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馒头之道”
只要是中国人,都对馒头比较了解,我现在要问的就是:
馒头是怎么做成的?
“当然是由面做成的了!”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其实不然,我们忽略了水在做馒头时的作用了。
有句话叫做“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是做馒头的基本方法,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其实做馒头与做企业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们称之为“馒头之道”。
面是做馒头的基本材料,你看到的是面,馒头的口味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面的品质。
面是什么?面是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流程和人员。有了这些,企业就可以运作了,控制这些要素,企业可以很大程度上左右运营的结果,所以很多企业管理者更关注精挑细选“面”,战略要合理、组织要高效、制度要完善、流程要顺畅、人员要精干。
只有面你能做成馒头吗?不行,我们需要加水。
水是什么?水者,清澈、透明、无形、无味。你吃馒头的时候不会想到水,你也不会觉得水很美味,但是没有水,面怎么凝结?
水是企业的价值观、沟通、合作、学习力、竞争力。没有这些,面再多,都不能做成馒头。他们无形,但却渗透在企业的每个角落;他们无味,但优秀的文化却让你如沐春风,身心爽朗;他们无争,但却是企业获得持久成功的金钥匙。
企业管理者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认真品味“馒头之道”的真正含义。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是对做馒头技术不够娴熟的人的写照。企业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企业初创,靠权威,靠利益,靠机遇,但管理混乱,没有战略,这是面少了,于是加强控制,加面。
企业加强了管理,加强了控制,有了各种制度、流程,也做了战略,企业做大了,规范了,但是发现企业没有了活力,效率开始下降,人情开始冷漠,官僚主义抬头,这是水少了,于是加水。
但是如果水多了呢?企业太“务虚”,大家都关注价值观,关注人际,发现企业对外界的环境变化不敏感了,企业开始追求享受、内耗不断、市场萎缩、利润下降,面又少了。
企业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
过多关注“面”的企业会是什么样子呢?
面是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流程和人员,是在企业里有明确规定的,比较硬性的东西。优秀的企业在这几方面无疑也是优秀的。战略明确了组织的发展方向,组织是落实战略的有效途径,制度是战略的保障,流程可以有效的实现战略,而人员则是战略的执行者。
但是如果我们过多关注“面”,企业会如何?
有战略,但执行不利,贯彻不了。
有组织,但条块分割,本位主义。
有制度,但钻空子,不执行。
有流程,但责任推诿,效率低下。
有人员,但人心涣散,貌合神离。
企业看起来资源很多,人才济济,但是组织整体却如同一迟暮老者,步履蹒跚。
面太多了,而水少,无法做成馒头。
过多关注“水”的企业会是什么样子呢?
水是企业的价值观、沟通、合作、学习力、竞争力。
水本身是一样的,在技术精良的厨师那里,就可以变成美味的馒头,但是对于蹩脚的厨师,就会陷入“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尴尬。企业的价值观、学习力、竞争力本身没有本质不同,但是在不同的管理者用来,效果就差别很大,这些管理者,是深刻理解“馒头之道”的企业家。
很多企业,包括GE、惠普的企业文化里,都有诚信、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身没有区别,但在不同的企业家用来,就可以变幻出不同的神奇魔力。
但如果过多关注“水”,又是什么结果呢?
企业会陷入“务虚”境地。企业终究是个靠利润才能存活下来的组织,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本身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必须转化为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增加价值的实际行动,这样,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企业也必须“务实”。
以前中国的很多国营企业就太“务虚”,企业内部一团和气,巨额亏损但仍歌舞升平,有技术但坐吃山空、坐以待毙,有市场但满足现状、坐失良机,有人才但钩心斗角、内耗重重。这些都使他们陷入困境。
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水面合一,成竹于胸”!
高明的管理者,会根据自己有多少面,来加入多少水,不会陷入“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循环。
企业运作要讲求和谐,硬性与软性、制度与文化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这就如同我们建设高速公路的道理是一样的,先是平整地基,打压结实,然后放入石砾这些“硬性”的东西以加固,但是只有这些东西汽车可以高速前行吗?还不行,我们还要浇注沥青,沥青是“软”的,但却可把缝隙填平,变成一马平川。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沥青是先“软”后“硬”,它们凝固后,就变成汽车可以飞速行使的大道了。
企业运作也是这样,战略、组织、制度、流程,都是在“确定路线、平整地基和放入石砾”,但是由于他们是“硬性”的,所以彼此之间的衔接有空隙。于是我们要注入“文化、学习力和竞争力”这些软性的“沥青”,等这些“沥青”由“软”变“硬”,那“石砾”与“沥青”也就浑然一体了,文化力、学习力和竞争力就成为企业致胜的利器,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这才是企业运行的理想状态,也是“馒头之道”的真谛所在。
馒头中的面与水,是浑然一体的,面中有水,水中有面。企业管理的有形与无形、务虚与务实、硬性与软性,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浑然一体,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企业与个人才会融为一体,达到“企业即我,我即企业”的状态。
作者曾在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从事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企业策划方面的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同时韦先生曾服务过数家国内知名咨询公司,主持过多个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品牌策划方面的咨询和培训项目,具备丰富的咨询经验和培训技巧,在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联系电话:1362110416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