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院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劳务资讯 - 末位淘汰弊大于利

末位淘汰弊大于利

“末位淘汰”--不知是哪个管理专家,或者人力资源主管,闭门造出的这个词儿,眼下正闹得不是老板的“上班一族”人心惶惶。28日的商报说,一女子被它吓出了“病”,13次拨打120急救,结果医生检查却是“次次正常”--纯属“末位淘汰”恐慌症。
    
     鞭策职工奋勇争先,积极向上,我想这是“末位淘汰”的本意,同时,把那些不奋勇争先、不积极向上者“淘汰”,也是它的想法。“末位淘汰”能达此目的吗?我看未必,反而还要“弊大于利”。
    
     先不说商报报道的这个极端例子,“末位淘汰”带给职工的心理震动肯定是普遍存在的,虽不至于人人都心慌慌,但人人都紧张、都担心是免不了,俗话说“再好的骡子也有打盹儿的时候”,再优秀的职工都可能被“末位”掉,在这种重压下,员工能尽心尽力工作吗?此乃弊端一。
    
     再者,职工上班一般都签有劳动合同,万一合同没到期,而她(他)又排在了“末位”,若不“淘汰”,那岂不是自打耳光?若“淘汰”,那就属单位违约,总得给一笔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补偿金吧,否则,职工告你怎么办?此乃弊端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而现实的情况是单位的职工一般都相对固定。“末位”的去了,新来的“活水”怎么办?暂不“末位”,对旧人岂不是不公平;一来就“末位”,万一旧人联手欺生怎么办?结果很可能是“活水”难来。此乃弊端三。
    
     现在的工作,一个人再能干,也不可能长期单打独干,需要“分工”与“协作”,这是管理学一再强调的“团结精神”。如今面临被“末位”掉的威胁,还能大公无私吗?我大公无私帮了你,万一你排在我前面,而我成了“末位”,岂不是自寻死路吗?带来的局面很可能是人人心存戒心,“见死而不救”、“见危而不管”,结果受害的还不是单位,还不是职工的善良和同情心。此乃弊端四……
    
     不好再细数下去了。总之,“末位淘汰”未必能如制度设计者之愿,不然许多赶时髦、率先实施了的单位就不会半途而废了。看来要激励员工还得另想它途,要多一点人性化考虑,不要为了赚钱,尽弄些冷冰冰、毫无人情味的制度、办法出来。
    
    
    



劳务资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劳务资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