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三强演义
在世界电信企业一浪高过一浪的合并潮中,中国电信业却在为破除垄断而不停地拆分着,进行着艰难的改革。1994年,先是中国联通拆分了出来,接着2000年4月和5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又相继独立。至此,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三兄弟完成了出壳蜕变,一个个成长为壮头壮脑的楞头小伙子。可是环顾着这庞大的家业,"阿哥"之间的争斗也就开始了。
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切分出来时就有着许多令人羡慕的"资本":有最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有建设骨干网GSM系统,占尽了市场先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GSM运营商。
同样是经营移动通讯服务的中国联通,不仅没有这样的好家底儿,还在出世之初就身负着"打破电信垄断"的责任与义务,虽有豪情壮志却难掩势单力薄的窘境,5%对95%的严重"贫富不均"之战,是惨烈中带着凄凉。
"体格瘦弱"的中国联通自他呱呱坠地之时起就注定了需要大量"进食滋补",加上联通有低于移动10%到15%的价格优惠政策的支持,使得中国联通那本就受巨大市场刺激而极度膨胀的占有欲更为明显,而且电信是一个规模效益非常显著的行业,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出现"雪崩效应"----用户的增长与赢利的增长将呈现正比关系。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规模效益都十分显著,在目前的资费水平下,每增加一个用户,每增加1%的市场占有率,都意味着利润的增加,"不想当老大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初生牛犊不怕虎,联通与移动这两"兄弟"从一开始出现就注定要大打出手。
而巨大的市场诱惑也吸引了只有经营固定电信服务资格的中国电信,这位单独继承了"中国电信"这个金字招牌的"大哥"在喜滋滋庆贺获得这个巨大无形资产的同时,也使得他们承载起了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对整个电信服务等方面的不满和批评。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使得这位"大哥"加入了移动通讯服务竞争的行业,使原本就热闹非凡的场面更增添了几分闹剧。
推陈出新比智慧
第一回合 战火燃起--卡卡之战
有人说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说白了就是有竞争,有竞争消费者就有甜头尝。而各企业、各商家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目的就是市场份额的占有率,有市场份额就有用户,有用户就有利润,而利润也就是大把大把的钞票,要占领市场份额,最简单、最直观方法就是打价格战。这样,移动、联通在全国范围内就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以争占市场份额为目的的大战。
为了市场份额,为了利润,为了钞票,也为了向"主子"表忠心,不仅移动、联通总部自身,各自下面的各地分公司也都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变换各种花样,博取用户的欢心,不仅业务种类推陈出新,就连各种业务名称也是精心包装,时段优惠、包月制、优惠卡等等名目繁多的优惠活动让不少百姓感慨万分:谁说顾客不能当上帝?现在终于找着当上帝的感觉了!,
而做天津人更幸福,看看资费就知道:所有的来话都免费,月租费60元(含10元来电显示费),去话每分钟0.4元;一元钱就能买一部手机,每分钟0.12元就能享受一次移动通话,花300元手续费就能买到一张单向收费卡等等,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但事情还远不在这里就打住,先是天津移动在2001年7月率先推出了一种名为"轻松卡"的手机卡,定价为"零月租,每日忙时拨打市话为每分钟0.60元,闲时也就是每天晚上和周六、周日每分钟0.25元"。这种卡一经推出,一些过去的全球通和神州行用户纷纷倒戈,转向"轻松卡"。天津联通怎甘示弱,扛着"省着打不如打省得"的口号,迅速做出反映----推出"休闲卡",将资费标准定为忙时每分钟0.60元,闲时每分钟0.20元,享受优惠时段比移动的"轻松卡"提前了一个小时,一下子抢得了竞争优势。天津移动于是也迅速反击,这样,市场硝烟就一次次燃起了。
天津联通在继"本地通"被以后迅速推出了低资费、分区式计费的"吉祥卡",天津移动也毫不示弱,推出"全球通预付费会员卡",而联通丝毫不给对手喘息之机,又施杀手,推出只需花120元,就能买一张130的"任我行休闲卡",天津移动急急应对,抛出"全球通新秀卡",联通却再次优惠"任我行自由卡",战争一步步升级。
不仅仅天津这样,全国各地的移动、联通公司也纷纷加入了战争的行业,双方不甘示弱地交上了火,只是与天津的"惨烈"状况相比,稍微显得有点平和。在福建有"称心卡",成都有"大众卡",武汉有"智慧卡",哈尔滨有"亲友卡",而石家庄有"亲情卡"和"集团卡",各种名目繁多的优惠卡把全国手机市场闹得沸沸扬扬,老百姓乐得喜上眉梢,一个赛一个地优惠降价着实让手机用户感叹这世界是如此的美妙。
包装巧妙的优惠服务,形式各样的卡卡大战上演了一场大规模的"拼字游戏",让人感叹中国人的方块字果然精妙。与各地分公司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相比,移动和联通高层似乎永远都在心平气和地倡导着"为中国百姓提供更快捷、更低廉的移动通信服务"理念,在背后替自己的队伍打气助威。
改头换面再战斗
第二回合高潮迭起--广告大战
移动与联通之间的大战不仅在业内掀起波澜,照样也吸引了老百姓的眼球。2001年7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移动用户利润大幅度增长,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也显著上升,由移动通信市场的配角转为主角,联通人第一次感觉到呼吸是如此舒畅。虽然中国联通的实力大大的增强了,但与中国移动的客观差距明眼人都能看清楚,人们都在思索:中国联通是否真的能叫板中国移动?
其实不光是普通看客有这样的疑问,中国联通自己早就在思索这个问题。联通与移动在市场占有方面差距大,联通太想尽快成长,而移动又太想巩固市场;联通想赶超移动,但移动绝不会将"老大"的位置拱手让人,他们已经忍受了政策对联通优惠的"轻",绝不会再忍受联通超过自己的"重"。看着联通的快速增长和咄咄逼人,自然也是唯一的结果就是双方战争的升级。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双方战争的主战场会发生在西南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四川德阳市。德阳市所辖的区域,在四川省内属于经济富裕地区,消费力水平较强,近几年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很快。市场上唯一的两个竞争者-----德阳移动和德阳联通,在市场占有率上悬殊很大。德阳移动在基站建设、技术支持、营业网点、资金势力上都具备实力,占据绝对优势。德阳联通在市场规模、用户数量等方面同移动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要想在市场上存活就要付出代价。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德阳移动的一幅广告画。2001年6月,德阳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一幅名叫"全球通打假"的广告画,画面上的大体内容是:一堆表面一样的鸡蛋,经过孵化后却出现了一只鸭子。附配的文字是:香港通吗?美国通吗?一个连国内都走不完的产品也能叫"全球通"?矛头直指竞争对手德阳联通,一场谁是真正的"全球通"打假广告活动拉开了帷幕。
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德阳移动在德阳市中心、最繁华的十字路口占据了最显眼的地段,营业厅宽敞明亮,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店面众多,并且将黄金路段上仅有的一家德阳联通营业厅孤立在"包围圈"中,一切昭示着德阳移动好象要把德阳联通置于死地。
但最精彩的还不在这里,2001年9月初,德阳移动又推出了一款广告,将美国大片《珍珠港》电影海报略做改变,把日本轰炸机上的标志改为移动标识,确定为企业形象广告,画面下端是被"价格俯冲"炸的"血肉横飞"的德阳联通。
与此同时,德阳移动为鼓舞斗志,将公司机构设置改为军队编制,经理办公室、市场部、销售部等的门牌统统换成作战前线指挥部、情报部、后勤部等部门设置;营业厅中也挂上了"向战斗在一线的冲锋队员致敬"的标语。
但是战争还在升级,德阳移动丝毫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双方的口水战也演变为价格大战,德阳市场上出现了几十元、十几元、几元打包月的情况,手机资费价格实际上已是单向收费,双方不计成本投入血战,市场争夺战不断升级,硝烟弥漫了整个德阳。
在市场规模、用户数量等方面同德阳移动有着非常大差距的德阳联通面对着德阳移动的步步进逼,处于弱势的德阳联通万般无奈之下,一纸诉状将对手德阳移动告上法庭,最终在省级公司决策层的直接干预下,德阳联通撤诉,并且在两家省公司的斡旋中签定了“规范市场及资费的自律协议”,建立相互约束机制,至此,德阳手机资费价格战之广告战宣告休战。
曲线救国有高招
第三回合 半路程咬金--小灵通杀入
就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兄弟为争夺市场份额运用高超的商业竞争手腕战得正酣时,在一旁冷眼静观其变、从未发声的"大哥"中国电信突然挥师进军从未涉足的移动通讯市场,在中国经济发达区域----浙江余杭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小灵通。
其实,小灵通的上市,背后是中国电信的苦衷:作为单独继承了"中国电信"这个金字招牌的国家主体电信企业,中国电信没有取得"移动运营拍照",只能经营固定电话业务,在移动通讯市场上没有他的身影,"瘸腿"的痛,历史包袱的沉重使得"大哥"中国电信希望拥有自己的移动电话网络来树立真正的"大哥"形象。于是,小灵通的出现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但这一招所带来的巨大效应不仅移动、联通为之瞠目,就连"大哥"中国电信自己也始料不及,没想到会有如此威力。这一突发变故,使得原本就混战一片的移动通信市场更增添了变数,也让为争夺用户资源杀红了眼的移动和联通猝不及防,没等两"小弟"回过神来,"大哥"中国电信就连连攻城略池,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可是回过头来审视这个到现在还不容易说清的小灵通,凭什么能够在争夺早已白热化的市场上呼风唤雨?拿小灵通自己的话说就是:用固定电话的价格打手机。其实道理很简单,消费者看重的无非就是省钱,而小灵通----固定电话的一个无线变种,让人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小灵通通话费是3分钟0.2元,而GSM手机的价格是一分钟0.5元,两者的差价是7.5倍,若再加上小灵通的接入电话不收费,两者的差价将达到10倍左右,这对腰包还不算丰厚的中国人来说,10倍的价差诱惑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以至于小灵通在市场上能够所向披靡也就不难理解了。
早在1998年小灵通在浙江落户的时候,其市话收费标准、单向收费的优势一时曾压得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喘不过气来,他们曾联手向信息产业部"告状",企图以"技术落后"的罪名封杀小灵通。
但是这个背负"阳台电话"、"技术落后"恶名的小灵通还是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疯狂而快乐地成长,小灵通所到之处,移动、联通的业务收入陡减30---40%,先是浙江余杭,接着西安、杭州、昆明,一夜之间,中国电信已成为中国两大移动电话运营商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兰州,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动起了真格。兰州电信给小灵通放了一个"6"字头的局号,而兰州的中国移动不承认这个没有经过信息产业部批准的号码,拒绝让它进入移动网。而一向牛气的兰州电信一气之下则干脆断了整个移动网与电信固定网的联系,使几十万用户在数十小时内手机不能与固定电话联系,固定电话也不能与手机联系,造成了一起重大的责任事故。
事态的发展使信息产业部也坐不住了。数月之内,信息产业部连下4个文件,对小灵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甚至有点互相矛盾的判断。先是认为小灵通是落后的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要限制发展。经过调查,该部又在6月29日下文有条件地允许中国电信上小灵通。
而在此时,已经有200多个城市的中国电信要求上小灵通的报告放到了信息产业部的案头。小灵通就像扔向一架已经趋向平衡的天平上的石头,一下子使中国的通讯市场晃了起来。
浙江移动和联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双方摈弃前嫌,迅速联手,开始亲密接触,共同抵御电信的入侵。到此,战争进入了白热化。
可事与愿违,由于中国电信高层和各级电信部门、包括生产厂家对小灵通的"固定电话业务的延伸"和"不会对移动和联通的移动通信业务造成威胁"的结论让移动和联通有苦难言,眼睁睁四看着"大哥"扬眉吐气。
小灵通之战胜负尚无定论,移动、联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却宣告结束,同意联盟迅速瓦解。其实细看,就是在中国电信携小灵通入侵杭州市场之时,移动、联通这两兄弟也是貌合神离,台上握手台下打,双方的争斗就从没停止过。
导致这次联盟瓦解的起因是浙江移动的大规模推广"虚拟网"业务,网内通话费0.2元/分钟,甚至可20元包月,移动虚拟网开通之处,联通130手机绝迹。这个苦果浙江联通自然不会咽下,于是紧急推出了"集团网"业务,资费和参加资格定得很低很宽,规定月话费600至1000元的一律减600元,1800元以上的一律减免800元等。这样,两家运营商开始了相互出拳。
但最终导致联盟瓦解的是抢夺用户数达5万的浙江省公安厅虚拟网业务。先是浙江移动组建了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的移动网进行实验,并承诺地区间通话资费为包月20元。得知情况后的浙江联通马上加入角逐,也在浙江省公安厅内建立了联通虚拟网。但2001年10 月浙江省公安厅下文组建全省范围内的移动虚拟网的决定,让浙江联通在这次的争斗中彻底失败,眼睁睁地看着3万多公安系统的用户加入到移动的虚拟网内。
虚拟网上的沉重打击深深地刺激了浙江联通敏感的神经,普遍认为在监管部门有偏向的情况下,要想抵御浙江移动不断推出的跨城市虚拟网业务,只有将全省资费来一次彻底调整,于是就出现了浙江联通成为海外上市公司中资费最低的情况。
浙江战争的不断升级,引起了高层部门的注意,2001年11月10日由信息产业部清算司资费处处长祝军带队,会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佟吉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鲁向东等人一并到杭,督促浙江联通全面停止新资费标准。至此,浙江移动、联通天昏地暗的价格战终于在高层的干预下暂时平息了。
尾声
静观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三兄弟之间持续不断的价格大战,我们不难看出,竞争是个好东西,看看移动、联通相继推出的各种优惠卡所带来的冲击波,看看小灵通放号时各个城市的排队现象,垄断的老到们定然会明白,原来客户是那样的宝贵,他们的利益是不好随便看待的。
其实电信、移动、联通三兄弟之间展开的争斗,受益的不仅仅是消费者,三者的竞争既繁荣了移动通讯市场,也给国家创造了巨额的税收,但最大的受益者是他们自身。有人在中国还没跨入WTO门槛之前就说过,中国受WTO冲击最小的企业就是家电和电信。
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大战,三方之所以都敢于、且不惜血本地相互开战,最大的资本就是移动通信运营中存在的巨大利润空间,而想尽快增长和巩固市场却是三者开火的心理动机。
但是,战争总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人们既希望在通讯资费上受惠,更希望中国的移动通讯企业健康发展,更何况他们又是从同一"母体"上切分出来的三兄弟,自相残杀带来的只会是双方的受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悠着点,中国电信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