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中国职业兴趣研究综述

中国职业兴趣研究综述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者说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这种兴趣我们就称之为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在人们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职业兴趣会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以是否对某工作有兴趣作为参考条件之一,一旦对某种职业有浓厚的兴趣,人们就会坚定的追求这一职业,尽心尽力的工作。其次,在职业活动中,职业兴趣能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个体的潜力,使个体在职业活动中取得新的发现、新的成果,促进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够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较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疲劳、厌倦。[1]第三,职业兴趣还可以使人更快的熟悉并适应职业环境和职业角色。由此可见,职业兴趣的研究,无论是对于个人寻求理想职业、充分实现个人自身价值,还是对于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科学的选拔、培训、任用和激励人才,是时代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外的各种职业兴趣理论与职业兴趣测验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引进国外职业兴趣理论和修订相关测验的基础上,我国学者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本土化的研究工作。本文尝试从职业兴趣理论的引进、职业兴趣测验的修订、中国职业兴趣测验的编制和职业兴趣的应用研究四个方面对职业兴趣理论与测验的中国化研究作一简单综述。
    
    
    
     一 职业兴趣理论的引进
    
     1991年,龙立荣对斯特朗—坎贝尔职业量表(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简称scii)、库德职业兴趣量表 (kuder occupational interest survey,简称kois)和霍兰德(holland)自我导向搜索测验量表(the self directed search ,简称sds)三个国外著名的职业兴趣测验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2-3]1993年 ,时勘在其《心理咨询读本》中介绍了霍兰德的自我导向搜索测验量表(sds)及其使用。[4] 但这些介绍主要集中于国外职业兴趣测验的基本情况和测验的引进,且均以sds为主。1996年,白利刚对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详细的介绍和评价。[5]1996年,葛树人、余嘉元、万书玉报告了斯特朗兴趣调查表中文翻译过程的情况。该报告表明,sii中译本与 sii原本中有大约 95%的项目达到了语言及推论上的等值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6]随后,陈祎、王垒、沈伟从量表的组成及其发展过程、理论基础、题目选择技术、构成和使用情况等方面对斯特朗—坎贝尔职业量表进行了综合介绍。[7]与此同时,刘广珠在《职业兴趣的测量与应用》[4]、刘少文、龚耀先在《职业兴趣的评估方法》[8]论文中,对国外职业兴趣研究的发展情况、职业兴趣的评估方法以及职业兴趣研究在实际中的运用作了概括的介绍。随后职业兴趣理论及其测验在有关职业指导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中都有所出现。至此,职业兴趣理论及其测验在中国心理学界逐渐普及开来。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一涉及职业选择的论文和著作,无不提到职业兴趣理论及其测验,该理论对于职业选择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二 职业兴趣测验的修订
    
     在对编制和评价职业兴趣测验的若干问题,如职业兴趣的稳定性与可塑性、性别与活动兴趣对职业兴趣测验的影响、职业兴趣测验的效度评定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9],龙立荣等于1996年对霍兰德 1985年版的自我职业选择量表(sds)进行了修订,并在武汉市中学生中进行了适用性的验证。在原测验中译本的基础上,修订项目 2 0多个,对853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同时进行了测验的项目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修订后具有良好的项目特性,同质信度、分半信度均达到一般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构效度与效标关联效度也比较理想,据此,他们认为sds可在进一步完善后作为中学生职业辅导的选用工具。[10]
    
     三 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编制
    
     1996年,白利刚、凌文辁、方俐洛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和职业分类体系特点,编制了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项目的组成形式由活动(actives )、潜能 (competencies )、职业(occupations)和自我评判 (self-estimates)四个量表组成。通过对 大学生被试调查结果的因素分析,共保留 1 3 8个项目。量表和各个维度的再测信度在 0.77和0.8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量表特质的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所体现的理论构想形式与霍兰德的六种职业兴趣类型理论构想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的来自方法偏误的影响。为了考查方法偏误影响的大小,研究者采用多特质多方法的lisrel模型各成分间的比较检验法,对模型中特质因素、方法因素和方法偏误因素等各成分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区分,考察三者各自影响作用的大小,结果表明来自方法偏误的影响作用不大。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良好。[11-13]
    
     刘广文、龚耀先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框架,在职业、工作活动、娱乐活动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收集了符合我国文化与职业分类情况的项目268条,在长沙地区 5所高校17个系28个专业的3~4年级大学生中取样1270人,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在职业、工作活动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内容中得到了符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r、i、a、s、e、c因素结构。量表的重测相关在0.61~0.80之间,内部一致性α系数范围分别在0.81~ 0.90之间,实证效度和结构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区域性大学生男、女均数常模和t分常模。[14-15]
    
     四 职业兴趣量表的应用研究
    
     苏永华利用经过修订的自我职业选择量表,对成人被试与中学生被试的测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成人在s、c方面明显高于学生,而在i方面则低于学生,其它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能力方面,学生在s、e和c能力上显著性地低于成人。成人与学生的兴趣差异主要存在于i、s、c三个方面。成人男性与成人女性、男生与女生、成人男性与男生、成人女性与女生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女生在诸多方面测得的均分均高于成年女性,说明不同性别的被试,其职业兴趣类型在从事职业前后有很大的不同。该研究结果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6]
    
     刘少文、龚耀先利用编制的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对中学教师、工程师、会计、技术工人和医师 5种职业人群的兴趣类型特点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在社会型分量表 (s、vs、ss)得分较高;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实际型分量表r、vr和ar均得分较高,工程师sr和vi也得分较高;会计在与事务型有关分量表c、vc和ac分数较高。结论判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兴趣类型为实际型,中学教师为社会型,会计为事务型。[17]
    
     1998年,凌文辁、白利刚、方俐洛以大学科系作为“环境”,建构了大学科系的职业兴趣类型图,将个体的职业兴趣类型与大学科系直接联系起来。该项研究以1 6所大学3 1个科系近2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以自行编制的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作为工具,采用多维标度展开模式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两者分析结果基本吻合,3 1个科系大致可分为“自然科学组”、“社会科学组”和“艺术组”三类,获得了与我国现行的传统科系划分相一致的结果。[18]
    
     在修订自我职业选择量表 (sds)的基础上,龙立荣等又借鉴霍兰德编制职业搜寻表的方法,以专业作为环境,将职业兴趣类型与大学专业联系起来,编制了一个大学部分专业的专业搜寻表。对该研究所得的专业码与霍兰德职业码之间的比较获得了高度的一致性,在所研究的22个专业中,三码相同的有5个专业,占总专业数的22.72%;二码相同的有10个专业,占总专业数的45.45%;一码相同的有7个专业,占总专业数的31.81%。[19]
    
     柯友凤等利用郑波修订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编制的无性别差异兴趣问卷对武汉市部分中学的学生职业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呈现出健康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学生由于生理或心理的原因,职业兴趣表现出一定的年级、性别差异;在择业标准上,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多从自身因素出发,受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较小。[20]
    
     蔡永红等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适合于我国中学生的职业兴趣测验,并利用该测验对309名在校中学生进行测查。因素分析表明,共存在六个因素,分别解释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经营型(e)和常规型(c),这与霍兰德的六种职业类型相一致。但六种兴趣之间的关系与霍兰德的职业六边形有一定的区别。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初三以上的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已出现明显分化。年级和性别因素对职业兴趣均有显著影响:常规型和社会型呈现出随年级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男女学生在艺术型和现实型兴趣上的差异非常显著,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1]
    
     刘广珠利用英国职业顾问处心理学家研究编制的职业兴趣量表和徐联仓修订的企业领导行为评价量表对青岛市28家企业的117名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管理人员总体兴趣居于中等水平,最佳职业兴趣主要集中在程序与系统一类职业上,最佳管理人员对四类职业都应有较高的职业兴趣。最佳管理人员职业可以作为管理人员的职业兴趣标准或环境类型。[22]
    
     五 中国职业兴趣研究的思考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自我导向搜索测验量表一统天下。在引进的职业兴趣理论中,以霍兰德的六种职业类型理论为主,修订的测验主要集中在自我导向搜索测验量表。由我国学者自行编制的职业兴趣量表也大都是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依据,或者是以自我导向搜索测验量表为蓝本,在量表的结构上,也倾向于以霍兰德的六类型结构模型为效标。客观地说,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检验,体系比较完善,符合逻辑和实证的科学标准,而且拥有广泛的应用实例,是一种影响巨大的职业兴趣理论,对于我国的职业兴趣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人们对于职业的选择具有很大的文化制约性,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职业心理结构、对于职业的偏好、声望评价是有所差异的。蔡永红和郑波的研究均表明,我国中学生的职业兴趣结构虽然符合霍兰德的六种职业类型划分,但在六种职业兴趣的相互关系上,我国被试表现独特,研究型与艺术型相关程度低,而研究型与企业型相关程度高。这种差异的原因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但它却告诉我们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测验是有局限的。同时,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测验的一统天下,还导致了职业兴趣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单一。其实,国外的职业兴趣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理论上是百家争鸣的,应用上也是各有所长的。在研究中,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由于取样的方便及研究者的偏好等原因,职业兴趣量表的编制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大学生职业兴趣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言而喻,但对中学生群体和已就业群体进行职业兴趣的研究也很有必要。著名的职业选择理论家吉乌茨伯格(e.giuzberg)将职业选择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空想阶段,一般是指11岁以前,这时对将来从事什么的考虑不受个人能力及能否实现所限制,没有真正的职业兴趣;二是尝试阶段,即11-17岁之间,这个时期职业的选择主要受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影响;三是现实阶段,即17岁至成年,这是能将主客观因素一起考虑,从而决定自己选择什么职业。[4]一般认为,在初中,14岁左右的人就具有了职业兴趣,并逐渐趋于稳定。对于已就业群体而言,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自己所喜欢的职业,研究他们的职业兴趣,对于组织人员的合理配置、激励和任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能够开展从初中、高中、大学到已就业群体的纵向研究或追踪研究,其成果将会更有说服力,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会更加明显。
    
     职业兴趣研究与相关研究应协同作战。影响个体职业选择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是不能忽略的:一是社会学方面的因素,如就业机会、社会职业价值观、父母的职业态度等;二是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如个人的兴趣、能力、人格等;三是生理学方面的因素,如个人的长相、力量、感官机能等。[10]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影响职业选择的众多因素中,职业兴趣仅仅是心理学方面的一个因素。虽然职业兴趣在个体的职业选择中非常重要,但其毕竟只是一个方面,它决定不了个体职业选择的全部内容,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个体对于某一职业具有强烈的兴趣,但却不具备从事该职业的素质;另一种情况就是个体虽然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素质,但对该职业兴趣不大有或完全没有兴趣。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建议放弃该职业兴趣,对于后者,我们则建议培养该职业兴趣。因此,有关职业兴趣的研究不能孤立进行,应当结合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因素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从而构建出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社会—心理—生理职业指导模式。
    
     --------------------------------------------------------------------------------
    
     参考文献:
    
     [1]俞文钊主编. 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龙立荣. 职业兴趣测验sds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 , (2):34-37.
    
     [3]龙立荣. 国外三个著名职业兴趣测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心理科学,1991,(6):59—60
    
     [4]刘广珠. 职业兴趣的测量与应用[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0,(2):49-52.
    
     [5]白利刚. 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的简介及评述[j].心理学动态,1996,(2):27-31.
    
     [6]葛树人等,斯特朗兴趣调查表 (sii)的中文翻译[j]. 南京师大学报,1996,(3):46-49.
    
     [7]陈祎等. 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量表(scii)的综合介绍[j].心理学动态,1997,(2):28-33.
    
     [8]刘少文,龚耀先. 职业兴趣的评估方法[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4):199-203.
    
     [9]龙立荣. 编制和评价职业兴趣测验中值得明确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动态,1995,(2):5-9.
    
     [10]龙立荣等. 自我职业选择量表 (sds)的试用报告[j].应用心理学,1996,(1):44-51.
    
     [11 ]方俐洛等. holland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1996,(2):113-119. [12]白利刚等. 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构想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ⅰ):量表会聚效度 和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j].心理学报,1996,(1):64-69.
    
     [13]白利刚等. 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构想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ⅱ):多特质多方法矩阵的lisrel模型比较检验 [j].心理学报,1996,(2):120-125.
    
     [14]刘少文,龚耀先. 职业兴趣调查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2):77-80.
    
     [15]刘少文,龚耀先. 职业兴趣调查表的结构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2):112-113.
    
     [16]苏永华. 成人与中学生被试holland职业定向测验(sds)结果的比较[j].人类工效学,2000,(3):10-14.
    
     [17]刘少文,龚耀先. 几种职业人群的兴趣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26-28.
    
     [18]凌文辁等. 我国大学科系职业兴趣类型图初探[j].心理学报,1998,(1):78-83.
    
     [19]龙立荣等. 运用自我职业选择测验 (sds)研制大学专业搜寻表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报,2000,(4):453-457.
    
     [20]柯友凤等. 中学生职业兴趣的调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1996,(6):45-50.
    
     [21]蔡永红等. 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及其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0-85.
    
     [22]刘广珠. 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兴趣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0,(3):33-35.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