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借“船”出海 “国际化”战略胜算几何
12月8日,就在联想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当天,联想集团原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原CEO杨元庆联合发出了给联想全体员工的一封信。“12月8日将成为联想人一个伟大的日子,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联想全体同仁所书写的联想历史过程中,没有一件事情能象今天这样,对全球的IT行业以及经济社会产生震动性的影响。”
在振奋的话语中联想人骄傲、自豪。
可在刹那的兴奋之后,一些联想人不免有些忧虑。“联想的人数壮大了一倍,原IBM的近万员工,将被划分到新联想中。”
也许这一切对近万名原IBM员工来说,离开蓝色巨人的怀抱,并不如自己所愿,但从目前来看,他们的位置还能得到保证。而对于那些联想的员工呢?
人员的重合是肯定的,调整是必须的,而裁员也是难免的。当那些与收购合同捆绑,被算成N多美金的IBM人来到联想的时候,对联想现有人员结构的冲击将是巨大的,近日的消息是,联想裁员30%,也就是3000人左右。
走国际化道路,是被“逼”出来的
继惠普康柏合并案之后,IT界最大的一桩并购联盟案便是近日已被各家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
资本的力量是奇妙的。联想规划了数十年的世界500强目标仿佛在一夜间就变成了现实。在国人欢欣鼓舞之时,考验联想公司智慧的难题也不少:布局于全球的研发采购供应链以及客户渠道如何整合?IBM个人电脑原来的客户会不会认同联想?新公司内部的管理和文化如何整合?柳传志对记者说,“今后这些风险联想都想过了。但不这么做,窝在国内更难受!”
IT业面临大整合,这是大势所趋。不当PC王者,联想未来的路将越走越窄。联想、TCL这些国内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大多都是逼出来的。
其实,并购IBM的PC业务联想面临11.5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实际上这已使联想倾囊所有。
根据联想公布的消息,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将付出17.5亿美元的成本代价。其中,联想将为此支付给IBM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同时,还将有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具体到资金的来源和调度,联想表示,目前联想有4亿美元的现金,但在此次并购时,联想的股东和投资机构认为全部使用现金完成并购并非最优的方式,因此联想并购动用的资金包括自有现金和部分来自银团的美元贷款,使资产负债率达到27%左右,联想的股东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和比例。
但是,联想的解释显然远远不能消除有关各方对此次收购资金方面的疑问。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次收购联想动用了银行借款使其资产负债率达到27%,虽然依然处于安全线之内,但资金链过于紧张的情况应该是属实的。根据联想2004-2005中期年报显示,联想共有约值31亿元的港币现金,另外还有30亿元的港币银行授信额度。为了完成此次收购,除去股票外,以6.5亿美元现金和5亿美元的负债来看,联想将面临11.5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可以说,为了实现这次收购,联想已经倾囊所有了。因此,业界对于联想能否持续支撑生产投入并规避意外风险自然颇多疑虑。
“我认为联想这次收购,资金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当然,疑虑的声音并非业界惟一的台词。国内著名IT评论人士方兴东认为,从短期看,联想会面临资金压力,但通过资本运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次并购,不能简单地看成IBM甩包袱的行为。如果是为了卖钱,IBM应该可以卖到100亿至200亿美元。这次IBM以这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并且在联想占有这么大的股份,本身是出于战略考虑,IBM不会让联想有资金问题。以这么低的价格出售给联想,本身就是IBM对联想的帮助。联想和IBM的资本运作,会着眼于今后几十年的预期,资金不会是一个问题。
卖掉PC,是否失去了支撑IBM航母的无形价值
联想是Legend,IBM是Think,他们都在“想”。遥想40年前的那一幕,IBM以开放的姿态拉开了PC革命的序幕,从大型机时代到个人电脑时代,PC革命的确掀起了全球IT工业波澜壮阔的创新潮流,由此IT技术走出了大型实验室,进入了商业视野,并成就了今天微软这样的软件工业巨人。最终比尔.盖茨预言的实现了“每台桌面都有一台PC机”的梦想。不过现在,随着商业市场个人电脑的普及,PC似乎的确走向了“后PC时代”。
但是,有多少人敢真正放弃PC呢?从国外来说,康柏放弃了,于是灭了门;从国内来说,长城丢失了,于是品牌价值急速下滑。
所以,业内一些人士,对此次IBM放弃个人电脑业务并不看好。一位资深媒体人对记者说:“不管IBM是否承认,在我看来,IBM的品牌载体就是PC。它是维系IBM整个产业链条体系的品牌之绳。”
他认为,尽管PC现在是赔本交易,尽管IBM卖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以及卖IT服务更赚钱,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他们能够看到后者这些产品吗?IBM贴在这些产品上面的品牌LOGO能在忙碌的写字楼里、明亮的机场大厅里、温馨的卧室里出现么吗?
“ 在IBM赚钱最多的金融、电信行业里,如果IBM不卖自身品牌PC了,那些银行、电信的普通工作人员能相信为他们提供IT服务的公司是IBM?尽管他们的服务器、中间件和数据库可能是IBM提供的,但是,随着工作台上安置的其他品牌PC越来越多,他们必将悄悄丧失对IBM服务的依赖感。”
其实,“品牌载体”功能不仅仅适用于老客户,其实对吸引新用户也很奏效。一个潜在的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服务时,必然会选择自身所熟悉的品牌。一个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如果是一致的,那么,任何一个产品的服务体验都能直接影响该公司的其它类产品的销售。一个产品影响了一个人,然后这个人再去从这个“载体”去接受该品牌的其他服务,这才是活生生的广告效应。
卖掉PC,这是不是IBM正在失去的价值?一个支撑IBM航母的无形价值。
双方的合作将面临两大方面的挑战
对于此次在全球关注下的“收购事件”,IDC中国公司副总裁万宁表示,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是联想国际化的有效实施,通过将联想和IBM销量进行简单相加,新联想的销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三位。但现在谈此次收购将会对产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点为时过早。
就目前看来,收购对双方来讲都具有正面意义。联想具有大规模生产、制造管理能力,其成本控制管理也比较好,而IBM则在技术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此外,在IDC看来,中国是IBM亚太市场上继日本后的最大市场,IBM仍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联想也看中了IBM的欧洲、美洲、日本的市场,双方的牵手,可谓优势互补。
不过,万宁认为,双方的合作也面临两大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联想和IBM在企业文化方面的融合,另一方面是缺乏管理如此庞大的国际大型企业的经验。
毋庸置疑,走出去的企业必然有其一定的技术优势,而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低廉人力资源等构成的成本优势。而这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公司永久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他们始终要面对WTO后与国际对手在这些本土资源上的对等开放。一旦如此,我们就该开始反思成本优势消失殆尽之后的持续发展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