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彩电出现雁阵格局
中国大的彩电品牌的层次格局变化经过三个阶段。原来是长虹独大,之后是在长虹领先的情况下TCL、康佳与长虹的靠近,到现在为止,三个梯队的差距彻底、大幅度地拉开,本土彩电的雁阵格局彻底形成。
从数字上看这种雁阵格局更为明显。上半年长虹生产415万台,销售392万台, TCL生产305万台,销售347万台,创维生产293万台,销售295万台。在产量上长虹已经超出第二梯队两个企业100多万台成为当然的雁头。
在产品出口方面,四川长虹出口彩电185万台,创维出口74万台,TCL出口49万台,TCL与创维的出口量之和仅占长虹出口量的66%。更为迅速的是四川长虹从去年同期出口12万台猛增至今年的185万台。
本土彩电品牌的第三个退出期已经不远了。前两次退出分别是:在强势品牌的扩张前期就停产退出的企业,第二次退出是被强势品牌并购后停用品牌。不过这次退出主要集中在经过两轮淘汰之后剩下的6个品牌之间。
观察家们认为,这才是本土彩电真正的决赛,决赛结果的实力依靠主要有两个方面:占有率、赢利能力、出口等硬件的市场话语权,另外一个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企业制度改革的推进进程,在同一企业制度环境下的竞争主要倚重的是市场话语权。
上半年的市场占有率的差距也在拉大。海信、海尔的占有率在8%以下,TCL、创维、康佳的占有率在12%到16%之间,长虹的占有率则在18%以上。
最后的决赛已经来了,在经过将近4年的胶着状态之后差距开始彻底拉开。在看到今年上半年的产销量与出口量之后,有一个明显的新现象就是:在决赛阶段刚刚开始就已经有了“套圈”的感觉,比如长虹的诸多市场参数包括出口量已经远远超过第二梯队100万台,第二梯队也已远远超出第三梯队,这样的硬实的数量差距是前所未有的。
造成这种雁阵格局的主要动力是彩电的出口。从出口占产量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彩电主导品牌的出口量在快速攀升,长虹为45%、创维为25%、TCL的出口也在加快,比例已提高到16%。
而出口量的快速攀升则主要依赖于生产制造能力、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品牌信誉度等企业综合实力作支撑。出口增幅最大的长虹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崛起,除了中国加入世贸的良好背景外,主要还在于长虹通过在彩电领域40余年的发展所积累的综合实力。目前普通彩电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200万台。活跃的技术创新成为抓住国外定单的关键。世界首台60Hz数字变频逐行扫描背投彩电、世界首台75Hz数字变频逐行扫描背投彩电新品成为出口产品的主力。品牌信誉积累也是重要的因素。长虹彩电全球用户已累计达到7000万。7000万用户的一致选择和信赖树立起了长虹良好的品牌信誉度,为长虹产品走出国门,销往全球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正是出口的支持使大企业有更多的时间、财力调整国内市场战略。我们看到,盲目的占有率战略已经退潮,背投电视、信息电视等新品极大地提高了优势企业的国内市场竞争力。国内主导彩电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产品结构更为优化、产业布局更为合理,产业集成度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在向长虹等关键企业集中。
出口在优化国内彩电行业的同时,也为大企业的快速壮大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但是这种世界工厂必须是以大企业集团形式出现的大品牌工厂,而不是数量众多的小企业组成的工厂群,因为跨国的大宗采购不可能是一家一家小的企业凑份子,而是需要有质量、技术、价格等综合优势的大企业,这就为中国拥有规模优势的彩电企业提供了排他性的优势。2001年上半年长虹的彩电出口只有12万台,而今年则陡增至185万台则是其技术、质量、价格形成的大的世界级品牌工厂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绝非是一种偶然的机遇。
在制造优势向中国转移的时候,中国彩电企业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扮演全球彩电的制造者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彩电出口将长期向好,可以预见,这种出口态势将快速放大中国大的彩电企业的优势,也将加速6个本土决赛品牌的分化,有技术与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越来越大,规模小的企业将越来越小。已经有信息为这种预见做注脚了:在6个本土品牌中,后面的品牌已经向前面的大品牌示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5923987,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