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绍兴酒,一部生动的历史

绍兴酒,一部生动的历史

说及绍兴,很多人会联想到书有《钗头凤》的沈园,并吟颂放翁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唐琬儿的纤纤红酥手已被红尘湮灭,惟有黄藤酒飘香依旧。

  关于黄藤酒的记载不多,而它却是真正的绍兴物产之魁--赫赫有名的绍兴黄酒。

  在名菜“佛跳墙”的制作中,炖制原料所用的瓦罐必须是装过绍兴酒的陈年瓦罐,用此容器炖出的“佛跳墙”那可真的能让人垂涎三尺……

  绍兴酒与历史同在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也是陆游毕生最爱之一。

  在如今的绍兴沈园,正南断垣上,陆游的千古绝唱《钗头凤》刻痕依旧。相传陆游与表妹唐琬儿婚后琴瑟甚和,只可惜陆母不喜欢唐琬儿,最终陆游迫于孝道而与唐琬儿分袂。但思念之情岂是说断就断的,10年后在沈园二人相遇,彼此怀念旧事,潸然泪下,陆游无限悲戚,饮罢几盏绍兴酒后,写下了饱含自己对唐琬儿一片深情的《钗头凤》。

  其实在陆游之前,痛饮绍兴酒已蔚然成风,酒里融入的是精神,是斗志。

  2500年前的《吕氏春秋.顺民篇》有载:越王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句践出师伐吴时,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于是士卒感奋,战气百倍,历史上称为“箪醪劳师”。 

  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句践为了雪耻想到了增加兵力和劳动力,于是颁昭奖励生育,并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品。据《国语.越语》载:“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 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西汉开始对酒类实行了专卖,这也是后来历代酒类专卖和征收酒税的起源。

  魏晋之际,司马懿和曹操争权,氏族中很多人为了回避矛盾尖锐的现实,往往纵酒佯狂。当时会稽为大郡,名士云集,风气所及,酿酒、饮酒之风盛起。《晋书》中有载,有山阴人孔群,“性嗜酒,……尝与亲友书云:‘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不足了曲蘖事。’”一年收了700石糯米,还不够他酿酒喝呢。这自然是比较突出的例子,但当时饮酒之风气可见一斑。

  唐宋时期绍兴酒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唐时,绍兴称越州,又是浙东道道治所在。经济的发展,山水的清秀使绍兴成为人们向往之地,文人好酒对绍兴酒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宋朝把酒税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在官府的倡导下绍兴酿酒事业更上层楼,绍兴酿酒行业所缴税收也名列前矛。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达官贵人云集西湖,“直把杭州作汴州”,酒的消费量大涨,卖酒成了一个十分挣钱的行业。绍兴离杭州尺尺之遥,城内也酒肆林立,正如陆游诗云,“城中酒垆千百家”,酿酒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大量酿酒,原料糯米价格上涨,南宋初绍兴的糯米价格比粳米高出一倍。糯米贵了,农民就纷纷改种糯稻了。当时绍兴农田种糯米的竟占3/5,到了连吃饭的粮食都置于不顾的地步。这种情况几乎一直沿续到明朝,以致出现了“酿日行而炊日阻”的形势。

  到了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开始允许私营酿酒业的存在,绍兴因此 “春来无处不酒家”,可见当时的酒店之多。绍兴酒的花色品种也有了增加,有用绿豆为曲酿制的豆酒,还有地黄酒、鲫鱼酒等。明中叶以后大酿坊陆续出现,绍兴县东浦镇的“孝贞”,湖塘乡的“叶万源”、“田德润” 等酒坊,都创设于明代。“孝贞”所产的竹叶青酒,因着色较淡,色如竹叶而得名,其味甘鲜爽口。湖塘乡还有“章万润”酒坊很有名,坊主原是“叶万源”的开耙技工,以后设坊自酿,具有相当规模。入清以后,东浦的“王宝和”创设于清初,城内的 “沈永和”创设于康熙年间。

  乾隆以后,东浦有“越明”、“贤良”、“诚实”、“汤元元”、“陈忠义”、“中山”、“云集”等,阮社乡有“章东明”、“高长兴”、“善元泰”、“茅万茂”等,双梅乡有“萧忠义”、“潘大兴”等,马山镇有“谦豫萃”,马安乡有“言茂元”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酒坊,资金雄厚,有宽大的作场,集中的技术力量,又有称为“水客”的推销人员,还通过水路向苏南丹阳、无锡等产粮区大批收购糯米作为原料,以扩大生产。因而无论从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经营方法等方面,都是过去一家一户的家酿和零星小作坊所望尘莫及的。 在清朝初期,绍兴酒的行销范围已遍及全国各地。康熙《会稽县志》有“越酒行天下 ”之说。

  绍兴酒的古法行销

  大酿坊的陆续出现,使得绍兴酒产量递增销路扩大。在各酿坊的协商下,将绍兴酒的品种、规格和包装形式统一了起来。这时候的品种基本上是“状元红”、“加饭”和“善酿”三种。此外还有福桔酒、鲫鱼酒、花红酒等等,品种繁多,但只作为花色, 并不大量生产。

  在行销地区方面,大酿坊各占一隅。“孝贞”、“沈永和”通销北京、天津;“叶万源”所产18斤放样加饭专销福建以至南洋;“田德润”加饭运销天津、北京、烟台,远至俄国;“汤元元”、“善元泰”、“茅万茂”、“萧忠义”、“潘大兴”等销售杭州、上海;“云集”销福建、香港;“谦豫萃”、“沈永和墨记”的善酿则畅销于沪、杭和广州,以至东南亚各国。包装的名称也因销售的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销北方的,一般称为京装;销南方的称为建装或广装。

  为了增进销售,很多大酿坊还在外地开设了酒店、酒馆或酒庄,经营零售批发业务。早在清乾隆年间,“王宝和”就在上海小东门开设酒店,接着“高长兴”在杭州、上海开设酒馆,“章东明”除在上海、杭州各处开设酒行外,又在天津侯家后开设“金城明记”酒庄,专营北方批发业务,并专门供应北京同仁堂药店制药用酒,年销近万坛以上。 

  此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1910年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谦豫萃、沈永和酿制的绍兴酒获金奖。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绍兴云集信记酒坊的绍兴酒获金奖,在1929年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沈永和绍兴酒获金奖,1936年举办的浙赣特产展览会上绍兴酒又获金奖。建国后,绍兴酒在国家历届评酒会上都有金奖获得,先后荣登国家“八大”、“十八大”名酒之列。 

  绍兴酒不但在国内大放光彩,在日本也家喻户晓。由于日本人不喜欢喝烈性酒,而绍兴酒不仅原材料使用糯米,而且酒精含量低,口味清淡香醇,因而深受日本人欢迎,可以说男女老少,凡能喝酒(日本法律规定未成年者不准饮酒)者均能接受绍兴酒。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开发,绍兴酒目前已成为日本酒水市场上的一个著名品牌。

  绍兴酒的广告意识从众多的博览会屡获殊荣可见一斑,绍兴酒的历史之悠久岁无人能及,但绍兴酒产业并为因此裹足不前,各个时代的绍兴酒都有强烈的自我营销意识,这也使得“越酒行天下”成为现实。



  工艺反璞归真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写到:“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调鼎集》中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酒相比认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评价。

  从春秋到南北朝的一千多年间,酿酒工艺的进步,使得绍兴地方所产的酒,已由越王句践时的“浊醪”演变成为“山阴甜酒”,如今的绍兴人称黄酒为“老酒”就是由“醪酒”传讹而来。今天的绍兴酒也略带甜味,尽管爱喝绍兴酒的人并不喜欢甜味太重,但就绍兴酒本身来说,确实是质愈厚则味愈甜,如加饭甜于元红,善酿又甜于加饭。

  绍兴东风酒厂的张科长告诉笔者,由于制作工艺中的加饭,绍兴酒较之福建沉缸酒、江苏封缸酒更为柔和、饱满,不似其它黄酒品种含水份多,绍兴酒之香更为幽雅,酒色更加诱人。精白糯米是绍兴酒的主要原料。酿酒要求糯米的质量为精白度高,粘性大,颗粒饱满,含杂质、杂米、碎米少,气味良好的上等优质糯米;精白度高的糯米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淀粉含量相对提高,这样可以达到产酒多、香气足、杂味少,在贮藏过程中不易变质等目的。对于糯米原料的选择从业者归纳为:精、新、糯、纯四个字。

  水为酒之“血”。张科长介绍,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众围堤筑成鉴湖,把会稽山的山泉汇集于湖内,为绍兴地方的酿酒业提供了优质、丰沛的水源,这对于提高当地酒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小麦是制作麦曲的原料。麦曲是酿造绍兴酒的辅料,其质量好坏在酿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被形象地比喻为“酒之骨”。它的主要功用不仅是液化和糖化,而且是形成酒的独特香味和风格的主体之一。小麦应选用皮黄而薄、颗粒饱满、淀粉含量多、粘性好、杂质少、无霉变、无毒麦的当年产优质黄皮小麦,这是绍兴酒酿造无可替代的制曲原料。

  张科长还告诉笔者,贮存条件也直接关系到绍兴酒的品质,古代绍兴酒中之极品往往采用地下贮存,而如今的绍兴酒一般采用简易的一层贮藏室,通风、气温合适稳定即可,在5℃-10℃之间为宜。精选来自浙江、江苏以及安徽的原料糯米,配以甘甜的鉴湖水加上绍兴酒传载千年的独特酿造工艺,使得绍兴酒在黄酒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

  酒中有真章,那就是真材实料,如袁枚所言,不掺一毫假。绍兴酒史上从为因酿坊忽视质量而使得黄酒行业蒙羞,在酿者看来,让绍兴酒生命欢腾的延续,是自己的毕生追求。

  别具风格的酒香,千年的文化传载,绍兴酒至今仍魅力无穷。在酒厂仍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车车的黄酒被装车运往外地,还有一些车辆在耐心的排队等候。如今的绍兴酒,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从几元到几千元都有。纵使是几千元一瓶的几十年沉酿也是十分的畅销,无论是国内、日本、台湾、还是东南亚国家,消费者对绍兴酒总是情有独钟。

  在位于绍兴柯桥镇的绍兴礼酒厂,工人们正将成品黄酒装车,据负责人介绍该厂每年销量达3000吨,主要市场为江、浙、沪。厂里的一位师傅介绍绍兴酒的制作有以下工艺:

  泡米:选择较好的江米或大米,经过淘洗;用普通凉水浸泡8-10小时,沥干后备用。

  蒸饭:将沥干的米上锅蒸至九成熟离火。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匀,熟后不要马上掀锅盖,在锅内把饭放至快凉时再出锅;出锅后将饭打散;再摊盘晾至28℃以下入缸。

  前期发酵:把准备好的水、培养曲和酒药倒人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盖,夏季置干室温下,冬天放在暖气上或火炉前,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用筷子搅动,即可见到有酒渗出。此时缸里的温度达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发酵。

  压榨:将经过前期发酵的物料装入一干净的布袋中,上面压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

  煎酒(加热杀菌):把压榨出的酒液放入锅内蒸(各种蒸锅均可),当锅内温度升到85℃ ,即停止加热。

  过滤:用豆包布做成一个布袋,把蒸过的酒液倒入袋中过滤,将滤液收存起来。

  封存:把滤液装进一个干净的坛子里,用于净的荷叶把坛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壳与上和成稀泥把坛口封严,然后把坛子放到适宜的地方,两个多月后即可开坛饮用。存放时间长,酒的质量好、味道香。

  绍兴酒的土法酿制很讲究,例如包坛口一定要用干荷叶,因为这样可以增加酒的香味,而用稀泥封坛口既可是坦内黄酒氧化而又不致变质。在酒厂我们还看见有工人修补装酒的坛子,据工人介绍,黄酒的储藏对容器要求较高,陶制坛子是最好的,但如果坛子表面气眼太大就不利于黄酒的储藏了。

  礼酒厂的师傅还告诉笔者,绍兴酒就是以酒药发酵制作淋饭酒醅作酒母,然后去生产摊饭酒。它是用极少量的酒药通过淋饭法在酿酒初期进行扩大培养,使霉菌、酵母逐步增殖,达到淀粉原料充分糖化的目的,同时还起到驯养酵母菌的作用。这也是绍兴酒生产工艺的独特之处。

  反璞归真的酿酒工艺极大的保障了绍兴酒的独特品位,在酒类行业纷纷勾兑的今天,绍兴地区的大小酒坊仍是坚持生产力并不先进的手工酿造,或许这就是绍兴酒风靡千年兴盛不衰的秘诀吧。

  酒馆也“营销”

  在绍兴市直仓街140号的“黄酒馆”,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到黄酒的起源、发展和生产工艺等。馆内的艺工正在聚精会神地为已经装坛准备出厂的花雕摊子绘制精美图案,一坛坛的绍兴花雕酒十分惹眼,仿佛工艺品一样让人喜爱。

  酒馆内陈设着很多古法酿制绍兴酒的器具,包括穿络(挑酒用具) 、泥头套(封坛口用具) 、排印桶(制酒工具) 、排印(酒坛印标用) 、泥头水桶(封泥头用) 、盘肠(煎酒杀菌用) 、榨石、榨袋(榨酒用具) 、朵柱(压榨机备用具) 、畚斗(酿酒用具) 、麻袋、风箱、筛眼埭(筛米工具) 、草缸盖、蒸缸衣(保温用) 、竹耙(开耙发酵用) 、饭蒸(蒸饭用具) 、竹席垫(摊饭用具) 、地灶(蒸饭用具) 、米抽(浸米用具)。

  绍兴黄酒四大传统品种为加饭、元红、善酿、香雪。

  加饭是以元红为酒基,在原料配比中减少配水量,增加饭量(与元红相比较),顾名思义是多加原料的意思。此酒由于饭多水少,发酵醪浓度大,制成的成品酒酒度高,含残糖量多,故酒质特纯,属半干型酒。此酒色泽橙黄,清澈透明,具有浓郁酒香,味醇厚爽口。

  元红酒是绍兴酒的代表品种,元红酒名称的由来,是因旧时在坛壁外涂朱红色而得名,属干型酒。此酒发酵完全,含残糖量少,色泽橙黄清亮,具特有芳香,味甘爽微苦。

  善酿酒名称中的“善”是良好之意,“酿”是酒娘或酒母,包含有母子之意,所以善酿就是品质优良的母子酒。此酒在清代有沈永和酿坊创造,该酿坊以酿制酱油而闻名。工人师傅在酿制酱油中得到启发,试以酱油代水的母子酱油原理来酿制绍兴酒,以提高酒的品质,获得了成功。善酿酒以贮存1-3年的元红酒代水酿成的双套酒,属半干型酒,深黄色,其香芳郁,质地特浓,口味甜美。

  香雪酒在酿制时,不加促使酒色变深的麦曲,只用白色的酒药,所以糟粕色如白雪,故称香雪酒。该酒是以陈年糟烧代水酿成的双套酒,属半甜型酒,酒液淡黄清亮,芳香幽雅,味醇浓甜。

  没有到过绍兴的人都知道咸亨酒店,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里一碟茴香豆,一碗老酒的生活场景令人神往。如今的咸亨酒店生意火暴丝毫不减当年,店内仍然可见头戴旧毡帽的老者三五一群,几碟茴香豆惬意的品尝人生。咸亨酒店门口的包装黄酒也卖的很火,游人来绍兴咸亨酒店是必游之地,而咸亨酒店绍兴酒又是绍兴地产之魁,多则成箱,少则几瓶,几乎没有空手的。

  2001年,咸亨酒店销售了绍兴太雕十六酒金额逾2500万元,下酒的茴香豆超过50万斤!可见绍兴酒风之盛比起先古毫不逊色。

  市内仓桥一小酒店内,客人正吆喝老板娘烫一壶“老酒”,并嘱咐不要“过热”。绍兴人很少喝白酒,黄酒对于绍兴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饮品,闲来喝它几碗也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绍兴人喝酒,重品而不过量,往往一碟茴香豆便有滋有味了,碰到客人光临,总要弄点咸货,类似咸鸭、咸肉、咸鱼下酒,正如诗里所说“丰年留客足鸡豚”。

  在名菜“佛跳墙”的制作中,炖制原料所用的瓦罐必须是装过绍兴酒的陈年瓦罐,用此容器炖出的“佛跳墙”那可真的能让人垂涎三尺。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煨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这与绍兴酒酿制竟有异曲同工之处。

  黄酒馆也好,咸亨酒店也好,总是专注向游客展示自我的风采,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营销氛围的塑造显然要比单纯的卖酒的泛同行要高明的多。



  酒俗促发展

  绍兴的酒文化的构成有两部分--酒史和酒俗,绍兴酒的酒俗可谓无处不在。据当地老人介绍,在绍兴,婚嫁有酒俗,生丧有酒俗,另外还有岁时、时节、农事、商业、生活等酒俗。

  婚嫁酒俗:女儿红的由来就是绍兴酒俗的最好见证。女儿红原是加饭酒,因为装入花雕酒坛,因此也叫“花雕酒”。传说早年绍兴有张姓裁缝妇人有喜,裁缝望子心切遂在院内埋下一坛花雕酒,想等儿子出世后用做三朝招待亲朋用。孰料妇人产下一女,失望之余这深埋院中的酒也被忘却。后来其女长大成人,贤淑善良,嫁与张裁缝最为喜欢的徒弟,成婚之日院内喜气洋洋,裁缝忽想起十八年前深埋院中的老酒,连忙刨出,打开后酒香扑鼻,醉人心脾,女儿红由此而得名。此俗后来演化到生男孩时也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以朱红,着意彩绘,谓之“状元红”。

  生丧酒俗:在绍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与酒发生了联系,酒作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孩子满月有“剃头酒”,绍兴的“剃头酒”和其它地方略有不同,除用酒给婴儿润发外,在喝酒时,有的长辈还用筷头醮上一点酒,给孩子吮,希望孩子长大了能相长辈一样,有福分喝“福水”(酒)。另外还有孩子周岁时的“得周酒”,人生逢十而办的“寿酒”,以及“白事酒”,也称“丧酒”。

  岁时酒俗:绍兴旧时有很多岁时酒俗,从农历腊月的“请菩萨”、“散福”开始到正月十九“落像”为止,因为都是在春节前后,所以叫“岁时酒”。腊月二十前后要把祖宗神像从柜内“请”出来祭祀一番,这叫“挂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完毕,再把神像请下来,这叫“落像酒”;除夕之夜的“分岁酒”要一直喝到新年来临,正月十五还要喝“元宵酒”。

  时节酒俗:清明祭祖有“清明酒”,端午佳节家家门前挂着菖蒲、艾草辟邪,置备“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雄黄酒,在小孩面额上醮上雄黄酒写上个“王”字,以避邪祟,这是“端午酒”;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鬼节,要演据说给“鬼”看的木莲戏,并喝“七月半酒”;冬至焚化纸做的寒衣供死者“御寒”,怀念亡者,要喝“冬至酒”。

  农事酒俗:旧时绍兴人大多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为祈祷丰收和六畜兴旺,在农事关键时节,都要摆宴请客喝酒。春耕开始,农家视牛为宝,在农历二月初三“春牛节”,牵牛游街,并办酒席互请,称为“请春牛酒”。另外还有“插秧酒”、“麦收酒”以及秋季收成后的“庆丰酒”。

  商业酒俗:商业酒俗没有农事酒俗那样固定,只有大中型上扑年终办“谢伙酒”是一致的。“谢伙酒”被雇工成为“包裹酒”,意即辞退员工的酒席。老板对将辞退者在酒席上格外客气,委婉讲出辞退理由。还有新店开张的“开业酒”,股东年底结帐的“分红酒”,拉拢关系的“利市酒”,以及由商会举办的“行会酒”。

  生活酒俗:盖房子的“造屋酒”实际上是一系列的酒俗,包括“奠基酒”、“上梁酒”、“落成酒”,搬进新房还有“进屋酒”。宴宾的有“接风酒”、“饯行酒”、“赏灯酒”等等。调解纠纷有“和解酒”,财力不济时救急解难的有“会酒”,为息事宁人而由肇事方宴请被损害者和调解人的“罚酒”,答谢亲友和乡邻的“谢情酒”等。

  无处不在的绍兴酒俗实际上为绍兴酒的发展推波助澜,从营销意义而言,它使得绍兴酒有一片稳定的市场。生活化的习俗看来对于商品的长治久安亦有影响。

  千古酒事

  著名诗人如贺知章、宋之问、李白、杜甫、崔颖、孟浩然、刘长卿、秦系、严维、白居易、元稹、方干、张乔等等,或者是绍兴人,或者在绍兴作过官,或曾慕名来游,他们和绍兴酒都有过不解之缘。张乔《越中赠别》一首有句云:“东越相逢几醉眠,满楼明月镜湖边。”“酒中八仙”之首的贺知章,晚年从长安回到故乡,寓居“鉴湖一曲”,饮酒作诗自娱。李白当时还是布衣诗人,贺知章览《蜀道难》后称赞李白是“太白星”下凡,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贺知章邀请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天身边没有带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金龟换酒”的由此而来。

  历史上,文风和酒事总是相关联,因此在绍兴生发出不少千载传诵的佳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共42人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一觞一咏”乘着酒兴写下了千古流传《兰亭集序》,可以说是绍兴酒史中熠熠生辉的一页。

  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据《世语新说》载,有一日,夜里下大雪,王徽之睡醒后命家人开门酌酒。他边喝酒,边展视远处一片雪白,“四望皎然”,“因起彷徨”。于是咏起左思《招隐》诗,忽然想到了当世名贤戴逵。戴逵居会稽剡县(今嵊县),离王徽之所居山阴溯江而上有100多里,王徽之连夜乘小船而去,过了一天才到了戴逵家门。但这时他却突然停住了,不但不进门。反而折身转回。有人问他,你趁雪远道来访,为何临门而不入呢?王徽之坦然道:“我本是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没有兴致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这就是千秋传颂的“雪夜访戴”的故事。

  历史上的骚人墨客总是特别青睐绍兴酒,这无疑也是绍兴酒的得天独厚的无形资产。在酒文化得到推崇的今天,绍兴酒更无须臆造,千古传承的美酒文化和纷纭酒事更使得绍兴酒凭添几分神秘色彩,绍兴酒因此而得以长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而绍兴黄酒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无法复制的酒文化使绍兴酒在历史的长河中永生。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余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绍兴黄酒历久而不衰,芬芳隽永,回味无穷。

  转载需经作者同意!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856913535,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