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王中军:我怎样做冯小刚和葛优的老板

王中军:我怎样做冯小刚和葛优的老板

他也许不是很有名,但他是冯小刚、葛优的老板。凭借“拿来主义”,他成长为中国的影视大鳄和标识大王。

  2004年4月23日夜晚,从上海金茂大厦二层宴会厅里传出了贺岁大片《手机》里的经典台词,“‘开会呢吧?’—— ‘对。’……‘说话不方便吧?’——‘啊。’”

  与以往不同的是,伴随着笑声,熟练念出台词的不是葛优的追星族,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界人士。其中,笑得最开心的是坐在最前排贵宾席上的几个人:用友软件公司总裁王文京、蒙牛乳业集团总裁牛根生、刚从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的位子上跳到盛大总裁位子上的唐骏,还有堪称职业经理人典范的IBM大中华区总裁周伟焜等。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着刚从自己身边走到宴会厅前的一个人——华谊兄弟公司总裁王中军。

  王中军,中国企业界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是,他拍的电影却给中国一向疲软的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刮痧》、《没完没了》、《大腕》、《一声叹息》、《天地英雄》,还有让很多夫妻看了之后闹离婚的《手机》……

  “我刚从《天下无贼》的拍摄现场飞过来,也没有什么准备。如果向各位朋友谈管理,我的管理方式就是越简单越好。比如拍《天下无贼》,总共投资4000万,整个剧组1000多号人,我管好冯小刚、葛优、刘德华和刘若英就可以了……”

  王中军对商业电影有很强的悟性,在选择导演和演员,以及市场运作方面,他运用的都是美国电影市场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规则。一旦形成自己的一套成熟和成功的模板,就可以无限制地复制。

  王中军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领军人物,由于作为投资方藏在幕后,所以,虽为冯小刚和葛优的老板,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当为大众所熟悉的“冯氏电影”以及“葛式语录”成为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影视大鳄王中军才渐渐浮出水面。

  不论是《大腕》,还是《手机》,以及2004年年底的《天下无贼》,冯小刚和葛优无疑为王中军影视投资方面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天下投资人那么多,冯小刚为什么单单和王中军惺惺相惜,为什么葛优会服王中军的管呢?从美国大片运作的成功经验来看,无论是大导演还是大演员,他们都希望能够和具有国际商业片运作眼光的投资人合作,而王中军无疑是最佳选择,他的企业思维模式有很强的“拿来主义”色彩,美国成功的大片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第一,选择最有名的导演,最有名的演员,不惜大投入。 

  “国内的导演可选择的不是很多,因为我们有资金,所以,我们有能力选择最好的导演。就像买汽车,有人说‘我喜欢法拉利’,这纯粹是胡说八道。你喜欢什么肯定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判断。现在我的跑车多,有奔驰、宝马,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喜欢的事,因为现在我买得起了,我才可以喜欢它。谁都喜欢家里挂一张真油画,而不是印刷品,但是一张真油画几十万,一张印刷品几十块钱,肯定不一样。所以,《天下无贼》投资4000万,冯小刚、葛优、刘德华、刘若英就分去1600万。我能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才有可能谈合作。”

  第二,投资人和导演在商业感觉上一定要保持一致,能够有相同的价值观。

  “另外,这几年我们特别对脾气。冯小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商业感极强的导演之一,他跟我的性格很像,经历也很像,当过兵,喜欢画画。合作起来基本上往大事情上想,小事情都互相让步。我跟冯小刚有一个口头协议,什么事情都要坐下来谈。特别是有分歧的时候,先别激动,坐下来慢慢谈。大方向基本上没分歧,小事情上他也会接受我的意见,他比较尊重投资人。”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彻底放权,不乱管事。

  “你不能硬要帮着他们做什么,这不是你的事情。”总结自己的管理心得,上午在家休息,下午到公司转转,基本上不怎么工作的王中军说:“《天下无贼》投资这么大,不外乎就是管好四个人:冯小刚、葛优、刘德华和刘若英。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他们把关系处好。葛优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公司的人,每次见到我开口闭口都是“咱们公司的事情”,他们都和我一条心。一部电影,前前后后有上千人为它工作。这些人,你根本不认识。偶尔去现场探班,我问冯小刚‘怎么样?还需要我做什么?’冯小刚说‘没什么,你瞧好吧。’这就行了。”

  这就是王中军的个性:“有问题我帮你解决,没有事情就不用来找我。”最后,对数字尤其敏感的他只看报告。比如5月份的财务报告,《手机》截止到5月25日,盈利263%,《天地英雄》盈利72%,价钱各是多少。至于怎么卖的,他从来不会过问。于是,王中军总结出了自己每部戏都能够赚钱的秘诀:没有人乱管事,管事的都管用。

  王中军本身对商业运作就具有极强的敏感度,加上美国影视公司在拍大片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中军“拿来就用”。比如,他瞄准了隐藏在电影本身的商机。就像《霹雳娇娃》所用的通讯设备都是诺基亚的一样,一部《手机》,仅仅摩托罗拉公司的赞助就700万。《天下无贼》还没发行,植入性广告已达2000万。所以,《天下无贼》中的演员开的是宝马,用的是佳能相机、诺基亚的手机,电脑则是惠普的。用王中军的话说,这不仅是零成本的买卖,而且还解决了道具。王中军将《大腕》里的“广告秀”实实在在地用到了他的真实生活中。而别的影视公司则是望洋兴叹,望尘莫及。没有办法,谁让他拍的电影有票房和品牌,谁让他是王中军呢!



  没有太复杂的“祖传秘方”,运用的都是“拿来主义”,麦当劳可以做到全世界的标识统一,中国银行也可以做到。

  1994年一个普通的一天,密歇根大学所在的美国安娜堡城市(Ann Arbor),学业有成,并且通过和太太辛苦打工已经有了10万美金积蓄的王中军对他的朋友说:“我要回国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一年之后,王中军回国做了中国第一本直投杂志《吃在北京》,这本杂志让他赚了100万,王中军突然对他的员工说:“不做了。”既而宣布了他的宏伟计划:搞定中国银行,拿下中国银行这个大客户,争取做一单几亿元的大生意。

  王中军这样回忆这个伟大主意诞生的过程:“我当时发现中国银行全国的标识都不统一。按理讲中央公司是一级法人,标识应该是统一的。像麦当劳,全世界的标识都一样。可当时很多中国银行地方支行,标识都是行长自己用毛笔随手写的。我下定决心帮助中国银行推动CI标准化,麦当劳可以做,我为什么不能做?虽然做CI在当初是有风险的,可能整个公司全部用来做这件事情也做不成。但是,我没有想太多,如果想太多的话,有可能还没做就不成了。我脑子里的概念是,凭感觉,这个事情一定能干成。于是,我花了很多精力,做了很多准备,游说中国银行。”

  说干就干,王中军就是这样的性格,他开始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进行运作。第一步,做大量的调查,依据调查的结果写出可行性报告。比如,做一个标准化的门楣是多少钱?王中军做了大、中、小三个城市的调查,平均起来,一个门楣12万。这个价格到底是不是非常准确,他也不确定,但是他遵循的原则是:一切要用数字说话。然后,他开始和团队一起设计中国银行新的标识,这对于搞了十几年艺术的他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幸运的光总是愿意照在有心人身上,这时候,一家美国公司向他推销铝塑板。这种材料当时国内还没有。王中军一看,心里一喜,外边是铝,里边是塑料,用一个机器修一个槽,可以任意地拼接,用做雕塑的方法来做,可以任意地复制。

  “然后我就找北京的一家工厂帮忙做。告诉他一旦成了,给他多少钱。我遇到了一批信任我的朋友。因为当时做样品是不给钱的。”

  王中军将报告、价钱和工艺三方面的问题全部解决之后,开始天天游说中国银行。非常幸运,王中军遇到的中国银行非常国际化和专业化。当时中国银行的疑问是中国银行有1.5万家门面,王中军是否有那么大的操作能力。王中军似乎早有准备:“没问题。我们有两个厂,南方一个厂,北方一个厂。”王中军所说的那两个工厂的产权实际上并不是他的,但都挂着他的牌子——华谊兄弟北方制作公司和华谊兄弟南方制作公司。王中军与那两个厂签合约时说:“你们把机器配好,如果生意成了,我的生意完全给你们,成不了没有办法。”他们都特别支持,从美国进塑料雕刻机,一台就几十万。毕竟是上亿元的业务,中国银行非常重视,派人去各地考察评估,最后给王中军的价格是平均一个3万元,总共4.5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的事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因为这项业务,老板王中军变成了老师王中军,中国银行在全国各地的省行成了他演讲的课堂,他成了专业的培训老师。“到处给省行上课,所有的支行办公室主任都来上课。我毕竟是一个留学生,口才也不错,而且我的产品非常好,所以每次不是生意成不成的问题,而是怎么配合的问题。”

  几次培训之后,他将培训的课程拍成录像带。当然,这个也是“拿来主义”。录像一放,怎样运输,怎样安装,一目了然,中国银行看了之后,愈发觉得华谊兄弟公司非常专业化。最后,总行为了保持华谊兄弟公司的权威性,对每个支行给予30%的补贴,一定要等华谊兄弟审核签字后才会打到支行的账户上去。

  仅中国银行这一项业务,就是一笔4.5亿的大单,王中军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积累了第一桶金。不仅如此,这项业务前前后后一共做了2年,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员工从硬着头皮去敲客户门的销售变成了工程师。他们非常体面地到全国各地去检查施工质量,走到哪里,都有各地的支行行长接待,他们跟着王中军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还有尊重。

  再后来,华谊兄弟广告公司顺其自然地成为中国银行的广告总代理。第一单成功之后,华谊兄弟再推广什么项目,中国银行都非常信任他们。于是,中国银行的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也开始由他们来做。再后来,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又为中国银行推行了信用卡和账单的标准化。再后来,能够标准化的所有东西都进行了标准化,就连中国银行的信封也全国统一。由于王中军印一次就是500万张,一个信封的成本只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再后来,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的客户又有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石化、中国农业银行。再后来,王中军成了中国CI标准化的标杆性人物,许多人慕名而来接受他毫无保留的培训,从而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其中就有网上卖书卖得甚火的当当网总裁李国庆。

  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华谊兄弟广告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公司指日可待。王中军也会成为中国广告界的“广告大腕”,而决不会是中国影视圈的“影视大鳄”。但是,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了出国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刘晓玲。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圈里做事,无意中说到拍电视剧如何赚钱,王中军心动了。还是他的性格,想做就做。很快,王中军投资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并且用纯粹商业化的营销模式进行了市场推广,结果盈利百分之百。接下来,王中军慧眼识英才,将冯小刚纳入麾下,刮起了华谊的贺岁大片狂潮,为票房黯淡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总结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1960年生人,状态依然非常年轻,甚至有些“酷毙了”的王中军说:“我觉得我做生意对中国的贡献有两处。一个是推动中国企业的CI标准化,中国广告公司顺着我这条路,发财的人太多了。另外,我对中国电影是有贡献的,这两年,说实话,要不是华谊兄弟这几部戏,严格地讲,中国的电影市场确实有问题。”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