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院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敬告奥克斯

敬告奥克斯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针对关于购买空调的理由做了个小小的调查:

  “你为什么选择‘海尔’空调?”

  “品牌响啊!空调要安装调试,服务相当重要,而且氧吧空调有利身体健康!”

  “你为什么选择‘格力’空调呢?”

  “格力空调质量、品质应该是最好的,‘好空调,格力造嘛’!”

  “那你为什么选择‘奥克斯’空调呢?”

  “便宜、名气大,电视上天天做广告的!”

  这些信息或许有片面性,但多少代表着消费者的一些观点。面对奥克斯降价30%的广告以及从“成本”炒到“技术”、从“渠道”炒到“热点人物”,笔者总感觉象一只胀胀的气球——很虚!奥克斯现在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价格”和“炒作”的有利使用以及时机把握准确!当某一天竞争品牌产品的差异化使得奥克斯的价格不再是优势、广告炒作让人厌烦的时候,奥克斯将何去何从?

  之所以是敬告,是因为奥克斯从两年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与一线品牌的逼近,在如今相对成熟、供大于求的空调行业可以说是个“奇迹”!奥克斯是令人尊敬的,更合理的说应该是奥克斯人是令人尊敬的。因此,笔者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担忧,希望是多余的!

  敬告一:“空调成本白皮书”封死了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

  2002年奥克斯发布了震惊行业的“空调成本白皮书”,竟然把一台空调的零售价估计到个位数,相当厉害!成本中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商家利润、厂家利润,比如一台1.5匹冷暖空调的标准价是1880元!

  首先,我们不考虑成本各因素变动情况,感觉这像是一种最原始的交易,安全忽略了“品牌的附加值”,还只停留在做产品的层次。没有品牌或个性化产品的区隔,奥克斯的空调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其次,成本白皮书很明显就是把自己定位在低端。在一个细分的市场,一个生产厂商不能让所有的人都买你的产品,这个做法很合理。但是,有人指出奥克斯给了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却没给人喜欢的理由,像一个缺乏内涵老是喜欢出风头的男人,很形象。其实在低端也可以作好品牌。例如“雕”牌,由刚开始价格策略到现在的品牌策略,相当成功。她虽然定位在低端,但品牌美誉度也相当不错。奥克斯的广告(空调要像奥克斯)也被人选入了恶俗广告名单,要知道恶俗广告是以牺牲品牌美誉度为代价而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的!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效果相当好,但对一个品牌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这也为企业以后发展设置了相当大的障碍!现如今,奥克斯品牌的知名度已经相当高(恶俗广告的效果已经达到),是不是应该在品牌内涵上做文章,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内涵而稍显张扬的男人?或许,雕牌应该是奥克斯学习的榜样!

  敬告二:“技术白皮书”封死了自己“个性化”发展之路?

  经过2002年“空调成本白皮书”之后,奥克斯今年又推出“空调技术白皮书”,强烈的抨击现如今空调行业的“概念炒作”,然后把空调所谓的新技术公布天下,说明空调无非“冷、静、强、省”。笔者认为奥克斯“空调技术白皮书”推出原因有三;

  1、考虑到毕竟自己是空调业的“黑马”,技术实力与海尔、格力、美的等传统强势品牌有比较大的差距。

  2、技术对于奥克斯来说就象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不如发挥自己的强势:炒作能力!使得技术这块鸡肋最大限度的发挥起作用,这也是奥克斯的“高明”之处!

  3、技术白皮书源自成本白皮书。奥克斯挑起价格战,使得自己单台产品利润大大缩水,加上炒作所需大额宣传、广告费用导致起技术投入相对减少!这样可以给技术投入少找个理由(空调无非“冷、静、强、省”),把资金转用到其他方面。

  从短期看,技术白皮书效果应该不亚于成本白皮书,但这种炒作对自身、对消费者来说却不公平。

  首先对消费者不公平!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消费者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如若空调一味强调“冷、静、强、省”,那么消费者就享受不到“最新科技带来的个性化享受”!这种炒作对中国空调技术发展起了很大的局限性!空调是越冷越好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适度的感觉。如果一台空调能给人带来雨后土壤气息,让人真正回归大自然的感觉,那是多好的感觉啊?估计在奥克斯,这种创意一定会全盘被封杀。或许其他品牌确有炒作之嫌,但技术发展是个艰苦的过程,总是从不成熟到成熟。如果以一个“概念炒作”的理由扼杀了空调技术发展的萌芽,那是对空调行业的不负责任!

  其次对奥克斯自身发展的不公平。空调业会永远停留在“冷、静、强、省”上吗?很明显,不可能!当某一天大家都走了差异化、个性化的道路时,奥克斯空调该怎么办?这不是封死了自己往后走“科技个性化”的道路吗?

  长虹当初都率先发起一次又一次的价格战,因为对手不成熟而得到很大的甜处!但后来怎么样了?长虹又率先发起了另一轮价格战,却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因为她的对手创维、康佳等都已经走了差异化的道路。或许,长虹的教训奥克斯不应该不知道!



  敬告三:以往成功的因素成了自己往后的发展障碍?

  中外有很多公司由于一次机遇就很快的发展起来,而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时候跳不出以往成功因素的局限性!有的企业从此很难再壮大,甚至有些因此而倒闭!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奥克斯当初的成功有两点做的很好,“价格策略”的应用以及“事件营销”策略的应用,可以说像两把利器把奥克斯带到今天的成就。但似乎奥克斯已经离不开这两把利器了:不厌其烦的使用,有了很强的依赖感。作为市场的切入点“价格”和“炒作”的作用事实证明相当成功,但它能成为企业“长青”的理由吗?能保持企业的持续进步吗?空调业的传统领导企业都在默默的走自己的道路,例如美的、格力、海尔,她们只是专心走自己差异化的道路,在竞争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想未来总会有那么一天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会使得奥克斯的价格在消费者心中不再是优势;而炒作过度,消费者也一定会厌烦的!得罪消费者,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众观国外一些最优秀的企业,例如SONY、波音、迪斯尼、3M等,她们开始的时候可以说都相当失败,而且是一连串的失败。SONY尝试的第一个产品(电锅)不能顺利使用,第一个主要产品(录音机)在市场上也销售失败……当然最后她们都成功了,她们不受所谓的“成功因素”的影响应该是其发展的动力之一!奥克斯是不是该向这些优秀的外国企业学学呢?

  敬告四:中国空调行业不是彩电业

  或许,奥克斯正是认识到这点才打出“空调成本白皮书”,打出价格战的旗帜。

  首先,奥克斯第一个挑起价格战而能得到先入为主的好处。

  其次,挑起价格战是相当有风险的。奥克斯如若把海尔、格力等品牌也拉进价格战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从规模、品牌等综合实力上讲,奥克斯与传统强势企业是有相当差距的。奥克斯虽然挑起价格战,应该不希望价格战真正爆发,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行业的罪人。

  再者,奥克斯在产业集中方面还是起了一些正面的作用的。

  彩电业的价格战,中国企业已经付出相当高昂的“学费”!不但对中国彩电行业,对其他行业想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来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企业提个醒。由于整个彩电行业的企业不成熟,对价格战应对就是盲目的跟进,导致整个行业亏损。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彩电业打价格战的时候,SONY在中国销售的100万台彩电就赚走了10个亿!而同期所有中国彩电销售赢利才不过区区的5.4个亿!从某中意义上讲,彩电业已经替空调业交过学费了,空调企业应该学会如何应对价格战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奥克斯打出30%降价的竞争手段时,对整个空调企业冲击相当大!但有没有向当年的彩电行业,全盘跟进(或许有奥克斯不是空调业的老大的原因)!可以从这点上看出,空调企业比当初的彩电企业成熟。当然,奥克斯的降价行为导致整个行业利润缩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他企业合理的降价不是价格战,而是一种价格策略!由于奥克斯降价的冲击,像海尔、格力、美的等企业重新对自己的品牌、服务、个性化产品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综合分析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位”后,进行适当的降价是合理的,是市场的行为,真正意义的价格战不会在空调业继续发生!不然,彩电行业的“高昂学费”就真的白交了!

  挑起价格战,而没有引起价格战的真正发生是奥克斯最希望的结果吗?只有奥克斯人自己知道了?

  敬告五:摆脱以往企业成功因素阻碍,把重心放在企业“持续发展”上来。

  价格下降30%应该已经足够了;炒作到了这个份上也该厌了!不可否认,价格策略以及事件营销把奥克斯带到了今天的地位,但它是奥克斯持续发展的动力吗?现在的奥克斯是不是应该想想持续发展的问题了?

  奥克斯是空调业名副其实的“黑马”!黑马总是形容在不被看好甚至被忽略的情况下却得到了很好的成绩而令人关注的事物。黑马一词在足球界最流行,例如,每届世界杯都有黑马!1998年的克罗地亚,2002年的塞内加尔、韩国。依靠一次机遇加自己的超强发挥而成为令人瞩目的黑马,那黑马的成绩是不是含有很多的水分呢?又有几匹黑马能成为真正的“夺冠热门”呢?真正的夺冠热门靠的是她人才的培养、储备体系,本国联赛的成熟程度等等,而不是一两次机遇或超强发挥而形成的,靠的是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2000年欧锦赛的葡萄牙发挥的淋漓尽致,但真不知道缺少黄金一带的他们还会那样的辉煌吗?做企业、做品牌是不是也有一样的道理?

  希望奥克斯不在是匹黑马,而是空调业的真正强者!

  本文仅代表笔者意见,如有不赞同之处,请与在下联系:wybby2001@sina.com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