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企业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一词正式产生于198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美国生产力和质量研究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
简单的说,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一)何谓企业的知识管理?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
对一个企业而言,它的知识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1)物化在机器设备上的知识;2)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报告中的编码后的知识;3)存在于职员头脑里的意会知识;4)固化在组织制度、管理形势、企业文化中的知识。所以从知识构成来看,企业知识管理除了应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外,还应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企业员工知识管理、企业组织和制度的管理、企业固化知识管理等。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注意到对研究与开发(R&D)的投资,然而对教育与培训(E&T)的投资却不够重视;很多企业已经注意到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但对已经固化到企业制度、组织形势、产品或设备上的知识则没有重视,或者不知从何管理。
综上所述,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解决上述知识特性分析中所列的矛盾和问题。施乐公司在调查60名知识管理工作者后,列出了最重要的十个知识管理领域:1)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2)对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3)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4)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5)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6)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7)建立专家网络;8)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9)理解并计量知识的价值;10)利用知识资产。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1)建立一个企业生产、交流、共享、整合和内化知识的战略决策,在企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下实施知识管理策略并对这一策略进行经常性的评价;(2)了解和熟悉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本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要求,尤其是企业内部的知识要求;(3)建立和营造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并激励员工的知识创新与交流;(4)监督和保证知识库中知识的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与本企业的发展一致,其中包括知识的更新,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转,增强知识的积累、转换,提高知识编码率;(5)促进知识的评估利用和交流共享;(6)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实施员工满意度战略,体现人力资产,促进员工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技巧和合作能力;(7)提高企业生存竞争能力,适应知识经济的产出智能、个性化、艺术化要求,加强研究开发、绝对规模和创新能力;(8)检测和评估知识资产的价值并有效实现知识价值的科学转化,利用知识改善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和在企业生产过程推进知识的充分利用;(9)组织知识管理活动。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和原则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2)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性组织;4)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5)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
达文波特教授1998年提出来知识管理的十大原则:1)知识管理的代价高昂;2)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员和技术的结合;3)知识管理者的高度政治性(知识管理者将把有影响的“舆论领袖”培养成知识管理的早期接受者,以便更好地在组织内部利用知识);4)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5)知识管理受益于实事求是而不是生搬硬套,受益于市场而不是等级体系;6)分享和利用知识往往是不自然地行为;7)知识管理意味着改进知识利用过程;8)知识使用刚刚开始;9)知识管理永无穷尽;10)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
(二)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和过程
美国生产力和质量研究中心提出了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6种方法:1)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2)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3)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4)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转移的激励措施;5)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6)建立知识管理评估系统。
企业对知识管理,不是孤立地停留在对隐性知识或显性知识的管理上,实际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正是在它们二者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质上和量上都得到不断的扩张,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活动。基于把知识划分为显性和隐性知识,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便是促使两大类知识自身的转化及相互间的转化,它包括四种模式(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2)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3)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1.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这一过程称为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共同分享个人的经历、经验,转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获得隐性知识的关键是实践和经历,企业应提供一个进行创造性对话的场所,共享和交流个人经验。
2.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这一过程称为外化,它是把隐性知识表达成显性概念的过程,它是这四种知识模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把隐性知识显化时要充分利用比喻、比较、概念或模型等多种方法和工具。
3.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这一过程称为综合,它把外化产生的概念转变为一个知识系统。综合的过程就是把不同的显性知识结合起来,个人可通过文件、会议、电话、计算机通讯网络等媒介传递和交流知识,并对已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排序、增减、分类、综合,产生新的、更加系统化的知识。
4.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这一过程称为内化,内化是显性知识转变成隐性知识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通过社会化、外化、综合获得的知识被内化成个人的隐性知识,形成一种共享的心智模式和技术诀窍的时候,它们才会变成有价值的资产。个人通过内化过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此外,知识管理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它与创造知识的实体有关,即分为个人的、小组的、组织的和组织间的,企业知识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组织的知识创新这个层次。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模式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对在知识管理实践方面走在前列的11家公司和组织进行了调查。提出了6种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1)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2)知识转移和最优实践活动;3)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4)建立企业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5)无形资产管理战略;6)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
上述模式中,要么是像经营商品等有形资产一样通过管理或出售知识而获得利润,要求企业像管理机器设备等有形的东西一样来管理知识,企业通过业务集成的方式促使掌握相关知识的各部门形成统一的运行规范和行为标准,使各部门的功能性决策建立在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最优的基础上,如咨询公司;要么是以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为目标,企业从全面角度来综合各种知识领域,调动并优化各种知识储备,共同关注个人和集体创新能力的培育,建立企业文化和激励制度促进内部知识共享,如高科技企业;有的是讲求获取客户的知识,通过对客户的评价,确定对不同客户的处理方式,并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定制产品;还有的将重点放在知识资本的内部运营上,通过长期的职业发展方案培养企业内部的业务骨干,以发挥他们的专家效应。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为实现企业的预定战略目标而积累知识资源。因此,知识管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为企业总体目标服务,企业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也应与企业目标和战略规划一致。
汉森等学者(M.T.Hansen,1999)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归纳为两种模式:编码战略和个人化战略。编码战略是指知识与知识开发者的剥离,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个体或组织的目的;而后知识再经仔细地提取进而编码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人们随时反复调用地策略。个人化战略是指知识与其开发者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来进行共享。
(三)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如何衡量?
一般而言,衡量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指标可从以下3方面考虑:1)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即R&D研究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新产品开发的数量和发明专利数。(2)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职工平均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管理人员的比例,技术人员的比例。(3)产品结构。对企业来讲是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大、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