企业在岗技术工人的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技能单一、技术陈旧、基础薄弱的技术工人,对新技术、新工艺难以掌握,对新设备、新材料难以适应。
一些来自基层企业的劳模不无忧虑地指出,一部分职工的素质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浪潮所带来的冲击,也难以适应劳动岗位流动性不断增强等新变化。
中国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时代,整个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产业工人的知识化趋向日益明显。劳动者素质偏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社会的楷模,劳模们勤恳创业、踏实工作的劳动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今天,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劳模又走到了时代的前列。他们以勤于学习、钻研技能的职业本色,成为了中国劳动者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价值的楷模。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弘扬劳模精神,就要学习劳模们的学习精神,加快知识化进程,不断用先进的知识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