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全球最大彩电企业 彩电格局面临五大惊变
一、中国的世界级彩电企业产生
广东工业园建成后的产能接近600万台,加上绵阳的生产能力,长虹的彩电产能将超过1700万台,这将超过韩国三星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品牌。
中国第一个真正具有国际规模的彩电企业的诞生,这应该说是给跨国彩电企业的真正威胁,因为它已经获得了与跨国彩电企业同样的采购成本优势,加上跨国企业的产能分散在全球的区域市场,而长虹完全集中在中国市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优势还略有超出。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彩电生产大国,拥有绝对的彩电产能,但是这种产能对跨国企业的威胁不大,因为企业数量太多,具体到每一个企业根本就不具备国际的规模采购成本优势。
规模长虹的出现将给跨国彩电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原来中外彩电品牌的竞争由于技术的差距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随着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与绝对规模的接近,近身接触式的竞争就开始了,在中国市场上,中外大彩电企业的实力角逐将取代现在的中国企业在自己的群体中打价格战,跨国企业完全走高端互不沾边的局面。当然,在一定时期内受长虹冲击最大的还是韩国企业,因为他们与中国彩电的价格比较接近。
二、拉动中国彩电技术全面升级
在加入WTO之后,跨国企业开始了大规模制造基地的转移,这种转移不仅仅是简单的制造基地地理位置的转移,更重要是落地中国市场新基地的技术升级,这种转移将把中国的彩电发展送入另一个新的时代。本土企业跟上这样的时代是一种必须的必须。
但是面对转移潮,中国的彩电企业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应对变化,这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在产业政策上的无奈迟疑,我们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只能跟随,观望后而动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第二个原因是缺少资本支持这种产业技术的大跨度升级。
长虹作为唯一一个转移基地的本土企业,它的转移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从家电生态圈外向圈内转移,这种转移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长虹远离生态圈的劣势,降低长虹的综合配套成本,再加上庞大的规模优势,长虹的规模实力将会更加突出。
与跨国基地转移一样,第二个特征是技术的升级。长虹的广东工业园不是绵阳工业园的简单复制而是面向数字时代的提升,我们注意到这是一个完全的数字彩电工业园,当只有数量不大的背投投向市场时,长虹的举动仅被业内视为一种带有明显赌性的个案探索,整个业内不为所动,当随着跨国基地转移的潮流将一个巨大的新工业园建成时,业内恐怕很难静观了。
广东工业园近600万的产能是包括跨国企业在中国新建基在内的中国目前最大的数字彩电基地,一个如此规模的企业落户泛珠江三角洲生态圈,不仅会打破圈内原有的技术均衡,更为重要的是带动圈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泛珠江三角洲生态圈的技术升级又可以带动山东半岛圈与泛长江三角洲圈内彩电企业的技术升级,从而带动整个本土彩电企业的技术升级,相信在长虹广东工业园拉动下的彩电技术升级潮流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浮现,同时我们应该感谢,正是长虹的鲶鱼效应让中国彩电业的技术与国际步伐保持相当程度上的一致。
三、中外巨无霸价格博弈出现
从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前价格战时代,高端产品战略的跨国企业基本上与中国的价格战无染,本土彩电企业由于规模拉不开绝对差距,价格战基本上是由业内不同企业轮流发动,价格降低的幅度谁都可以实现,这种价格战基本上是谁也难以战胜谁,结果是全行业的失败,但是,当在规模上出现巨无霸的时候,这种价格战的发动资格将不再是机会均等,中国彩电的价格战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随着政府从企业中彻底退出,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可以说300到500万台规模的企业将难以具有价格发言权。
随着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步伐的加快,跨国巨无霸只呆在高端是没有太大赢利空间的,产品价格与中国企业的接近,巨大的产能的发挥,他们与中国长虹的价格较量会直接展开。在前价格战时代通过价格战发挥并发展了产能优势的长虹在新增了巨大的产能之后,将把中国彩电市场送入一个新的寡头价格战时代,当然,长虹在这个时代面临的压力也是前价格战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四、彩电企业大规模整合开始
与巨无霸的价格对抗相伴随的是大彩电企业对弱势彩电企业的并购。中国第一个彩电并购期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中期,像康佳、TCL、海信等得到良好发展的彩电巨头对不同区域市场的衰退彩电品牌展开了并购,并迅速壮大了自己的规模。
今后10年中国将步入第二个彩电并购期。这期间的并购动因主要是跨国巨头与长虹等中外超大规模企业的再次扩大的产能,产能的扩大将打破现有不同品牌间的市场均势,获得规模竞争优势的企业将把目前中国的著名彩电品牌作为并购的直接对象,按产能来衡量本土企业可以看到,除了长虹外,中国所有的彩电企业都还是“小企业”,不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将在这股整合潮流中被吞掉。
五、彩电大规模出口时代来临
从目前市场进化的阶段看,中国彩电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仍将停留在单一的出口阶段,全球不同区域市场的本土化虽然有所展开,但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因为这种本土化营销的展开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优势,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资本的支持,这种资本积累的来源仍然是单一出口的所得。
由于受规模的限制,中国的彩电出口的数量仍然非常少,这主要是由企业的规模所决定的。在面向未来的出口中,最主要的形式还是OEM和PB,而庞大的OEM以及PB上端企业需要规模采购,不可能在小企业中一点点的采购,他们最需要的是大宗采购,这就为中国拥有规模优势的企业提供了排他性的优势。
拥有1700万彩电产能的长虹在产能扩大之后很显然会成为本土企业中唯一一个具备这种条件的企业,所以,在走出去的战略中不能单纯的看谁走的早,而是要看谁以多大的规模优势走出去。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5923987;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