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仅仅是实践
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入户境内,除了促进了国内保险业的发展外,还有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就是企业培训。2002年我到深圳的时候,企业培训正是最红火的时候。由于我刚刚来深圳,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市场,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去听了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并由此建立起我自己的交际圈,这是我在深圳真正的起点,以后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那一陈子,整个深圳的培训就象发了疯似的,每个星期都能收很多的电话和传真,要求去听各种各样的课程,有总裁、团队、营销、管理、心理、心灵、企业教练技术等等,有讲座式的也有体验式的,大凡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要的或者可能需要的,都有相应的课程,有内地的、有港台的,也有东南亚的。通过多次参加这些课程,一方面让我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另一方面确实也让我大开了眼界,原来经营一个企业需要那么多的知识和学问。我有好几个朋友,每年的个人的培训费用就要有一二十万元,同时还要组织公司员工进行培训,那时我们到一起交流的都是最近听了什么什么课,讲得如何如何。
但是也就在2004年下半年,突然深圳的培训业一落千丈,好多的培训公司或顾问公司就再也经营不下去了。原来热衷于听课的朋友,也不再谈听课了,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公司在听课前是怎么样,听课后的几年来就还是怎么样,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相反地由于市场的变化,反到感觉到日子不如从前了。这就应验了那句话:听一千、听一万,第二天起来照样还是卖豆腐。
从不定期的交流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维持会长”角色,公司也是在早几年打下的江山上吃老本。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公司在经过一定的成长和发展后,往往都游离在财力、物力、人力、心力的边缘上,此时的企业如果要想有所突破,必须打破原来的经营格局,而这除了风险的原因外,更多的是舍不得,都是自己一手经营发展起来的,包括人才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吸引和培养来的,在这个时候那一块都是心头的肉,不能割舍也不忍割舍。
我去一朋友的公司,见他办公室放着一台最老式的感应纸传真机,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换台新的传真机,既方便又清晰,他告诉我说他的第一单5万元的业务就是用这台传真机接的,所以很有感情。一个抱残守缺的老总,怎么可能让公司再造辉煌。
另有一学友,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精力已经不在拓展业务和经营上了,主要在平衡协调内部的关系,原来在公司发展的这么多年,有两个业务主管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两个人旗鼓相当谁也不卖谁的帐,如果他要是不管公司,公司马上面临的就是一场恶斗。但是他既不忍心辞退其中的一个,也不象联想集团那样有实力能把公司一分为二,所以只有自己辛苦地维持着、平衡着。
还有一学友,公司发展的规模到是很快,尤其是几年前在关外买了一块地,兴建起了自己的厂房身价顿时猛涨,但却在这个时候突然想来要追求真正的爱情,导致婚姻危机,一度陷入困境且不能自拔。
……
其实无论是公司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还是个人生活上的问题,培训的课程中以及书上都早有了答案和解决方案,但真正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象外科医生一样,自己不能给自己动手术甚至不能给家人动手术。
再看看现在,书店、网络上有关企业管理的书籍和文章,有的人象开书铺似的见书就买,但要么买了没时间读,要么读了也等于没读,只是多了些和朋友在一起的谈资。最有意思的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出来后,有的公司老总一下子买几十本、几百本回公司发给员工和管理人员读,意思是说,公司存在的问题都是你们执行不好引起的,和我这个老总、老板没有干系。而当《决策决定成败》一书出来后,就不作声了。
从公司运作的现状来看,公司的发展往往受如下因素的局限和影响:
1、 公司决策者、投资者最原始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决定并影响了公司的存在和发展,很多的公司都是从暴利阶段发展而来的,在微利时代到来的时候,没有调整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模式,在原有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中苦苦挣扎。
2、 公司发展初期的经营模式或公司发展高峰时期的一直在左右和影响着公司现实的经营管理活动。
3、 资讯更新不够,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反馈到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的大脑中,对新的市场环境缺乏象创业初期那种上下求索的过程,因为对市场信息没有充分的了解,余下的就是对市场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也就成为了口号和说教了。
4、 学得太多,书看的太多,但都没有能吃透悟透,导致这个说的好,那个说的也不错,结果一遇到事,不知道听谁的了。这就是应验了“手表定律”的作用了。
5、 守业心态让很多公司或企业失去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会。
6、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使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根本无力使公司有所创新和发展。
其实有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控制和约束,一代管理宗师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早在1954年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一书的第二部分就“管理管理者”作了系统的论述,目标管理加自我控制是管理者的基本原则。在中国的企业中,集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于一身的“大老板”,在公司里往往是最不善于管理自己,也最不愿意管理自己,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往往没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和目标管理体系,导致整个公司的决策、经营、管理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流程,一切的一切都在老板的脑子里,必然会随心所欲,甚至是胡作非为。
从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等书,到后来的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特斯.T的《第六项修炼》、吉姆.柯林斯的《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等大量的管理著作中以及市场上有的培训课程中,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都能找到最明确的答案。但是,由于书本上的课程中都是用来指导和管理别人的,而不是用来指导、管理、控制、约束自我的,所以导致一切的知识和学问以及优秀的人才都归于无用。
所以管理仅仅是实践,一切的管理从“老板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实践开始,从在自己身上动刀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