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个人信用制度:让信用成为财富
从不同角度,多次听到人们对上海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称赞。受编辑部派遣,记者前往上海,实地调查采访。
上海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始于2000年7月。启动未久,有媒体惊呼,上海刮起了“信用风暴”。就其运行一年多来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看,将其形容为“风暴”,似乎有点善意的夸张,但论其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以及持续产生的社会影响,把它称为一场正在逐步渗透人心的深刻变革,并不为过。
信用是一种资格
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究竟包含几多奥妙,以至于我们要用“变革”二字来描述它?
先举两个例子。
年轻的王先生到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某支行去办理住房按揭贷款,遭到拒绝。他换了另一家支行,仍然不能如愿。他很纳闷,为什么?原来,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数据库查询了他的信用报告,记录显示:王先生几年前使用信用卡透支2000多元,一直不还,其信用已被抹上污点,不再具备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的资格。结果,愧悔交加的王先生立即补办还款手续,力图对自己的信用记录作出补救。
今年5月29日,上海移动通信公司和上海联通公司的200多万“先打后付”协议用户正式进入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自此,在外企上班的谢女士无论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按时交纳手机费。她必须留点神。因为,拖欠手机费作为一种个人的不良信用表现将被记录在案,从而影响欠费者以后的所有贷款行为。
随手拈来的事例表明,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经将信用变为一种资格,使个人信用成为社会成员进入信用社会、从事某种契约活动的经济通行证,并借此对个人信用行为作出制约和规范,提高全民守约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诚信氛围,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信用报告不神秘
上海市民首先是通过信用报告认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而使参与该系统的商业银行最先受益的,也是个人信用报告。
何谓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报告并不神秘。
它是一部客观的个人信用支付历史的记录,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为信用让渡人(贷款人等)迅速、客观地决定是否给予信用服务提供重要参考。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每个合法居住者都拥有一份资信公司作出并保留的信用报告,一旦你有不良信用,负面信息在一定年限(按国际惯例,一般最长为7年)内无法抹去,造成从事经贸活动的极大困难,甚至影响社会声誉。所以,人们非常重视培养自己的信用。
鉴于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在我国尚无先例可循,上海市遂参照国际通常做法,由第三方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把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和信誉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系统使用者了解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
目前,在上海资信公司的数据库中,已经有了240多万用户的信用报告,主要由这几方面内容组成:个人基本身份信息、银行记录、社会信誉记录、银行特别记录、查询记录以及异议记录。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银行记录包括个人在银行申办贷款的开户、还贷、销户及申领信用卡的开支、透支、销卡等情况,社会信誉记录暂时只收进手机缴费情况,将来会渐渐扩展至各类公用事业付费信息、租赁及电子商务信息、公安治安信息、法院民事合同纠纷信息等等;特别记录包括银行和移动通信企业的黑名单信息;查询记录列示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信用报告被查询情况;异议记录反映本人对个人信用报告所提出的异议,一旦异议被证实,相应的记录即被删除。
对于人们较为敏感的个人存款、个人资产、宗教信仰、医疗史、生活方式等情况,信用报告并不收录。
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在去年开通之日,即向全市15家中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各家银行只要拨号上网进入其数据库,就可在数秒内获得需要的个人信用报告,并以此为依据,综合各种情况,确定贷款或信用卡的透支额度。一年之后,上海资信公司又开通了信用报告个人查询服务,进入数据库的用户可以了解、审视自己的信用状况,调整今后的信用行为,同时可以校验信息,对不实信息提出异议,由资信公司出面,请“信息源”更正。除本地市民外,凡是持有上海各银行信用卡的外省市人员,也可在系统中查到自己的记录。
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上海资信公司规定,个人不可以查询他人的信用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只有在市民需要与它发生业务往来时才可以查询,而其他机构包括个人的工作单位,不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让信用成为财富
随着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一期建设的完成,一个庞大的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已基本建立,人们通过接触和使用信用报告,对个人信用制度有了初步认识。上海资信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将于明年3月推出的一项新服务,又将使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这就是二期建设项目———个人信用评分。
个人信用评分是在个人信用报告所记录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数学模型,对个人信用能力进行评估、测算,打出一个人的风险分数,即信用分数。风险分越高,个人的信用度越高。它能使授信机构对客户的评估更为客观、直观,也能使个人对自己的信用状况更加清楚。
如今,经过招投标程序,上海资信公司已确定与一家外方评分机构合作,很快就开始这个项目的试运行。按公司总经理陈志国的构想,完成这一项目以后,还将用3—5年的时间建设三期项目,即个人信用资质证明的开发。届时,一个成熟的、具备多项功能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将会出现在国人面前。
在这一进程的延展中,上海人的消费、投资和经营方式将会发生质的变化,个人不再仅仅单纯根据劳动报酬所得进行支付,也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信用将成为企业和个人的一种价值和资源,并作为市场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到那时,个人随着良好信用记录的积累,购房、买车或有急用时都可以凭个人信用轻松贷到钱,而不必四处找担保找抵押。如果一个小企业的法人需要融资,只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信用,上海各银行就可提供帮助,使企业快速健康成长。
陈志国总经理用非常抒情的语言来诠释个人信用体系的含义:个人信用是“第二身份证”;个人信用是“经济通行证”;个人信用是“经济护照”;而归根结底,个人信用是一种财富,是既属于个人又属于整个社会的“无价宝”。个人信用制度的最终建立和完善,将会发掘出个人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从而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财富合理配置,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形成全民积累信用、维护信用、消费信用的氛围,促进社会真正向信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