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业短时间不会产生海外并购浪潮
全球正处在产业结构的变动重组的新时期,中国崛起导致的全球生产要素成本开始出现以中国为中心的低成本区域,此外,技术的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两大因素的改变让中国成为全球多种制造业格局转换中的重要力量。目前被中国企业并购或者是计划并购的一些公司或者这些公司中的部分产业都是这个大的产业格局转换中处于劣势的产业。大规模并购的出现标志这种中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增强自己全球竞争力的机会,这是在中国大规模的OEM出口之后的国际化探索的开始。
但是从产业发展的生理周期看,中国的很多制造产业并没有进入新的产业阶段。我们虽然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仍处在生产要素的导向阶段。在经过将近30年的跋涉之后,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产业的繁荣,但是在全球横向的对照中我们必须对这种产业的繁荣保持足够的清醒。我们的产业从产业生理周期上讲仍然处在依靠初级生产要素取胜的阶段。生产要素导向时代的产业产出的如其说是产品,不如说是初级生产要素的混合物,这种产业如果要寻找优势的话,优势就是这种特定环境下的生产要素价格,因此我们说这样时代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表现在企业身上的活力看上去是一种企业竞争力的假象。
表面看起来应该是管理层产业国际化的使命感的愿景在推动了这种国际化的收购,但实际上有更深层次经济原因在推动这种并购活动。中国公司已经在巨大的中国市场的培育下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正处在产业的全球市场拓展的临界点上,中国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海外收购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成长的公司体系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并购可以为中国企业快速进入新的陌生市场,此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汇储备增速过快给人民币带来的增值压力。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压力所致。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基本上都处在最下游,在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方面,中国的产业利润是微薄的,在这种利润微薄的环境中如果要生存的话,需要有更的企业大规模去支撑企业的发展,因为,我们的产品价格没有更高的溢价空间,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短时间内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作大规模,因此说并购跟自己的业务相同的大规模的业务成为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首选。
中国公司的优势是依靠要素环境下的制造优势,在跨国运营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如果我们缺少设备的话我们只要投资就可以买到,但是,如果我们缺少国际化的运营经验的话是化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自己去体验和锻炼,这是谁都替代不了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从正面看待这种跨国并购给中国公司带来的意义应该说是巨大的,并且不论是这种并购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对运营经验的提升来说都应当被认为是成功。此外,在并购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审慎注意的是我们应该选择我们想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公司,而不是急促地选择别人想出售的公司。
这样的并购项目要取得成功需要做的努力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系统工程中任何细微的小问题都可能导致公司运营的失败,因此说并购带给重新结合的双方是完全的生活方式的更新的考验,并且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方取悦另外一方的意义都不重要,因为结合不是最终目的,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结合的双方应该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怎样取悦市场与消费者上,放在业务运营的创新上,因为盘活不了市场,这种并购不仅显得多余反而是个巨大的麻烦。
笔者认为将来中国的公司肯定会在国际市场上并购企业,但是,我们感觉出现像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大规模地并购浪潮那样的并购现在谈还有些早,在经历了几个大的并购挫折之后,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企业在大的并购项目上都将变得更为谨慎,因为中国的公司毕竟缺乏国际化运营经验,在一下子跨出国门之后,运营新的企业往往感到非常吃力。中国公司还需要熟悉世界市场与大的跨国公司竞争状况,在此之后才可能出现更为有成效的并购项目。目前的并购对全球产业格局的实际影响意义不大,关键的是提高中国公司在世界的形象,与此相反的是也提高了多国家政府以及企业对在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戒心,这对中国公司未来的并购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85953978,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