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你得学习!
谁有资格教育他们?郎咸平。
中国企业家犯了很多错误,需要被教育!
中国企业家经常做错事,更需要学习!
我发现中国企业家,有一半不用功、不学习,他们自大得很。他们找到了一个专业切入口,遇到好机会,就成功了。然后觉得自己不得了,什么都能干,想做大就开始复制自己过去的经验,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德隆,它是未来很多中国企业家都无法逃避的命运样板。
当企业家有了资本之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张,但是,中国企业家却往往会投资在比较差的项目上。走到这一步并不奇怪,企业家都有资本冲动,中美企业家比较,我们今天企业家的水平还不是很高,跟美国企业家相比还差一个档次。说直接一点,我们企业家的个人水平很低,成功很多靠的是机遇,既不懂管理,又不懂科技,最重要的是不学习。这种人做大企业,花天酒地忙着应酬,他怎么能够应付更大的摊子?而这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捧他,出门坐奔驰,上班前呼后拥,到外边吃完饭,大家都抢着付账。
美国企业家的能力比我们高,制度比我们完善。我们的企业家成长起来也就三五年,了不起15年,我们能有什么大作为?中国企业家喊口号说要做通用,你只有十几年,人家都发展了上百年,你怎么能做通用?夜郎自大,志大才疏,这就是中国企业家身上最大的毛病,他们没有能力进行企业多元化经营!
为什么一定要做多元化?在美国,也有很多这样的企业,本来只做自己专长业务,比如一家涂料企业,做到一两个亿,做不上去了,就收购一家贸易公司,专门做涂料方面的贸易,通过上下整合,将涂料卖到其他公司里去。但如果你不擅长贸易专业,就会有非专业化损失。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做非专业化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企业多元化的收益。我发现只要企业做多元化扩张,资产回报率一定下跌,毫无例外!
中国企业家必须要学习。要学习什么呢?第一,要学会控制成本;第二,要学会放弃机会。为什么控制成本这么重要?企业所有问题,包括管理、资讯、物流等问题都会反映在成本上。企业能不能做大,最主要的指标是能不能将成本维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如果维持不好,做不大,而因为人的能力不够,就会做错误决定,资本就会丧失,道理就这么简单。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成本。能控制住,你就往下走,控制不住,就只好停下来开始重整。千万不要做大,如果非要做大,你不会成功。我说的中国企业包括海尔在内。至于民营企业,能够做到中小规模,就差不多了。做大的结果,就会造成产业泡沫。我在去年讲过这句话:企业不要做大。差点被骂死了。但是,今年6月,整个企业界都改变了看法,他们说在做大方面要谨慎。
一个没有能力的企业家,你给他更多的钱,他会做更多的错事,这就是资本冲动。他的自有资金已经够冲动了,再加上银行贷款,他就更冲动。我们现在的企业,像华为、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中关村、中兴通讯……一样做房地产,一样冲动!
讨论这些问题,并不是说我们的企业就没有机会。我只是说,企业家必须要认识的这个问题。认识这个危机,才会改进、学习。企业家的成长需要积累。像李嘉诚这样的天才型企业家是极少极少数,不能作为案例。一般企业家要靠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才能成功。做企业家非常不容易,不仅要有企业家精神,当你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如何扩张,如何进行多元化,需要非常长时间的积累,积累一两代人,才能做成功。
中国企业家,一旦暴发成功之后,就开始复制个人经验,所以容易失败。李嘉诚是怎么做的?19世纪50年代他20多岁就出道了,而收购和记黄埔,是1978年,三十年后才收购的,他已经50多岁,这是最成功的收购。收购香港电灯是1985年,第三次收购是1999年,是第二次收购的14年之后。李嘉诚从50年代到1973年,都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家。经过30年磨练和学习,这么长时间的积累,才会学习到如何经营一个企业。中国的企业家,有没有耐心学习这么久?没有的!15年了不起了,就牛气烘烘!完全不知道天高地厚!
中国的企业家需要被教育,那么,谁有资格教育他们?这是最大的问题,世界级的企业家都是稀缺资源,能够教育企业家的教授更是稀缺资源。企业家为什么觉得自己不用学习了?不能全怪企业家,还应该怪我们的学者。学者不做研究,光谈理念,有没有下到基层去收集数据的?没有!我做德隆案例的时候,找了许多助理到各地工商局去查资料,他有10个股东,分散在各个地方,我就派助理到所在地工商局去查……总共花了三个月时间,花了好多钱,每一个资料我都拿过来,而且德隆没有办法告我,所有的资料都是盖公章的,你的老底都在上边。所以,我能把他的组织结构图画出来,德隆自己都画不出来。
我每一个案例都是这样做的,学者只有这样做,才有资格教育企业家。
根据谈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