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营销 - 理性研判市场:景区营销策划的成功前提

理性研判市场:景区营销策划的成功前提

  新春伊始,“总把新桃换旧符”。日前,笔者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市场一线。截至2004年12月25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游客接待数据如下:

  2004年游客总量191.73万人次,2002年同期165.34万人次。增长率16%;

  2004年团队总量125.55万人次,2002年同期96.49万人次。增长率30%;

  2004年华东团队 82.96万人次,2002年同期52.69万人次。增长率57.45%。

  (注:2003年因非典因素,数据无可比性,故与2002年对照。)

  作为一个曾经濒临死亡边缘,并且连续多年没有任何新投资的景区,这样的业绩增长,堪称营销奇迹。至此,笔者任职四年的市场营销部经理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回顾四年的营销实战,颇多心得。关于操盘市场的具体做法,我已写过案例文章,不再赘述。今天我想谈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研判市场。因为景区营销策划的成功前提,首先是基于对市场的准确判断。

  先说个小事。几年前,曾有某景区营销老总来访,据说这位老总做营销工作仔细踏实,颇有一套。于是我就问他是如何分析和判断市场的。他告诉我,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去景区的停车场抄车牌,以此判断游客的来源。抄完了自家的,再抄其他景区的。抄完了其他景区的,再抄路上行驶着的旅游车。最多一天连续抄了460多辆车,弄得头晕眼花。

  这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事例。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不少景区的经营者,实际上还象这位老总一样,分析市场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市场主要依靠直觉。

  的确,营销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市场营销部经理,实际上就是市场操盘手,必须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直觉。不过,作为一个成熟的营销策划人,不应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这就好比农民种地,看见“燕子低飞蛇过道”,就以为天要下雨。虽有道理,但不可靠。

  经验和直觉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它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是,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和缜密的思辨。经验的获得,是我们对某一类事物和现象的不完全归纳。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一个成功的营销策划人,思考问题必须基于理性。我们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应该运用逻辑严密的推演法,层层剥笋、步步推进。

  那么,结合营销实战,我们应如何具体操作呢?我简单概括成16个字:“寻找源头,梳理脉络,抓住节点,放大环境”。

  要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市场,首先要对产品市场做一个大致的划分。按照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产品市场共有四个象限:老产品老市场、老产品新市场、新产品老市场、新产品新市场。象我们这样长期没有新产品的景区,市场就是一分为二,我们称之为周边传统目标市场(江浙沪皖)和跨区域目标市场。

  第一、 寻找源头。

  大儒朱熹曾经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两句话颇具思辨色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一个成熟期的产品来说, 要继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找到“市场增量”。只有清楚地知道“市场增量”在哪里,营销策划工作才有一个基本的着力点。这个“市场增量”,就象朱熹所说的“源头活水”。

  我们如何寻找这个“源头活水”的呢?

  首先,是做一个基本判断:对于周边传统目标市场来说,在没有新产品推出之前,景区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应是逐年下降,而不是逐年增长的。因此,“市场增量”只可能存在于跨区域目标市场之中。

  跨区域目标市场又分为散客市场和团队市场两大块。其中,散客市场是我们难以控制的。因此,研究重点就落在了团队市场。

  远距离的团队游客怎样才能到达景区呢?必然有一个路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个路径就是“华东线”。因此,要开通“渠道”,为景区引来“源头活水”,就必须打开“华东线”。

  从这个推演过程可以看出,我们的策划思维,运用的是逻辑严密的排他法,而非不完全归纳法。如果依赖经验和直觉,每天到停车场抄车牌,显然不可能开发出“华东线”。

  第二、 梳理脉络。

  作为营销策划人,你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市场研判正确与否,直接涉及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对市场的演变趋势,始终有一个宏观的掌握。

  做市场如在江心逆水行舟,表面水波不兴,其实暗流汹涌。要顺利航行,就应研究江水如何绕过九曲十八湾。哪里有险滩?哪里有漩涡?须仔细辨别。在航行中,还要对潮起潮落、流向流速,保持实时监控,才不至翻船沉没。

  比如,2004年我们“华东线”团队流量非常大,单月增幅最高达67%。面对如此诱人的数字,是否能沾沾自喜呢?光看表面,我们会被胜利冲昏头脑。但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在数字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危机。

  我们先通过数据对比,绘制出华东团的上升曲线。从曲线上看,前两年华东团的上升是相对平稳的。但是,2004年初起,上升速率急剧放大。这就要引起警惕,因为在景区没有新产品推出的情况下,超高速增长是难以长久维持的。

  市场语言的变化意味着什么?要到市场中去寻找答案。经过调查发现,“华东线”团队市场出现了两个趋同:旅行社选择线路的趋同。旅行社选择我景区的趋同。

  旅行社选择线路的趋同,表明短期内不断有旅游分销商强力介入“华东线”运作。比如,南京大华旅行社和杭州海内外商务旅行社,华东团业务就是在2004年获得惊人成长的。其中,南京大华的全年华东团地接量高达11万人次,直逼上海春秋。这种演变趋势,势必导致同业竞争的空前加剧和“华东线”平均利润率的急剧下降,从而对“华东线”的未来走势,产生深刻影响。

  旅行社选择我景区的趋同,表明我们持续数年的跨区域市场营销战略初见成效。同时,也预示着周边景区必将对“华东线”团队市场展开拼抢争夺。原因是,如果进入本地区的华东团总量并未增加,那么,我们的上升就意味着其他景区的下降。可以想见,别的景区一定会千方百计夺回丢失的市场;如果进入本地区的华东团总量大幅增加,那么面对一块市场大蛋糕,其他景区更不会视而不见。因此,我们非但不能自我陶醉,而且应该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巩固景区在“华东线”上的优势地位,做到“患理于未生”。

  要做好市场,把握趋势很重要。“生意前面是黑路”。成功固然可喜,但忽视了成功背后的危机,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失败。

  第三、 抓住节点。

  从营销策划的角度看,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其真正可以调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因此,营销策划人切忌好大喜功,动辄全面出击市场。理智的做法,应是努力寻找并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市场节点,实行“点的切入”。

  我们都知道“点、线、面”三者关系。跨区域目标市场就好比一个“面”。市场里每天流动着的一条条旅游线路,可以看做“线”。而线路上的旅游分销商,就是一个个的“点”。如果我们选择全面出击的营销战略,面向全国各地上万家旅行社大搞所谓“人民战争”,营销成本将会很大。而且,未必会有好的效果。

  明智的做法,应是盯牢一两条关键线路,寻找并抓住线路中具有“节点”意义的旅游分销商。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点的切入”方式运作市场,有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提前做好,那就是将自己的产品资源“有效集中”。

  产品资源“有效集中”的原则,一是眼睛向外,迎合需求,“以市场和顾客为中心”。不能眼睛向内,单纯从企业立场出发,“以产品为中心”;二是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将企业资源凝聚于一个最好的产品,力争把这一产品的市场规模做大。

  比如,我们景区有唐城、三国城、水浒城三个景点,门票形式分为单票和联票。如果“以产品为中心”考虑营销战略,理当力推联票,因为利润丰厚。但是,联票能否为市场广泛接受?

  对散客,力推联票也许有些效果。因为散客对景区内部如何划分景点未必清楚。但问题是,散客市场的总体趋势是持续下降的。

  而在旅行社看来,影视基地三个景点,说到底就是三个同质化的产品,并且华东团还受到报价、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力推联票是一个美好的想法,但不可行。若想做大市场,还应选择一个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我们面向“华东线”,重点推出了三国城。实践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第四、 放大环境。

  任何企业的产品市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他市场板块之间,存在着各种互动关系。身为一个营销策划人,必须时刻保持足够的警觉,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周边的市场环境。

  跟其他产品相比,旅游景区是一种“固化”的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一道围墙,客观上让景区和外面的世界一分为二,很容易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环境”。表面上,经营者每天面对游客,似乎离市场很近。实际上,视野却被景区的围墙所遮挡,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当景区出现表面繁荣,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切不可有点成绩就夜郎自大,刚愎自用,甚至变得“思想固化”。

  你的景区游客量在大幅上升,整个地区市场总量增加了没有?增加了多少?市场份额是怎样分配的?如果市场总量没有增加,那么,哪个景区在下降?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市场反击措施?营销管理者对这些问题,都要认真研究。

  分析市场总量和市场份额变动,应注意三个环节:

  数据的真实性。

  数据是市场分析的基础。因此,必须挤掉水分。比如,官方公布的无锡地区2004年游客接待总量高达2600万人次。这一数据,其实是将各大景区、饭店、旅行社接待人次全部叠加。而对分析市场真正有意义的,是游客进入本地区的实际数据(560万人次)。再比如,景区上报旅游局的游客人次,有的包含大量赠券和公务接待,有的包含景区年卡的重复消费。在分析市场时,这些因素要充分考虑,并加以剔除。

  市场份额的变化。

  观察市场环境,重点是研究区域市场中各旅游经营主体所占市场份额的变动。因此,不能限于当年,应将连续三年的相关数据逐一比照。对于景区数据,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将人次和营业额两项指标同时对比。二是要将全年数据和黄金周数据分别对比。三是要有效剔除门票以外的其他营收。

  比如,官方公布某景区全年游客量增幅高达140%,而该景区近几年并未有新的投入或其他营销动作。这个数据就值得怀疑。仔细研究会发现,其实它的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大幅减少。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误差,是因为他们将游客数据跟2003年同期对比。而2003年因为非典因素,数值较低。

  市场板块的互动。

  在一个区域市场里,不同景区的产品市场,不可避免会有交叉和重叠。市场份额的变化,必然引起市场板块的相互碰撞。同时,市场份额的增减,还可能导致经营者的心态变化和营销战略调整。市场份额增加者,也许会变得自大,开始忽视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份额减少者,也许会焦虑不安,急于改变不利形势。

  作为“局中人”,景区营销管理者要善于跳出市场看市场,冷静分析市场板块互动中的营销机会和挑战。比如,周边某景区投资开发了一个新景点,是机会还是挑战?如果不加分析,会感觉心理压力很大。岂不知,对方压力比你更大。他要考虑收回投资,就必须让门票涨价。但门票涨价又害怕丢失市场,于是左右为难。所以,面对复杂的市场局面,要沉着应对。

  以上是我在营销实战中归纳出的“16字心法”。运用这个方法研判市场,简明扼要,易于学习和掌握,可以避免不少市场研判的失误。

  四年的营销历程过去了。从当初的游客市场急剧萎缩,到2004年游客量大幅增长,如果说我们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制定营销战略之前,必须理性地研判市场,冷静地寻找市场机会。正如科特勒所言:“营销经理为了作出较好的决策,必须对市场和竞争状况的整体相互关系予以分析,也就是对所采用的营销手法及其各种相关性作出说明”。身为营销策划人,只有依靠理性,才能突破经验和直觉的思维局限,从而找到营销的方向和目标。

  郑泽国,2004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企划部经理。

  历任记者、编辑、导演、制片人、广告部经理、影视制作部经理、市场营销部经理。10年影视职业生涯,7年营销策划。

  主要业绩有:电视文化专题片《三国演义拍摄散记》获江苏省政府奖一等奖(总编导);《98年江浙12城市电视台卫星直播春节晚会》(总策划、执行导演)、《中华鼓王大会》(总策划);任职广告部经理期间,为日本华光电子、锡柴动力、苏中制药、美尔姿羽绒服、永固电子等品牌代理央视广告;任职市场营销部经理期间,成功开发“华东线”,使央视无锡影视基地旅游业务止跌回升,游客量连续三年大幅增长。
电话:13301511898,0510-8923300,电邮:[email protected]



欢迎您就此文发表观点,与作者和更多的读者交流,请将您的观点写入本页评论处。
本站文章来源标注“本站原创”或“首发原创”字样均为本站作者原创文章,任何网站或媒体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果您希望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谢绝转载。

企业营销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营销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