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是企业创新的前提
——企业决策:数据是基础,理性是科学,判断靠能力
在中国,大多数人或者企业的管理都没有太多的能力做到量化分析,特别对于没有企业信息系统的企业,缺乏大量真实有效的基础数据,要做到量化决策,的确非常困难。
而定性的决策需要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所谓“量变到质变”。没有量化的基础,定性决策也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科学的。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哪个更重要?中消研在一个高科技公司调查时,1人认为解决问题重要,其他40多人都认为发现问题重要。要发展、要创新,首先要发现问题。这种观点与西方先进企业中较普遍存在的观点一致。这是一种价值观,若不能发现问题,就无法解决问题。但是,中消研在其它一些单位调查中也发现,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许多人认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效益同等重要。有些公司企业甚至认为,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
企业决策:数据是基础,理性是科学,判断靠能力。
如果企业要走向科学决策,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的建立和收集企业的基础数据。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物质与人才转换的开放系统,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质,即需要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和调整。与这一状况相适应,管理工作经常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意义上,管理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之所在,迅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和途径,善于讲求方式方法和处理技巧,使得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管理中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的非程序性、非规范化问题越来越多,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要善于在全面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大胆拍板,从各种备选方案中果断地选择最优方案,并将决策方案付诸实施。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能力构成也有所不同。决策是对选择的确定。我们在一般工作中,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选择,实际上有些选择十分简单,而且在人们生活中可以说绝大多数给人们的影像是无需选择,但是,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许多都是基于现有的数据或以前的数据,比如,去买菜,你会基于以前的数据经验,或基于整个菜场的行情,当然,前提是你要买好菜,买便宜的菜,如果,没有定量的概念,你就会被人宰,但是,此时,卖菜人在算账,他在用定量,他赚了,所以,我们仔细研究每一件事,都会发现它的背后都有数字的影子。
第二,企业是无法离开数字和定量的,否则,企业将没有生存的基础。搞企业,需要大大小小的各种决策,定量是基础,我们经常用感觉来代替定量,但是,我们只能相信那些有经验的企业家,但是,对这些经验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企业家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以往成功和失败的基础上的,这种感觉是对以往的总结,是有一种模糊的定量的因素。但是,我们强调要定量决策,实际上是希望对种种感觉的补充和论证,要知道,过去的就是过去的,未来许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定量论证的目的是增加一种工具手段,帮助决策。
第三,我们在做企业时,许多人有共识:生产经营出问题远远比不上一个项目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大,一个缺少定量工具论证的决策是不完善的,且有可能风险极大,我宁愿“麻烦一点”也要考虑定量的预测,在具体的管理中,定量是不可缺少的参谋和具体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的方法,否则,无法管理一个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科学性的追求是为了实现其上一层次的更高目标——保证决策的效能和效率。
科学性体现在何处?实际上应该追索到如何才能进行科学的决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更加科学?
要获得决策的科学性,以事实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事实情况的调查、整理来进行分析,以及按照事实的预期效果来进行判断和决策。但事实本身存在定量和定性的事实。要追求科学性,当然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找到各种支持决策的定量事实,我认为之所以定性,无非是这种事实难以定量或者成本太高,但这并不违背我们追求定量事实来实行科学决策的初衷。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应该追求定量事实的寻找以及定量效果的追求。这是我觉得定量更能保证科学性的原因。
我们知道,决策有几种类型:可以预期的决策或者是不可预期的决策,而在不可预期的决策中,毕竟靠纯粹拍脑袋的决策还是不太科学,至少我们能够判断某种事实可能出现的几率,这也是定量化事实的一种追求。
体现科学性的另一个问题是,决策是需要讲究方法和模型的,无体系的决策方式不能认为是一种科学,科学性更多地体现在方法和模型上。但凡根据模型的具体分析,需要的是定量化的数据,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定量化的预期,才能正确地指导决策。当然,如果某一项决策,能够从定性的事实和分析就能获得这种预期,为了避免过多的成本,在这种简单情况下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判断,立即做出决策,当然是值得提倡的,至少,不会由于追求定量化而耽误了决策的实施最佳时期。
作为一种论点,我同意“科学化更多地体现在定量化上”,就像我们要追求决策的体系化、模型法一样,需要追求定量化。更加在中国是一个值得提倡的论点,因为中国企业的决策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没有定量化的决策,要改变这种弊端,在思想领域上更多地强调“定量化”的观点有益无害。
另一个要求我们决策定量化的要求来源于,决策的目的在于成功地实施,产生预期效果。要实施必须进行计划,必须配置相对的资源,而计划和资源的配置的合理性和优化,也需要通过定量化进行控制,试想一个没有定量化的计划、目标,怎能实现相对定量化的资源配置,过多的配置和过少的配置,带来的损失不提也很清楚了。而且,定量化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降低决策实施效果的实现效率。
我认为:在能够定量化的事实调查中,我们还是要按照信息搜寻的效能最优的前提下,最大化地追求定量化的决策支持,任重道远,也是中国企业应该提倡和学习的一个方面。对于任何事物,都要试着用系统的眼光去审视。决策是对组织所作出,而组织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个性,因而也就需要不同的决策模式。决策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决策本身,还取决于组织的执行力,有时候,最好的决策不一定是取得最好效果的决策。强调定量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但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一切都取决于决策者对于组织的理解和对决策模式的把握。
决策最终都是由一个尽可能集中的决策者所作出,请外部专家介入的意义在于帮助决策者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更加系统。
科学决策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都必须基于科学的信息和数据:
1、信息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决策是否科学的关键所在,我们希望能够用量化的数据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意见或观点,这样具有说服人,我们可以对定性和定量进行必要的转化,定量是理性的、定性是感知的,两者缺一不可。
2、科学决策实际上应该看成是头脑风暴法,与会的专家和熟手都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利用SWOT分析法,对需要决策的内容进行评估。当然决策的内容不同,与会的人员也会不同,他是根据内容的重要性来决定的。
3、科学决策是一种成熟的模型,使得与会人员在参与决策前,都知道什么是问题的主体所在,而避免天南海北大杂烩的状态。
总之,科学决策应该把重点放在前期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上,使得决策的支持数据尽可能准确,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大的风险而无法控制,必要时,定性与定量可以相互转化,从中得出相关的决策。
决策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为没有先知先觉,谁也不敢保证完全正确。决策过程是判断的过程,判断的依据取决于个人的经验。科学本身就是客观事实,是理性地分析事物,科学决策就是理性判断。
我国企业决策很长一段时间是靠企业主“拍脑门”决定的。改革开放20年,企业投资发展,大多全靠“家长”决定。这种决策方法,估计还会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很多家长会“倒下”,幸存下来的,也是伤痕累累。家长们最后必须要接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实事,必然要接受企业多家股份的现实。“拍脑门”决策将成为历史。
判断是需要资源的,企业的决策资源是企业员工的经验整合,理性判断就是经营者减少失误的判断,是对企业的以往经验、现状问题、发展预测的资源整合,这就需要经营者的责任心,依据的越详实,失误就会越小。决策资源就是经营者建造的数据库,数据越多,判断越明确。当然,经营者使用资源能力的不同,也决定着判断机率,谁的数据库大,谁的风险就小,谁的信心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