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的四种死法
一是没有技术被累死。在产品层面,中国的家电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技术研发能力,只是在使用发达国家企业换代的技术或者是做新技术产品化的打工者。中国彩电的利润已经到了5%以内,长时间微利打工的企业有被累死的危险,打工只能糊口很难有实质性的发展。
二是生产模式落后被拖死。除了在技术上落后之外,我国家电企业的生产制造模式落后更是可怕。发达国家企业早已经实现了生产的定单化与规模化的定制,中国企业依然处在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时代。举个彩电的例子,由于生产模式的落后,企业盲目大规模生产以备旺季,旺季消化不了的产品形成了大量的库存,然后等到来年淡季来低价消化,旺季之前再加大马力生产抢夺旺季的市场份额,旺季消化不了无计划的产品又形成新的库存,这样年年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企业更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难以解除的发展障碍,年年为库存所累实际上证明了我们在制造技术上更是用心不足。在信息技术普及的大背景下,全球制造业都面临着制造模式的革新,在分众化消费时代,没有先进的、能适应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制造模式的企业将被制于死地。
三是产权不清被耗死。 由于中国主要的家电集团都是国有或者是国有控股企业,真正的老板缺位,使国有资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所以价格战火长时间难以熄灭。本来没有核心技术,我们企业的利润已经薄的可怜,再加上上价格战的互相压价,利润确实难寻,产权不清的制度环境,将把家电企业的发展能量一点点的耗干。
四是市场监管不严被逼死。行业操作技能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家电行业进入的门槛高度。在中国农村市场仍然有上百个从未被主流媒体关照过的“农村品牌”。 强势品牌的价格战如火如荼,购买力不高的农村市场为“农村机”提供了特殊的市场空间,专门蜷缩在农村市场的“农村机”像一群候鸟一样,在淡季的时候根本见不着面,一到旺季就会群集在农村。由于管理层监管不严,个体经营的“农村机”原材料级次低,材料费用低;小作坊攒制,制造管理等费用低;几乎没有什么品质保证的检测设备,无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营销方面不需要网络经营,完全靠批发,网络运转成本极低;有的品牌根本就没有注册,偷逃税严重。以上所有不该出现的政府管理漏洞促生了这些不是品牌机的“品牌机”,维修没有保障,质量隐患巨大。 “农村机”靠单一的低价格就让诸多的强势品牌在农村市场的舞台上施展不开, 它们的超低价格已经给主流品牌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原文发表于经济参考报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对此文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