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企业家:信用证,不要透支你的信用
2003年11月底,世界著名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为国内12家银行进行评级,结果所有这12家银行获得的均是低于投资级的低级别。这着实给了国内银行界一记不小的敲打。来自国际评级机构的较低级别评价,也许并不影响这些银行在国内业务的开展,可是,有几大国内银行现在正为实现海外上市而忙。如果它们能够获得一个较高的级别认可,不管是在海外发行债券,还是在海外公开发售股票,都可能会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企业与世界资本市场及产业链接轨,中国的企业越来越被置于国际背景之下,良好的商业信用,成为它们实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商业信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能任意回避的事情了。别以为你必须大到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才需要这个。即使你只是专注于生产汽车的座椅套,良好的信用也会为你带来更多的生意。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国际大买家在寻找国内供货商时,越来越依赖于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因为该公司推出了“诚信通”的产品服务,只要你每年支付6千元,就可以参与信用评级,并发布公司的信用纪录,目前,“诚信通”的会员已经超过3万。
因此,从现在开始,快抓住信用这个让你的企业通向更广阔市场的通行证吧。
企业信用主要是靠企业自身努力维护。而对于一个成熟的信用社会而言,将每一家企业都纳入到一个信用体系当中,以便方便查询到每一家企业的信用状况,则是必要的。这既是企业迅速判断对手作为合作伙伴的诚信系数的快捷渠道,同时也是一种对各个企业进行自我约束的规范机制。“池塘只有那么大,水是透明的,犯了错误的鱼将很难有容身之处。”瑞士银行的陈昌华打了个比方说。在市场远非透明的时期,采劝空手道”甚至欺诈的方式所获得的利润远远大于正常守道之行为,而逃过惩罚的可能性却极大。这给大量商场投机行为提供了可能。
2003年底,中国商务部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商业信用体系。随着这个体系的形成,可以通过建立有秩序的商业环境,来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和交易成本。
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我国仍高居不下,数字大得惊人。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章国荣最近在首届中国诚信建设成果展会上透露,我国企业之间每年经济活动中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0余亿元,相当于国家年财政收入的36.8%左右。受此影响,gdp也因此减少了约两个百分点。中国国际商业数据网在2002年底所做的一份信用状况调查显示,我国信用状况已经恶化到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的程度。
专家认为,对企业来说,信用缺失至少带来以下几种危害:首先,信用缺失大大增加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据调查,六成多企业经营者认为在商务活动中跟人打交道“需要提防”;2/3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在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时都要“经过调查再买”,或直接去生产厂家购买。而选择去市场购买、参加展销订货会、朋友介绍等购买方式的比重仅为1%到12.7%之间。
第二,信用缺失使得新的更快捷更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方式得不到发展,例如选择“网上采购”的比重仅为1.2%,原因是人们不放心,这大大影响了本来更经济实惠的电子商务交易方式的发展。
第三,已成家常便饭的拖欠贷款、合同纠纷等信用缺失让人不敢投资,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激活,更让一些企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并把有限的资源消耗在一些不产生经济收益的活动中。
第四,信用缺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调查显示,企业的信用等级与赢利状况有明显的相关关系,a级以上信用的企业中,赢利的占69.3%,亏损的只占17.8%,其它企业赢利的只占49.8%,而亏损的则占32.1%。
现在,在中国,商业信用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使得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不约而同地于2003年到中国建立了它们的分支机构。业内人士称,这些国际评级机构看中的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要在全球提高知名度,被投资者所认可,聘请国际评级机构已经成为首眩2002年宝钢海外上市就是聘请的标准普尔和穆迪担任评级。
《环球企业家》《环球企业家》(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