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使5000万贫困群众受助
据新华社报道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24日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说,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已有5000万城乡困难群众纳入到经常性社会救助范围。
李立国介绍说,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主要是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二是紧急救助制度,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时对灾民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三是临时性的救助,主要指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四是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据介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现在已有2200多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各地实施这项制度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全国农村五保对象有570多万人,现在已经纳入到五保供养的有320多万人。今年1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从农村集体供养转为财政供养,把五保供养对象的吃、住、穿、葬和未成年人教育的保障纳入到了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此外,全国有700多万农村人口纳入到了低保制度,还有1204万人纳入到了经常性的定期、定量救助制度。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开展时间虽然不长,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困难群众受益。民政部门还与教育、司法、建设等部门合作,开展了教育、医疗、住房和北方地区供暖等多方面的专项救助。
李立国介绍说,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主要是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二是紧急救助制度,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时对灾民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三是临时性的救助,主要指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四是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据介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现在已有2200多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各地实施这项制度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全国农村五保对象有570多万人,现在已经纳入到五保供养的有320多万人。今年1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从农村集体供养转为财政供养,把五保供养对象的吃、住、穿、葬和未成年人教育的保障纳入到了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此外,全国有700多万农村人口纳入到了低保制度,还有1204万人纳入到了经常性的定期、定量救助制度。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开展时间虽然不长,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困难群众受益。民政部门还与教育、司法、建设等部门合作,开展了教育、医疗、住房和北方地区供暖等多方面的专项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