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银行“知产”管理
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财富。银行要加强资产管理,特别是在我们化解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苦于无门、步履艰难时,我们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从加强“知产”管理入手,寻找新的突破口?如果我们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熟视无睹,让知识资产悄悄在我们身边流失,也许明天向我们挑战的“危机”就不是此“资产”,而是彼“知产”。
一、“知产”管理的财务意义
银行是企业,它的价值取向无疑要看财务指标,按照财务报表收益的大小,来分配资源、确定管理重点和选择战略方向。我们谈要重视银行“知产”管理,是新的国际经济告诉我们,它具有十分重要的财务意义。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企业生存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经合组织报告称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农业经济主要资源是土地,工业经济主要资源是资本,知识经济主要资源是智力。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财富资源(指资金、有形资本)占国家总资源的12%,自然资源(指土地、矿山、水资源等)占24%,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占64%。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成为了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如在IBM公司,只有6%的员工在工厂工作,其余的人都是从事研发、营销、服务和管理。现代企业一个重要特征,人们主要不再是用脚、用手工作,而是用脑、用智慧工作;企业财富主要不是土地、资本等有形资产,而是知识、智慧、管理等无形资产。
正因为如此,企业资产收益中,来源于资本资产的比重在逐渐下降,来源于知识资产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在上市公司,企业的市场价值=智慧资本+账面价值,即MV=IC+BV。以1996年为例,IBM的MV=703亿美元,BV=166亿美元,则IC=541亿美元,占企业市场价值的77%。微软的MV=855亿美元,BV=9.3亿美元,则IC=845.7亿美元,占企业市场经济的95%。由此可见,知识资产虽然是无形的,但它产生的回报确是实实在在的。尽管IT行业不同实物经济其它产业,是一种高度知识密集型行业,但它反映出来的企业虚拟化、资产无形化、经济软性化,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本、智慧资本、管理资本,成为企业市场价值升值的主体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加快综合改革的步伐,都想争取在四—五年之内实现上市的目标。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是“综合”改革,银行就既要经营好“有形”资产,也要经营好“无形”资产;既要加强资本资产的管理,也要加强知识资产的管理。固然,资本资产质量的好坏是决定银行能否上市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上市后的市场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知识资产。因此,银行管理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降低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的同时,也要尽快采取措施挖掘无形资产的价值,利用无形资产大力创造商业机会,在加强“知产”管理中,提高银行的上市价值。
二、有待开采的银行“知产”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服务部门之一。所谓服务,营销大师李维特的定义是:“能够使顾客更加了解核心产品,或服务的潜在价值的各种特色行为和信息。”按照ISO9000标准的术语定义,“服务是满足顾客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总之,任何能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项目都属于服务。一般来说,商品=产品实体+服务。但银行作为服务部门,特别是现代银行业,它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商品。而服务是由人来提供的,人的使用价值的使用过程,就是顾客消费服务的过程。银行以服务为本,就是要以人为本,即以知识为本、以技能为本、以管理为本和以信誉为本、以敬业为本、以文化为本。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管理、信誉、精神、文化等,经过积累、加工、升华,就形成了银行无价之宝——知识资产。银行“知产”管理,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市场资产
市场资产是由公司信誉、品牌、忠实客户、营销网络、合作伙伴等享有的竞争优势而形成的无形资产。银行对市场资产利用的程度不同,可导致完全不同的经营状况和效益,它是公司的市场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重要原因。商号,即银行的名称,其声誉度、影响度、忠诚度,是银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品牌,包括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公司品牌,是赢得客户和市场的基石;忠实客户,培育潜在客户、稳定忠诚客户、创造新兴客户、赢得黄金客户,是银行做大、做强的保证;营销网络,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和易于被顾客接受的营销方式,是银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条件;合作伙伴,既可避免恶性竞争产生的巨大损失,又可取长补短共赢产生发展的张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经营的信誉意识、品牌意识、客户意识、营销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大大加强,“知产”效益日益明显。但与国际大银行相比,只能说是我们刚刚起步,在市场资产管理上,我们还没有专门的战略、制度和人才。一旦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本来是我们具有的竞争优势,如果还不加以好好经营,将来我们的优势也会变成的劣势。
2.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法律保护的一种财产形式,它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软件、设计等。知识是人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产物,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劳动产品,它对有形资产的形成,特别是对有形资产的增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统计,在国民经济增长中,20世纪初,由技术带来的增长只占5%,到70年代末,不少国家已达到50-60%,像美国、德国则更高。银行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所产生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软件、设计等知识产权,是银行的一笔宝贵财富。首先,它可以强化银行自身的服务能力;其次,它可以通过转让授权获利;三是它可以保护自己限制别人抢先占领市场。美国把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升为贸易政策的基本方面,1984年美国制定的贸易和关税法中第301条款适应于知识产权相应的贸易惯例。日本公司也在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三菱电机公司新设了“知识产权部”,索尼公司总部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近300人,日立公司310人,丰田公司135人。外资银行一进入中国,首先做的工作就是申请专利保护。花旗银行从1996年起至今,居然不动声色地在中国申请了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如电子货币系统、发票购货单系统、表格生成和管理系统、销售处理支持系统和方法、用于账户之间传递资金的面向用户的自动系统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花旗银行申请的金融产品专利来看,目的是为了抢占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可见,中资银行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和保护金融产品的知识产权。
3.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不是指一般生产要素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是指智力资本和管理资本,核心的就是知识资本。联合国经合力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将知识分为4种: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怎么做的技能知识(Know-how);知道谁有知识的人际知识(Know-who)。这4种知识又可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可编码的知识,这种知识它以文字、语言、图像的形式保存下来,如专利、商标、计划、设计、软件等等。Know-what的知识和Know-why的知识就属这一类。隐性知识又称不可编码的知识,这种知识它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交流和表达出来的知识,如人的悟性、特技、经验、智能等等。Know-how的知识和Know-who的知识就属这一类。显性知识是公开的,谁都可以学习,企业与企业,人与人的竞争能力,主要不是在显性知识上。隐性知识是秘密的,难以完全交流,也难以学到,对于技术性比较强的企业和对于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岗位,拥有隐性知识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有人认为,企业偷不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拥有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人才,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越来越依赖积累知识来成长的企业,如软件公司、医疗机构、咨询公司(银行也是如此)来说,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随着一位关键员工的离职或休假,同重要合作伙伴或客户的良好关系受到损害,宝贵的经验也随之消失,甚至带走了客户、技术和管理,人去楼空、财随人走。因此,知识管理的重点,是在隐性知识的管理上。一方面企业要组织专门人员,有计划、有组织的将员工隐性知识转化为格式化的显性知识;另一方面企业要创造一个平台,经常组织员工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将一部分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另一部分人的隐性知识。总之,隐性知识不能被个人垄断或据为己有。有了这套机制和管理,员工跳槽也不怕,他不能带走什么;员工辞职人走了,但留下了知识。
4.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价值标准、经营理念、哲学思想、精神追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和企业形象等。清华紫光总裁张本正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经营者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的宣言。对外是公司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们文化。”企业文化既可以达到鼓舞人、感召人、凝聚人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净化人、规范人、约束人的作用,企业文化也是银行的无价“知产”。目前,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培育和树立:第一,职业文化,爱岗敬业,具有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文明;第二,信用文化,不说假话、不做假账、不造假数字,讲信用、守信用、重信用,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恪守职业道德,提升社会公信力;第三,学习文化,不断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寻求新发展,爱学习、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第四,创新文化,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肯动脑筋、肯想问题,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求新、求异、求变,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第五,速度文化,办事雷厉风行、生龙活虎、只争朝夕,以快取胜、以灵巧取胜、以简捷取胜;第六,共赢文化,摈弃两败俱伤、你死我活的争斗,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学会分享,具有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共赢精神;第七,虚拟文化,适应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要求,超越常规的感观认识和固有的生活习惯,充满激情和想象,热爱在虚拟社区、企业、银行、超市、娱乐城、图书馆、医院……,生活、工作和学习。
三、银行家应成为“知本家”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银行越来越成为社会中知识技术最为密集的行业,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数字银行、虚拟银行的出现,将带来银行实体、交易工具、网络构架等全新的变革,银行企业也将由人的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人力资本转换为智力资本、银行家发展为“知本家”。所谓“知本家”,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知本家=知识+技术+创新+市场。银行家要成为“知本家”,一是要成为靠知识和智慧赚钱的人;二是要成为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和生产力的人;三是要成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人;四是要成为把知识变为产品、变为产业、变为市场的人。因此,银行家一方面要管好用好自己的资本,当好企业家,另一方面要管好用好自己的“知本”,当好“知本家”,努力把商业银行办成智力型银行、知识型银行、学习型银行。
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学习,做好学习管理是做好知本管理的基础。学习型银行的学习,既不同于传统组织的学习,也不同于学校的学习,其特点是:第一,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是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手段,学习动力来自外部压力,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把它看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习动力来自内在的一种追求,是件快乐的事。第二,勤于学变为善于学。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刻苦学习,勤于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学习型组织更强调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由知识的竞争转变为学习能力、学习速度的竞争。第三,阶段学变为终生学。由于传统学习是为了找工作,主要是部分人学、阶段学,学校学习结束找到工作后,学习也就结束。学习型社会要求的是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培训,活到老、学到老。第四,个人学变为团队学。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人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在学习型社会,知识私有、关门读书要变为知识共享、开门读书,只有团队的学习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五,工作外学变为工作中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工作与学习已融为一体,人们已不再把学习与工作对立起来,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是劳动的一种新形式,不学习的人和不学习的工作,将无法生存。第六,课堂学变为网上学。互联网特别是无线上网的普及和发展,为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岗学习提供了实现条件,网上远程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到任何课程,并且方便、快捷、灵活、节约费用。不能利用互联网学习、工作、生活的人,就不能算作现代人。
通用电气公司(GE)首席教育官、GE发展管理学院院长鲍勃·科卡伦认为,GE最擅长做的事不是生产高科技产品,而是生产人才、文化、知识。他说,GE为什么是GE?因为GE有出色的人才,出色的人才从何而来?——克劳顿村GE发展学院;GE为什么是GE?因为GE有独特的文化,独特的文化从何而来?——克劳顿村GE发展学院;GE为什么是GE?因为GE有韦尔奇,韦尔奇影响从何而来?——克劳顿村GE发展学院。GE是美国证券市场唯一生存下来的第一批上市公司,百年之后不但活下来了,而且现在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强壮、越活越有活力。成功的经验也许就是GE发展学院院长总结出来的: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培养新的人才、注入文化活力、进行技术创新、大刀阔斧调整战略,始终把人才、技术、文化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韦尔奇与其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倒不如说是一个成功的“知本家”。GE成功经验说明,只有成为“知本家”的银行家,才能把自己的银行打造成百年老店。
注: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