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实施管理?
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和行为,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而日益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管理、经济管理,小到物业管理、水电管理,随处都可触及,随时都在实施。但管理靠什么予以实施?我以为,必须依靠规章制度、感情投入和人格魅力方能实施管理,特别是有效的管理。
规章制度是实施管理的基础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管理的基础都在于规章制度。即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团体有团体的章程,企业有企业的制度,军队有军队的条令。但凡在某一个具体的组织中工作,必然有许多条条框框约束,要求在其中的人员必须遵守它。否则,请走人。
规章制度之所以是实施管理的基础在于:
一是其合法性。即绝大多数的组织是国家承认的,在法律上处于合法的地位,其领导也是法律认可的,换言之,其领导都是经过检验的,是名正言顺的。如果名不正,就必然言不顺。在那个位置上,说什么都有人听,都有人去执行,这就是管理:反之,不在那个位置上,说什么都没有人听,也没有人去执行,显然,如此情况就不能说是管理。所以,合法性在于组织的领导是大家承认的,经过一定程序予以明确的,大家服从他是有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和依靠一他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讲的话,相当于即时的、口头的规章制度,是一定要执行的,一定要依此办理的。在國内革命战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中,毛泽东被剥夺了兵权,尽管他是中央苏区的创始人,在部队中和老百姓中有崇高的威望,但在当时情况下,他说话就不灵,没人听。这不是因为此时的毛泽东水平下降了,能力不行了,判断不准了,分析不清了,不是的,只是他没有合法的地位,即说话的合法性。所以,制度规章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首先在于它的合法性。有人会问:有的国外黑社会组织极为严密,管理非常到位,它的合法性何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黑社会固然没有合法性,即在整个社会的合法性,但就其内部组织系统而言,并且仅仅就其内部组织系统而言,其规则必然是黑社会全体成员至少是绝大多数成员承认的,其领导必然是组织内部大家都认可的,否则,其领导就不可能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所以,黑社会内部的承认、认可就是一种合法性,即其内部的合法性。当然,这种内部的合法性是绝对不可能等同于社会的合法性的。但是,请注意,其内部是经过一定的程序予以认可的,这就是其领导发号施令,实施管理的依据。
二是其科学性。作为任何行业的规则、规章制度,作为社会任何一个细胞包括家庭管理,都必然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非此,是不可能实施管理的。换言之,任何规章制度都是一定具体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客观产物。特别是存续时间愈长久的,其制度规章中可能愈是包含着科学合理的内核。当然,这种科学性合理性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地一眼就看出来或体验出来的。不过,也有若干具体的规章制度是过时的,应予以淘汰的。但是,这是我们从今天的现代的标准来看是如此,相对于其具体的地点、环境,看法就可能两样。譬如许多地方的小煤窑,用今天大工业生产的眼光来看,其规矩是落后的、不合理的;但从其具体的情况来看,在满足能源需求方面却又是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所以,科学性是制度规章的第二个要素。
三是其公正性。任何规章制度对其实施范围内的任何人而言,至少从理论上、从书面上、从公开场合来说,都是一样的。至于实际上是否有差异、有多大差异,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即执行的问题。譬如企业规章制度都有关于劳动纪律的规定,它在理论上对企业全体员工都是一视同仁、同样对待的。即企业总经理无故迟到早退或在工作时间不上班同样应予以处理,但实际上是否处理是另外一个问题。非如此,规章制度就失去了其合理性和公正性。特别是在讲究人权的今天,大家都是同样的人,都同样是企业的员工,即使是贵为总经理,也是为股东们为老板们打工的嘛。为什么你的行为就没有规章制度约束,而我们一般员工就要受约束啦?所以,规章制度必然体现人人平等的思想和精神,即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仅仅具备规章制度就一定能够实施管理吗?不完全如此。要实施管理,特别是有效的管理,还必须有感情投入。
感情投入是实施管理的重要内容
规章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而是否伸缩、如何伸缩取决于人的认识;规章制度是人制定的,是人修改完善的,同时又是人来执行的。
应该承认,不同的人处于同一个位置上,在规章制度没有大的变化或基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各人的表现和作为是不一样的。这里有多种多样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时间不同了,外界情况变化了,社会发展了,内部经济条件好了,等等。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管理者如何对待下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是否善于与员工交往、沟通是实施管理极其重要的因素。
我们看到,有许多领导人不善于与员工沟通,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与手下人员基本没有交往,完全是——副公事公办的嘴脸和腔调,令人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的领导人即使是很有领导能力,要求自己很严,但是也很难得到手下由衷的敬佩。因为,他们感到这样的领导似乎不近人间烟火,也不近人情。与手下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似乎是另一星球另一世界的人物。
不过,我们如今欣喜地看到,领导人越来越注意到自己的“亲民”形象。过去,我们许多高级领导人是不会笑的,只会板着脸,现在都基本上会笑了,有意识地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和老百姓拉拉家常,说说共同关心的事,表示和体现自己也是老百姓中的一员。拿比较时髦的话形容:感情投资。
感情投入或投资在融洽人情关系,使彼此产生好感产生共同语言,密切交往沟通等方面来说,确实不失为高招。软硬不吃的人很少,吃硬不吃软的人不多,吃软不吃硬的人却很多。“你不睬我,我还不睬你呢!”这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但一旦对方联络感情来了,怎么办?伸手不打笑脸人嘛!人家笑嘻嘻地上门看你,跟你套近乎,总不能一点情面不讲,一点面子不给对方啦。说出去,人家还不说你气量小啊!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就是颇懂感情投入的大师,你廉颇不是不服吗?不是要羞辱我蔺相如吗?我避着你不与你见面,不给你机会,而且,在别人面前,我还要讲我不怕你,避着你是为国家为民族着想,不是和你在一个层次。这招以柔克刚果然奏效,一介武夫的廉颇听了别人的传言,豆大的汗水从额头上滚了下来:人家蔺相如为国着想不和我斗,我却为功劳大小,职位高低要找蔺相如算账。唉呀,这不是显得自己太没有水平太没有气量啦?得,干脆点,认罪,这样才能为自已挣回点面子。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经典佳话。应该承认,蔺相如的感情投人非常成功。他意识到自己跟廉颇不能来硬的,不能斗硬,只能来软的,而要来软的,显然,感情投入是最好的方法了。
在中外历史上,不少人靠感情投入解决了不少难题,不是这些人不能发号施令,而是压服的效果远远不如让人心服的效果。要人心服,就离不开感情投入。毛泽东深谙此术,其收取许世友就堪称典范。许世友是一介武夫,原在红四方面军,对张国焘很是佩服。长征到陕北后,中央把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和教育,要他们与张国焘错误路线划清界线。许世友也在其中。一时局限于对事物的认识,许世友秘密策动一些人准备逃离陕北,到陕南打游击,重建根据地。消息走漏后,许世友被捆绑着单独囚禁。毛泽东到牢中看望,叫人给许世友松绑,随从人员不肯,毛泽东命令马上松绑。并问许世友:你不是要打死我吗?我让他们把枪给你!随即命令警卫人员把枪给了许世友,并让警卫人员在房外去。许世友扑通一声跪下,服了毛泽东,从此跟定了毛泽东。
许多从事过领导工作的人都知道,有没有感情投入效果大不一样。没有感情投入,许多事应该办的却办不了,或办起来诸多障碍,进行得不顺利甚至很不顺利。有了感情投入,许多事看起来很难办的甚至办不厂的,办了,而且办得很顺,很好。窍门和关键就在于人是感情动物。一旦有了感情,自然就难分难合,也自然而然地就胳膊肘向里拐厂。所以,俗话说,亲帮亲,邻帮邻,关公帮的蒲州人,是很有道理的。
人格魅力是实施管理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感情投入使得领导者实施管理更为便利通畅的话,那么,领导者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实施管理就是管理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最为理想的境界。
中国过去有句古语,叫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意思是说,领导者自身行得正,虽然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照样学样。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反过来,如果领导者自身行得不正,成天违法乱纪,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台上反腐,台下腐败,虽然一再下命令要手下人员如何如何,也不会有人听他的,这就是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口说不如身动。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其自身的智慧、才干固然有着重大作用,但勿庸置疑的是,毛泽东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在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中,毛泽东日夜操劳,且说不过黄河,就是不过黄河。在形势最为险恶的时期,在几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毛泽东决不离开陕北的决心没有动摇,很多将领要求毛泽东过黄河,或者带兵前往陕北保卫毛主席,都被毛泽东严辞拒绝了。在决定抗美援朝后,毛泽东马上向彭德怀提出,让他的儿子毛岸英到朝鲜战场去。当其得知毛岸英牺牲后,有关部门提出在国内安葬时,毛泽东毅然决定就地安葬。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这是何等感人的豪迈!在毛泽东这样的胸襟、气度面前,有谁感觉不到那种无言的震憾,有谁不感到那种超人的魅力,又有谁不心服口服地跟着毛泽东走?这就是人格的魅力。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不是毛泽东,而是其他人,是否能够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转战陕北,又是否能够在国内百废待兴的时候出兵朝鲜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正面较量,又是否能够渡过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我想,很难。
邓小平之所以在74岁高龄时能够第三次复出,除了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外,其人格魅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邓小平没有担任过名义上的党和国家的一把手,但他自从第三次复出后,就是事实上的实际上的一把手,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不是刻意追求所能得到的,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自然而然的感染,自然而然的吸引,是一种天生的气质。同时,又是后天自身修养的结果。
—般而言,凡是杰出的伟大的领导人,在其身上都有或强或弱的人格魅力,在列宁身上,在戴高乐身上,在邱吉尔身上,在周恩来身上,在朱镕基身上,在韦尔奇身上,在松下幸之助身上,我们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或强或弱地看到人格魅力的显现。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领导方法。不同的人从事于不同的管理工作,其方法也是相异的。但基本的东西却是一定的相同的,这就是规章制度、感情投入和人格魅力。能够自觉地依据这三点实施管理,其管理必然是有效的。所以,我们必须依靠规章制度,依靠感情投入,依靠人格魅力实施和进行管理,尤其是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