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需要“救市”吗?
与此同时,2004年6月17日,受大众降价影响,沪深两市汽车股股价暴跌。当天沪深大盘平开低走,略作上攻后受阻1478点,然后走出单边下跌走势,作为领跌主力,江汽股份、上海汽车双双跌停,其它轿车类和汽车零部件类股跌幅也多在5%以上,汽车股遭遇了200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股灾,众多基金纷纷采取中长线抛盘。面对销售市场与资本市场两个战场遭遇的“寒冬”,部分汽车业内人士高呼要“救市”了。要调动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的力量来拯救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时代”。
与我们的高呼小叫相比,跨国汽车企业似乎更能够沉得住气。车市期间,央视对话栏目就这个问题采访标志雪铁隆总裁佛尔兹先生,佛尔兹却十分乐观的讲到,中国目前汽车市场无论是增幅还是总量都是十分理想的。看来的确是参照系有所不同,对于全球每年3%-5%的增幅来讲,中国车市即使在今天来看还有不错的两位数增长,怎么不会让跨国企业眼红耳热。但对于长期以来坐在家中日收斗金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讲的确很难适应,“救市说”由此诞生了。
在我看来,目前车市不仅不需要救市,适当继续降降温也会对今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也会十分有所帮助。
市场竞争从一定角度来讲一定会带来产品过盛、供需矛盾失衡,这是任何一个成熟市场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中国的汽车行业由做“官车”到做“百姓车”,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销售观念与生产观念。目前车市降声一片,可为什么老百姓不卖帐?主要是消费信心受到很大的挫伤。所以目前像一些业内人士的“救市说”,其实角度依然是单向的。“救”谁的市啊?其实在想救生产企业“库存”的市;是在想救销售企业“资金流”的市。但是我们忘记了在过去以及未来,真正能够“救市”只有消费者的信心与热情,而真正需要救的是消费者的市,而这个关键点恰恰是一些业内人士所忽视的或是不屑的。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讲必须在汽车私有化的中国大背景下看到目前几个根本却是重要的变化,这才是“救市”的关键:
汽车消费由公转私 私与公的差异是什么?一方面是差异化市场更加明显,个体与个体之间趋同、趋异现象都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是关注点的多样化,从某种角度来讲私车的购买决策比公车消费决策复杂。
中国二元结构长期存在 汽车是属于路上的交通工具,所以在中国不仅要转变汽车消费的官僚化、贵族化,还要清楚汽车不是“城市汽车”。并且在中国还有些特殊,在广阔的农村市场有驾驶经验的人群远远超过城市,因为很多人很早就驾驶着农用车行进在康庄大道上了。所以在交通拥挤的城市汽车市场后,中国二、三级市场的含金量一定会凸现出来。
汽车知识普及 持币代购的人是什么心态?我们不难发现但凡持观望态度的都是对已知信息缺乏把握形成的。我们不难通过历史发现,一个行业井喷式的发展都与这个行业消费知识的普及相关。打破消费者顾虑是赢得消费者最好的办法。现在消费者对中国汽车价格是模糊的、对消费与服务是模糊的。
汽车消费观念变化 与前几年精心保护汽车的许多行为相比,现在很多车主对车简直是虐待:风吹雨打、缺少养护等。其实我们在责备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将是中国汽车消费的一种新动向。我们每个家庭的第一部电视机都小心呵护,希望能够传宗接代。但现在倒不是希望他永不会坏了,也许这正是日本车在行业看来是“破车”,但在全球却大行其道的原因。因为我们对汽车的更换速度也将向家电、通讯产品一样成为一种习惯了。
由此看来,我们能够真正“救市”的不是我们的政府,而是打破我们传统销售观念坚冰之后的创造力。学会在没有奶瓶的地方站立行走,这将是对中国传统三大集团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战斗中学会战斗,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