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取消药品加价,治不好药价虚高症

取消药品加价,治不好药价虚高症

近期有媒体报道,卫生部为了顺应民众的呼声,抑制虚高的药价,可能出台取消医院药品销售加价的政策。医药卫生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而医药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我们当然十分希望能够通过某一政策协调各方关系,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难题,但事实上结果往往可能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对这个消息纷纷热议时,很多人明显的把药价虚高和治疗费用虚高混淆了,而事实上与广大患者最密切的是希望能够把治疗费用整体降下来。中国的医疗改革成功的保证是决策者能够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因地制宜,创新求实,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终使卫生单位、制药企业、消费者获得共赢。但是现实中却有些人总是把西方的一些模式奉为金科玉律,言必称希腊,什么事情一定要去西方取经,却不考虑“西经”是否能够帮助国人走上幸福大道。取消医院药品加价既不能消除药价虚高,更不能消除医疗费用虚高, 

  取消医院药品加价不符合经济规律。 

  医院作为一个经济单位,为消费者提供治疗、检测等专业服务和药品销售等辅助性服务。为了保证药品销售的正常进行,医院必须在招标、采购、存储、管理、销售等环节投入人力和物力,因此要求在从事这个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以弥补成本并获得利润是合理的。如果不让医院在药品销售中获取利益,那么医院必然在药品销售中要亏损。而目前希望通过国家财政支持来弥补这部分的损失,显然是不现实的。试想,如果我们去饭店吃饭,借口饭店的专业服务是做菜而要求按照进货价格来支付酒水钱,显然是不能够通过的。 

  如果医院取消在药品招标价格基础上的15%加价,可能会导致医院相当一部分药品的价格低于药店,这样消费者可能因此涌入医院,而众多的药店则难以为继,破坏了正常的流通环境,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制药企业、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医生、患者构成了医药卫生产业的价值链,满足每个环节的需要和利益,才能使健康产业良性发展,达到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药价虚高”把我们引入了误区

  药价虚高实际上反应的是医疗费用虚高。药品因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对一些常用药的零售价格进行强制定价,而另外一些药品零售价格则由企业自行定价,企业在确定零售价后再根据自己的成本情况确定出厂价。企业自行定价是围绕企业的市场策略进行的,如果价格高于价值显然不会被市场接受。但是有些企业利用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处方权,故意抬高价格,把其中的一块利润作为给医生的临床费,而医生们在利益驱动下迫使患者购买这些药品,开出一个个大处方,形成了社会整体药价虚高的现象,而药价虚高也带动了医疗费用虚高。一粒价值2元的药品如果定价100元,放在药店里可能永远没有人买,但是这样的药品在医院里就也许可以通过医生之手卖个消费者。可见药价虚高的根源不在制药企业,也不在医院销售加价,而是根源于医疗腐败。 

  虚高症的直接原因不是药品直接价格的绝对高低,而是因为医生们出于个人私利为患者制定昂贵的治疗方案。如,本来可以用口服药,医生却迫使患者接受注射;本来可以用一些便宜的普通抗生素,医生却使用昂贵的高级抗生素等。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每月收入不过几百元的下岗职工因患感冒去医院看病,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去交款时被告知需要200多元,当时就傻眼了,而行家说这种普通感冒几元钱买点药就可以治好。医疗费用虚高的另一种方式是医生要求患者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昂贵的检查。有些疾病医生完全可以通过经验直接诊断,但是却动用各种医疗检测手段,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错过了治疗的宝贵时间。 

  取消药品加价治不好“医疗费用虚高症”

  目前医院的收入来源于药品收入和医疗服务两方面,其中药品销售收入占收入比例的45%-60%,如果取消药品销售收入,那么医院为了生存必然要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方式来增加医疗服务整体收入。那么患者节省下的15%又会被医院以另外的形式给收回了,差别是收费的名目不同而已,整体的医疗费用并没有降低,消除药价虚高毫无意义。而一旦医院获得了可以提高治疗费用的借口,犹如打开了潘多拉匣子,后果不堪设想。 

  即使医疗单位彻底放弃药品销售的收入,仍然无法满足患者要求解决看不起病的呼声。医院取消药品15%加价后,消费者最多能够节省药品费用的10%左右,而医生们通过开“大处方”为消费者增加的的费用可能是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比如一个人去看病,一个经济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20元的费用,如果一个医生开出个200元费用的治疗方案,即使取消20多元的加价,依然需要180元,这时患者还是会感觉价格虚高。 

  解决看不起病的根本问题是消除医生们利用自身权利出于个人利益而为消费者们布下的治疗陷阱。取消加价之后,医生们仍然可以通过使用高价药来获得来自医药代表的贿赂。可见,药价虚高等现象的本质是医疗腐败,取消医院药品加价不过是扬汤止沸,达不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不能否认医院和药店的零售价格存在一些差异。医院的零售价是在不超过国家规定零售价前提下,在药品招标价格基础上顺加15%而成。尽管药店整体上药品销售差价在20%-30%范围内,有些零售药店为了吸引顾客,对一些用量大、牌子响的产品薄利销售,给人以价格低廉的感觉;还有些企业针对不同的商业客户给予不同的销售政策,医院因为进货渠道单一,手续复杂,不能获得厂家的优惠支持,导致进货价格较高。还有一些产品很多企业都可以生产,一些企业没有把同类产品进入医院而以比较低的价格销售,这样也给人一种医院药品价格高的错觉。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为了降低药品价格,国家采用药品招标制度,但是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被辛辛苦苦招标来的低价产品,因为医生们感觉到没有油水可抽而被冷落一边,医生们把热情转向了附加值高的药品“推销”上去。因此制药企业哀叹“不投标等死,去投标找死”。 



  医药分离不适合中国国情

  目前很多专家把根治医疗腐败的希望寄托于实现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医药分离,认为割断医、药之间的利益纽带可以根本地净化医疗市场环境。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在经济实力和社会保障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医疗机构如果完全依靠提供医疗服务来维系生存,那么必然要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相对于我们目前的收入水平显然太奢侈了,大多数人是无法承受的。一般而言,社会越发达则专业分工越细,比如解放前,中国的医疗和制药是合一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就是前店后厂的典型代表。医药分离后整个医疗系统的运作费用必然提高,社会为此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员工身兼保姆、保安、司机几个职务,公司只需要支付一个人工资。如果为了专业化而专职专人,那么必须支付三个人的工资。从技术上讲完全的医药分离是不可能的,口服药患者可以去药店买,那么如果注射的话,患者还是要在医院里进行。 

  目前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比如2004年美国人均收入为3.8万美元,而国人人均收入刚刚超过1000美金。悬殊的经济差距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政策,如果照搬套用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需要说明的是医药分离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即使在许多比我们富裕的国家医药分离也仅停留在试验阶段,而在最发达的国家,普通百姓最担心的也是生病,大部分人生病的费用是通过医疗保险来支付的。 

  目前我们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医疗问题的时候,大多忽视了作为整个价值链条重要环节的医院的利益问题。大多数医疗机构经营不过是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药品销售收入是保证他们生存的生命线,但是这根线是非常脆弱的,15%的加价远远低于普通药店30%的加价幅度。因为有一半的收入来自于药品销售,而15%的低加价率使他们疲于奔命,客观上希望通过增加销售金额来增加收入,这样对医生们开大处方的行为只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而他们本应成为打击医疗腐败最有战斗力的力量,却因为自身的利益相关而缺位失语,这是令我们倍感遗憾的事情。 

  如果允许医院采用药店零售加价幅度,那么无疑改变了医院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基础上,医院就获得了更大的服务社会的能力,也会激发他们参与打击医疗腐败的热情。 

  必须注意的是,目前倡导的提高医疗专业服务已经异化为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虚高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有些检测试剂的成本不过几毛钱,但是检测费用却高达几十元,让百姓有病不敢去医院,出现望医止步的怪现象。很多医院盲目引进国外先进医疗设备,有些大型医疗设备的拥有率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由于检测价格昂贵利用率很低,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就医院而言,他们最有优势的资源就是医疗服务能力,因此,医院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灵活地发挥资源作用,更多地服务于消费者。现实中,有些民营医疗机构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用优惠甚至免费的医疗检测来吸引患者。 

  根治医疗腐败的根本出路是医疗产业市场化。 

  由于目前医院大多数是国家事业性单位,市场化程度很低,医院缺乏主动适应市场的内在动因。由于掌握社会的强势医疗资源,存在一定的垄断经营优势,医院由于经营观念落后导致运作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大量资源严重浪费。医院间为了维护行业即得利益,彼此间存在着无言的默契,患者在选择医院时处于弱势地位,就象改革开放前人们买东西,不是去一商店,就得去二商店,而这两个商店实际上没有什么分别。

  在国家推行“国退民进”策略的今天,医疗机构仍然能够保持巍然不动,说明医疗改革远远滞后与社会的发展。医疗机构只有通过资产重组实现现代企业经营,使医疗行业能够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使他们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寻找到服务社会并保证自己健康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因为医疗腐败而导致的药价虚高和医疗费用虚高,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有些民营医院已经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了成功。河北有家民营心脑血管专科医院,因为治疗效果好而且费用低廉,吸引了大量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时间就在全国发展了八家分支机构,并在全国有200多家合作机构。

  作为没有任何政府背景的民营医疗机构,只能通过提供物有所值的医疗服务,通过提高患者满意度而获得良好的口碑。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他们提高医疗水平,降低运作成本。由于企业机制的制约和外部竞争的参照,医生们只有通过提高技术而不是收取回扣来获得利益。而在医院取得良好效益同时,员工们也获得了很好的回报,有些普通的医护人员也能够每月获得几千元的收入。

  医疗行业看似一团乱麻,其实和其他国有企业的问题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对其他行业的改革措施同样对医院适用。当我们回想到当年的百货公司已经名存实亡,我们就会对医疗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见怪不怪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所处的地位和接受的信息处于严重不对称状态,无论何时医疗行业都需要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督和严厉执法,无论多么好的法规如果执行力不够,必然形同虚设。但是现行体制下,医院从属于卫生部门,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20-31624050,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