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市:如何竞争才会赢
中国超市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国际零售巨头的市场冲击,中国超市如何才能成功地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笔者在对国内超市企业的竞争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在认真分析国际巨头入市中国的市场进入策略和营销运作手法的基础上,对中国超市成功参与竞争作文如下,希冀对中国超市在锻造自身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启迪和参考作用。
一、市场观念:转变才是硬道理
顾客让渡价值论明确告诉商家:谁能让消费者用最少的支出、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在最优质的服务下完成快乐满意的购物,谁便能最大化的占有市场竞争的优势。
在商品同质化、价位同价化、促销同样化的竞争阶段,梨子的味道都是一样的。如何在有限的商圈内摄取理想的、尽可能多的顾客、顾客忠诚和销售利润?在沃尔玛、普马、家乐福、百盛等无数个国际顶尖商业巨头充斥中国大陆超市经济的态势下,中国超市如何应对?随着中国消费者钱袋的渐渐鼓起,国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发生了几近于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对消费者的心理欲望和消费需求做出尽可能快、尽可能到位的满足,并能够将这种满足一直持续?
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形态已从以往的“物美价廉”“节衣缩食”发展到了今天“个性购物”“健康购物”“快乐购物”以至于“享受购物”“体验购物”“感受购物”的高度。从消费者接到商家DM单那一刻起,从消费者的“贵脚盈门”开始,他们便在无时无刻地向商家索取一种时时刻刻的服务和满足。单纯的商品丰满与否、单纯的价格比较、单纯的打折买赠、单纯的会员积分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商家的要求和期望。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超市应该摈弃传统市场观念,置于“售货”之上着重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的对客服务,踏踏实实做好从单一出售商品向出售服务和消费者附加值转变。
二、竞争手法:集中就是力量
价格确是一把利剑,之于消费者可使超市实现理想中的客流客源和市场比率,之于竞争对手可有效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以这种杀伤力极强的价格手段的确可以起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短期效果。然而,这种效果毕竟只是一种眼前利益,而且市场比率的增大、客流量的大小并非就意味着超市能够在大赚人气的同时大赚钞票。
纵观现阶段我国商业发展势头,喜人的现象比比皆是:物流配送系统渐趋成形,大物流、大流通的概念深入人心;以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彰显成熟的魅力;厂商联合,供应链不断发展,规模生产和规模销售已能够缩减控制成本;健全的营销网络,日臻完善的供销组织已经不是某家超市的独家本事。一系列现象终将使超市里的各种商品统统走上同质化、同价化、同步化的经营阶段。至此,单纯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集中了文化、价格、服务、品牌、传播、附加值等多种因素在内的复合型竞争,随着国际超市巨头涌入中国、涌入城市,最终将以重新洗牌的名义在大大小小超市人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三、营销策略:整合就是趋势
超市发展到今天,已趋进入同质化时代。商品品类和商品品质相差无几,促销活动和销售价格不相上下;你有自助存包柜,我有电子存包机;你标榜价廉物美,我弘扬物真价切;你有快速收银通道,我有银企联动的pos机。细究起来,彼此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不仅“千店一面”,经营促销这些策略上的手腕也到了“千案一律”的地步。所以,一些超市在DM上毫不客气的打出了“赔本大甩卖”的标语,企图以此制造差异,企图由此客源滚滚。
确实,超市业态已将进入微利经营时代,但“赔本”肯定是大大小小的超市老板们最忌讳的词语。为什么彼此间的竞争总是酿成“价格可乐”,我们的消费者果真就“抠门”到了这般地步,为了区区的几角几分而在若干卖场中左挑右捡?如此下去,超市真可能要走到既赔本又“陪笑”的地步。
超市企业在常规运作中,笔者同样认同价格的魅力。价格是必不可少的促销杀手锏,却不能作为持续发展的营销核武器。超市零售企业应该敢于突破创新,敢于立足长远、放眼未来,不要以为把广告费投在了品牌形象上就是肆意的浪费。品牌是什么?名牌又是什么?品牌说白了是超市的字号、商标、颜色,而名牌却是一种精神、理念、文化。正如金利来不是领带而是成功男人的尊严和地位一样,超市不应该把自己“低估”为简单的销售场所,而应让自己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一种角色,要么是“家居顾问”,要么是“营养专家”,要么成为时尚的代名词,要么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实惠算盘”。不管你的定位是什么,只要你存在特色,只要你的特色能够差异于竞争对手并为买家不亦乐乎,市场自会做出定论。
接下来的数载春秋,中国超市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势必经历一次行业中的大洗牌、一次竞争格局的大错位。谁能经历得起这种洗礼?如何经历得起?想必单纯的价格只能让国内传统的超市体无全肤、无力回天了。市场的赢者终将属于沃尔玛这样一群既懂得“价切”又善于“攻心”的超市巨人。孰能一举步入“品牌铺路,文化营销”的整合时代,孰能雄执国内市场之牛耳。
四、营销战术:本土才是真的好
上文所做“赢者属于沃尔玛”的论述,并非给国内的超市泄气儿,而是要让国内的传统超市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比价格,咱高于“沃尔玛”;比会员,咱劣于“普马”;比名气,咱逊于“家乐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倔强地找死呢?
大凡与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同城谋生的超市都能发现:这些国际巨头并非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之徒。相反,他们很善于学习借鉴,就连我们国内有些土里土气的运作经验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细琢磨、巧推敲。知道他们在干啥吗?他们正在拼命的本土化呢!沃尔玛本土自己的国际卖场,普马本土自己的会员制度,家乐福本土自己的国际品牌。
国内的超市何不想想,他们本土,我们岂不是比他们更“土气”吗?为什么不将“土气”升级为一种优势?为什么不在弘扬自己本土的时候也学习借鉴一下沃尔玛们的“洋气”呢。“中西合璧,本土营销”,你不就与沃尔玛们扯平了吗?
一方面,国内超市要根据自身定位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与国际卖场接轨,尤其是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时限的接轨,要努力做到“全程服务”,要把服务做精、做细、做到点上、做完销售前、中、后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保留并升级的自己土生土长的优势,从人员、服务、促销、传播到布局、品类、视觉、音乐,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中西合璧、本土营销”。不过,类似于方言这种着实土气的东西,对于现代都市中的消费者来讲,可是不乐意耳闻目睹的。
五、会员制度:忠诚就是资源
会员制营销一向是超市经营中的重头戏,也往往会成为一些超市在竞争中的独家本事,普尔斯马特和麦德龙正是一例。在中国现阶段大大小小的超市中,没有会员制度的超市很少,但真正通过会员卡带来持续、稳定的销售利润的超市却不多。不禁发问,为什么普马、麦德龙做得如此盈利,而国内超市在会员制度上却是这般失意?国内超市还有施行会员制度的信心吗?笔者在与北京某知名综超企业企划总监就会员制度进行探讨时,她这样对我说:“如果能找到一种国内综超发展会员制的有效模式,我们不仅会在某店施行,还会将其应用于旗下的所有卖场。”
会员制度依托关系营销论发展至今,“会员卡”作为载体,“会员制度”作为超市与顾客墨守的游戏规则,不仅有利于培养顾客忠诚、提高品牌占有率,而且之于市场扩张、市场侵略都不失为一剂良药。
我国超市现行会员制度过多停留在折扣、积分和参加促销活动的价格层面上,我们的超市是用价格作为会员制度的“护身符”,而非将会员制度作为抵御价格侵略、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核心优势的“杀手锏”。笔者浅见,一张名片大小的会员卡不应仅仅作为消费者购物时的“价格通行证”,可做的文章还有很多,多功能的会员卡、适应了多数人需要的多功能会员制度势必取代以往单纯的价格卡片。以俱乐部为主形式,具备多服务功能的宽泛型会员制度,终将助中国超市一臂之力。
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对未来的市场来说,首要的问题是通过帮助顾客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顾客的心理、降低管理费用并做好销售服务等措施赢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起本店的信誉。值得注意的是在赢得新顾客的同时也不要失去老顾客。现在拢住顾客不容易,顾客满意并不等于就是对商家的信任,只要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老主顾才能保证财源茂盛。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顾客档案资料,其中包括他的全部历史资料、简历,甚至个人爱好,以便加强与他的联系。
刘华,出身于市场行业的企划人、撰稿人。在零售营销领域,具备了从前期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到开业时庆典策划、开业周期内促销策划、广宣传播策划以及实时动态调研、会员制度创新运作、年度促销计划和全程营销策划的整体作业能力。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