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大 北京生源优先录用?
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北京市人事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解决毕业生就业,并明确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北京生源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事关高校声誉,而且事关地方政府政绩。北京市人事局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北京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其用意不言自明。单从新闻报道来看,我们无从知晓这种“鼓励”是有着具体的鼓励措施,还只是一种口头号召,但不管怎样,人事局作为一级政府部门,以通知的形式明确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生源,这种做法的正当性、合理性本身就值得怀疑。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一些大城市在接纳大学毕业生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因素的限制,户口问题成了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以及用人单位自主招聘人才的极大障碍。一张户口页,使得从不同地区来的大学生在就业人才市场上被区别对待,在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就业权的不平等,实际就是一种“就业歧视”,或叫“地域歧视”,这种歧视不仅有悖于公平公正原则,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然,要彻底消除这种歧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仍然明里暗里优先录用某地生源的毕业生。如果说用人单位这样做,是在行使招聘自主权而无可厚非的话,那么作为政府部门,则应该努力消除这种就业歧视,鼓励用人单位逐步打破人才招聘上的地域限制,而不应该反过来鼓励、怂恿用人单位的歧视性做法,以政府的名义歧视外地生源毕业生。退一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招谁不招谁,优先录用谁,应该由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定夺,而政府部门则无须,也根本没有权力在这方面对用人单位指手划脚。
实际上,早在2002年,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时,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限制,取消限制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允许高校毕业生跨省(区、市)、跨地就业。北京市人事局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生源的毕业生,显然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精神。
打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壁垒,就是要破除人才招聘使用上的条块分割,确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如果各地都像北京市这样,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生源的毕业生,那么人才市场的“全国一盘棋”便无法实现,大学生就业时的地域歧视便无法消除。如果高校毕业生不能合理而正常地流动,很多高校毕业生被“困”在某个狭小的区域内寻找工作,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各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不可能上升而只会降低,各地政府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政绩”,恐怕都要大打折扣。政府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给社会上业已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推波助澜。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事关高校声誉,而且事关地方政府政绩。北京市人事局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北京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其用意不言自明。单从新闻报道来看,我们无从知晓这种“鼓励”是有着具体的鼓励措施,还只是一种口头号召,但不管怎样,人事局作为一级政府部门,以通知的形式明确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生源,这种做法的正当性、合理性本身就值得怀疑。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一些大城市在接纳大学毕业生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因素的限制,户口问题成了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以及用人单位自主招聘人才的极大障碍。一张户口页,使得从不同地区来的大学生在就业人才市场上被区别对待,在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就业权的不平等,实际就是一种“就业歧视”,或叫“地域歧视”,这种歧视不仅有悖于公平公正原则,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然,要彻底消除这种歧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仍然明里暗里优先录用某地生源的毕业生。如果说用人单位这样做,是在行使招聘自主权而无可厚非的话,那么作为政府部门,则应该努力消除这种就业歧视,鼓励用人单位逐步打破人才招聘上的地域限制,而不应该反过来鼓励、怂恿用人单位的歧视性做法,以政府的名义歧视外地生源毕业生。退一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招谁不招谁,优先录用谁,应该由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定夺,而政府部门则无须,也根本没有权力在这方面对用人单位指手划脚。
实际上,早在2002年,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时,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限制,取消限制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允许高校毕业生跨省(区、市)、跨地就业。北京市人事局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生源的毕业生,显然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精神。
打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壁垒,就是要破除人才招聘使用上的条块分割,确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如果各地都像北京市这样,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生源的毕业生,那么人才市场的“全国一盘棋”便无法实现,大学生就业时的地域歧视便无法消除。如果高校毕业生不能合理而正常地流动,很多高校毕业生被“困”在某个狭小的区域内寻找工作,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各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不可能上升而只会降低,各地政府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政绩”,恐怕都要大打折扣。政府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给社会上业已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