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资本的认识全面吗?
“你对资本的认识全面吗?”
得到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想过。”“可能吧。”“不见得。”“怎么不全面?”
这个问题这样重要,怎么能如此模糊呢?
作为一个老总,你对如下这些问题是如何认识的呢?
一、 如何看待资本?
二、 如何看待资本和企业的关系?
三、 如何看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四、对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关系的看法是否全面?是否实现了“各就各位,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五、 对无形资本的看法是否全面和到位?
六、 对经营者管理知识和草案的定位是否准确?
七、 对知识具有资本和劳动的双重性认识是否到位?
八、 对人才管理是否按照这种双重性,来加以考虑和设计?
认识之一:资本不等于资金
很多人认为,资本就是资金,就是钱,就是货币。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比如说,一个企业,人们在说它的资本是多少的时候,仅仅是指它拥有的钱吗?显然不是。厂房、设备、土地,甚至包括它的专利等等,当然也包括它拥有的资金,都是它的资本。企业的资产就是它的资本,决不仅仅限于货币一种形态。
钱——货币,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资本,只有当它投入经营的时候,它才是资本。你的钱包里装着几百元钱,那是资本吗?显然不是。它只是钱,是供消费用的现金。只有把钱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去,或者投资,或者买股票,那它才变成了资本。
那么资源和资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资本。比如说,土地、矿藏是资源,如果它能够和其他的生产要素(特别是资金要素)相结合的话,它就可以转化为资本。所谓“抱着金饭碗要饭吃”,就是因为资源(金饭碗)还没有转化为资本。这个道理对我们企业很有用处,你的企业是所有的要素都不行呢,还是只缺少资金?在资源转化为资本上有没有文章可做?上海在90年代的启动,主要是靠土地批租筹集的资金,大约“批”来了几百亿美金,其实这就是把资源转化为资本。
认识之二:资本的定位
资本的定位应该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
理由是:
一、资本在市场经济的各类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也就是“资本说了算”。谁拥有资本,掌握了资本,谁就说了算,谁的资本多,谁的发言权就多。
二、资本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要素。没有资本不能进行经营,更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决定着效益的状况。
三、资本的增殖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最主要的追求。企业的经营千头万绪,但归结到一点,最终是为了资本增殖。
对这三条,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后可以发现,它实质上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物件,而是一种生产关系。
于是,我们的认识就可以扩展开来。除了钱之外,如果其他的东西,能够在经济活动中起到这样的作用,它也可以成为资本。例如科学技术,它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作为生产力要素存在的,但随着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经济活动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越来越具备了资本的一些品格,于是,科学技术不仅作为“第一生产力”继续存在,而且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资本。现在我们说的技术可以入股,就是这个道理。
认识之三:资本和企业
企业是资本的载体,同时,企业的构成是以资本为根据的。企业内部有“三者”: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所谓“三者”表达的都是他们和资本的关系,或者都是按照他们与资本的关系来定位的。拥有资本的叫所有者,运作资本的叫经营者,依托资本进行劳动的叫劳动者。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以产权关系(实质是资本关系)为基本纽带,在企业内部各就各位、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国有企业改革的要害在哪里?用这个原则一看就清楚了。就是在企业内部没有所有者的合格代表。我们曾经想让企业的职工做所有者的代表,但实践证明是不行的。因为“全民资产”并不等于“职工资产”。我们还曾经想让厂长做所有者的代表,但他们是经营者,常常犯短期行为的毛病。
一个私人企业的老板曾经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我发现企业的职工都认为是给我打工的,怎么办?我回答他两条:一、你的企业的职工这样认识有什么不对?是符合实际的。因为资产是你的,赚了利润是你的,当然他们是给你打工的。二、他们如实地认为是给你打工的,有什么不好?国有企业的职工认为厂长是他们的仆人,不服从厂长的领导,使经营者无法有效地行使经营者的权力,难道更好吗?
有些企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误区,就是老想以“所有者”的帽子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其实他们是不吃这一套的。劳动者认的是按劳分配,而不是所有者的利益;所有者认的是利润,而不是工资。这就是必须各就各位、各行其道,才能各得其所。
认识之四:资本和劳动
资本和劳动的特性决定了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是神圣的,但劳动力本身有一个重大的弱点,那就是不实现就消失,它不能积累。今天不干活,今天的劳动力就消失了,明天不能干两天的活;不仅劳动力不实现就消失,而且劳动力的成本照样要付出,因为不干活也要吃饭。所以,对劳动力最大的制约就是必须及时实现(或曰及时卖出)。
资本则不同,它不及时运营,可以存在银行里,不仅不会消失,还可以生利息,有了新的收入,它可以积累。这两重要素相遇,我们就可以发现,资本常常处于主动地位,而劳动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批判过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剥削有功论”,刘少奇同志在解放初期针对有许多工人失业的情况,说工人欢迎资本家的剥削,工人对资本家说,剥削剥削我吧,剥削我才舒服一点。其实,刘少奇同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说的是对的,对他的批判是不对的。
发展等于资本加劳动。
现在大家都拥护小平同志这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如果我们往深层再继续研究,就会发现,所谓发展就是资本加劳动。光有资本,没有劳动,两者不结合,不能进行现实的经济活动;光有劳动,没有资本,两者不结合,同样不能进行现实的经济活动。没有经济活动,还谈什么经济发展。
从资本和劳动的结合与统一看,中国缺少的不是劳动,而是资本。所以还有一部分劳动找不到资本去结合。于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花很大的力气去吸引外资,以补足这个缺空。
认识之五:无形资本
要认识和重视无形资本。
今天无形资产和无形资本这个词已经很流行了。但不能说大家对它的认识已经很到位了。
无形资本包括的范围应该说是很广的。在WTO相关的协议中,“知识产权”包括七个方面:一、版权及相关权。二、商标(含商号)。三、地理标志,包括原产地标志。四、工业品外观设计。五、专利。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七、未公开的信息,包括商业秘密。——注意,这是经国际法认定的“知识产权”,其实广义的无形资产远远超出这个范围。例如知名度、信誉、商誉、某些关系等等,都可以成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本、知识资本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用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来加以说明。钢琴是硬件,乐谱是软件。只有钢琴没有乐谱,谈不上什么演奏。所谓知识经济,它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知识成为资本,而且是主导资本、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以成为主体资本——只要有知识就可以赚钱了。
要认识无形资本、知识资本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非物质性。这点无须说明。
第二个特点是质量决定性。对无形资产来说,对知识产权来说,最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无用的知识越多越糟糕。
第三个特点是易流失性。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今天有用的知识,明天未必有用。
第四个特点是价值的不确定性。知识产品的价值与物质产品,在价值规律上是不同的。(这一点我们以后要专门论述)
第五个特点是对自然人的依赖性。知识资本的创造、储存、发展和运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人的状况、人的积极性在这里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和条件。重视知识资本而不重视人才,那是南辕北撤。
在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企业经营者的认识,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知识和操作是以劳动形式实现的资本投入。它不仅居于资本的范围,而且居于灵魂资本的地位。所有形态的资本实际上都要受他的指挥和调动。一个糟糕的企业交给一个好的企业家经营,它可能起死回生;一个好企业交给一个糟糕的企业家去经营,它可能破产倒闭。但是由于管理者的资本投入是以劳动的形式实现的,所以人们往往把它归结为劳动,而不归结为资本!这种错位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