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金六福”
四年销售了近二十个亿,进入中国白酒行业前五强,至今运行平稳。这是“金六福”继“小糊涂仙”之后,在竞争残酷的中国白酒市场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堂而皇之演出的一幕令各路白酒门派和商家们目瞪口呆、大跌眼镜的精彩大剧。四年前,“金六福”酒业有限公司由马来西亚新华联集团投资,在北京创办。外来资本,外来企业家痛快淋漓地把壁垒森严的中国白酒市场又玩了一把,狠狠地掘了一桶金!时下,当很多专家学者开始讨论“金六福”的利弊得失,分析应当如何避免如“秦池”等企业当年那样的前车之鉴,建议如果要做成百年品牌,“金六福”又当如何、如何的时候,天晓得“金六福”的掌门此刻又在谋划什么?智者的谋略,不是很容易就能窥探得到其精要的。在当前中国白酒市场这个竞争残酷的“春秋战国”时代,“金六福”做不做,想不想做,或者说能不能做成百年品牌,我们似乎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为“古人”担忧,倒是应该冷静、深入地对其已经成功的、系统的运作谋略作透彻的分析研究,或许会有利于中国白酒业界各家门派和窥视着白酒市场的行业外的企业家们借鉴,以利于更为深刻地把握中国白酒市场竞争的津要、机遇和走势。
一、“金六福”向市场出售的是什么?
伟人毛泽东似乎说过,研究事物,一入门,就必须抓住本质。“金六福”向市场出售的是什么?这应该是研究“金六福”决胜市场的核心问题。不错,“金六福”出售的也是酒。问题在于,为什么那么多的酒,包括一些老牌名酒都卖不动?而出道并不久的“金六福”却卖得如此火爆?从这个角度来看,“金六福”就不仅仅是一个卖酒的问题了,或者说,“金六福”卖酒的手段非同一般。如果把握不住这个本质要害,一切的分析和研究都会是隔靴搔痒,南辕北辙。笔者认为,金六福公司采取的是整合资源,以实售虚,超速发展的经营谋略。就是说,金六福公司在整合颇具竞争力的优质资源基础上,其向市场出售的,是以白酒为载体的一个很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祝福,一个幽默的、如同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的吉祥的预期。“金六福”先后的广告有:“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好运相伴的米卢,穿着唐装,笑嘻嘻南腔北调地在央视上一遍又一遍说:“喝金六福酒,运气就是那么好”;婚庆的广告也很诱惑人:“金六福,好日子离不开它”(据说,安徽的一个新娘因为男家没有买到“金六福”酒而拒绝举办婚礼);目前最新的广告更是给予了消费者很温柔美好的预期:“喝了金六福,明年更有福”等等,都是把美好的祝福和预期的幸福作为广告的核心诉求点,根本不提产品的功能性特点(因为有五粮液集团出品的质量形象支撑)。通俗的讲,都是在向消费者出售一个美好的“彩头”,美好的感觉。每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抱有美好期望的酒客,在喜庆婚宴和亲朋聚会的宴席上的消费者,难道不乐意接受如此美好的祝福吗?不想有一个很好的、十分吉利的“彩头”吗?不想在不可知的未来,有一个美好在那里等待着吗?即便明白“金六福”的许愿是虚幻的,可是听起来,心里毕竟挺受用的啊。中国人是很讲究和迷信所谓的“运气”、“福气”这些个东西的。如果这个美好的“彩头”企业能营销得很到位,消费者就会很舒服地接受,就会以近乎迷信的心态购买和消费企业的产品。在不可预测、难以把握的、迷茫的人生命运面前,人类的心灵难道不是充满了迷惘、惶恐、忧郁、惆怅和无奈等等复杂的情感吗?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善男信女在烟雾缭绕的庙宇虔诚地顶礼膜拜,许愿祈祷;不会有类似“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之类的叹息;也不会有什么理想目标之类的追求了。趋吉避凶,趋利避害,期望美好,是人类共有的心理本能。企业家如果能对此进行深层次把握、发掘利用,必然商机无限。看来,“金六福”的掌门走的就是这路刀法。
大约是在七、八年前,一位美国的策划家以商业运作方式,在中国等地推出了一项名为“拥有一片美国土地”的营销活动。这位美国人经过很长时间的谋划,在美国某地购买了几块土地,完善了各项法律程序后,将土地以一定的单位面积,在中国等地以“拥有一片美国土地”方式进行推销(每一份20平方厘米,售价约为8000元人民币)。凡购买者,将永远拥有这一小片微型的美国土地,可以获得经过美国法律机构公证的精美证书。该项产权可以继承、赠送、转让和拍卖。深圳一家公司闻风而动,取得了在中国的独家经销权。结果,产品供不应求,近万份美国土地在中国沿海大中城市一抢而空。“拥有一片美国土地”出售的是什么呢?难道真是那一份约20平方厘米的土地吗?显然不是,按美国商人的策划,他出售的其实是一个美国梦,一个美好的感觉。因为,在世界上,这个最强大的、令人向往的国家,购买者将永远拥有一块土地。虽然这块土地很小,小得甚至连一只脚也放不下,但购买者将永远拥有它的产权,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梦。并且还可以购买来,很有意思的赠送给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拥有一个美好的梦,一个美国梦。这是典型的“以实售虚”高超的成功案例。还有,隔离东德和西德的“柏林墙”拆除以后,精明的德国商人把墙砖砸碎了,用小袋子装上零卖,几个马克一袋,结果购者踊跃,商人大大的赚了一笔。德国的消费者难道有病?购买残砖碎瓦干什么?显然,他们购买的并非是什么砖啦瓦的东西,购买的是几十年来,日尔曼民族因为残酷的战争,被分裂的难忘的记忆,是那份刻骨铭心的情感!这份情感凝结在那道冰冷的墙体上,人们购买它,是为了记住历史教训,祝福祖国的统一、和平和美好未来。金六福公司成功的软性情感商品的销售运作,某种意义上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吧。为什么要喝“金六福”?其实,喝的也是一个心情,感觉一个吉祥。
从这个角度研究,“金六福”的市场策划运作,显然是获得了成功。在白酒市场竞争如此残酷态势下,一个从未涉足白酒行业的外国公司,能如此老到地发掘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深层民族心理,并进行很到位的商业化运作,短短四年时间,竟销售了近二十个亿,迅速超越诸多老牌名酒企业,进入中国白酒企业前五强序列,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金六福公司出手的这一招以“以实售虚”为要旨,抢抓机遇,对相关要素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大手笔地进行整合利用,实现超速发展,比也是异军突起,一鸣惊人的“小糊涂仙”还要玩得高明。
二、“金六福”公司“以实售虚”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研究“拥有一片美国土地”营销策划案例,会发现支撑这个策划成功的核心要素,是利用了消费者对强大繁荣的美国非常崇拜、向往的心理;而出售柏林墙呢,也是把握了德国民众非常珍惜国家统一,对战争历史刻骨铭心的深沉心理。加之推出的这两个商品别开生面,富于创意,故尔取得了成功。研究“金六福”的运作,其实也会发现,类似这样以幸福美好、吉祥如意为品牌立意的白酒产品其实也并不少,但没有哪一个品牌像“金六福”这样做得透彻,做得风光,取得如此引人艳羡的成功。消费者之所以能热烈地接受“金六福”出售的美好祝福和预期,关键在于“金六福”品牌的运作者在“福文化”的发掘、丰富和“以实售虚”方式上的独特性和不可竞争性。由此,使“金六福”与其他立意相似的品牌产品有了高下之分。
第一、充分发掘和丰富产品的“福文化”内涵。以“福文化”将产品定位于市场,并进行深入的发掘和丰富,是“金六福”与其他相类似的白酒品牌的不同之处。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伦理文化中,有“五福临门”的传统说法和讲究。所谓“五福”者,即:寿、富、康、德、和之谓也。金六福公司还加上了一个“孝”字,故称“六福”,且以“金”字来包装,曰“金六福”。如此发掘演绎,把一个“福”字竟然打理得异常的丰满立体,金碧辉煌。加之媒体广告营造了浓郁的欢乐喜庆氛围,不能不让人受到感染而心动,达到预期效果,此其一;
第二、抢抓机遇,借势造势,在高层面的体育营销上放手一搏。出道不久的金六福公司,以独到的眼光、少有的魄力、精到的谋划,用“福文化”把“金六福”白酒品牌与中国最高层面的体育事件紧紧联结在一起。金六福公司先后取得了“2001年——2004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庆功酒、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2年韩国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庆功酒”、“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打入第十七届世界杯决赛阶段专用庆功酒”等称号,并被中国足协授权发行9999瓶出线庆功珍藏酒。“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了这些引人注目的高端“平台”支撑,由此,“金六福”就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中国白酒市场脱颖而出,在耀眼的、引人瞩目的高端展示平台上吸引了亿万眼球。如果说,以五粮液集团出品为产品质量支撑点,发掘和丰富中国传统的“福文化”,并以之作为新产品文化附加值定位,只为“金六福”奠定了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较好基础的话,而高攀上中国申奥和中国足球经过几十年的苦苦奋斗,首次在世界杯上出线这两大顶尖的体育盛事等,则是“金六福”取得市场成功的至关重大的关键因素。介入中国这两大非同寻常、举世瞩目的顶尖体育盛事,使“金六福”在知名度上获得了强大的支撑力和影响力:
一是在中国白酒市场激烈竞争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抢占了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亿万人瞩目的新闻制高点,得到市场的强烈关注和聚焦,为其超速成长铸造了一个绝好的杠杆点。这里,我们也很遗憾的看到,“金六福”以一个新生品牌,介入中国诸多顶尖的体育盛事而一举成名,对诸多老牌名酒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调侃。比如国酒“茅台”,为何对世界瞩目的中国第一次成功申奥和中国国家足球队44年来首次出线所潜藏的大好商业机遇不充分发掘利用呢?国酒和国运,与民族的昌盛,应该是最能找到联接点的。介入这些亿万人民关注的体育盛事,作为“国酒”,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应该说,都是理所当然,义不容辞。更何况,运作得好,这还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如果“茅台”强度介入了这两项体育盛事,必将对“茅台”的国酒概念内涵注入新的、更具时代性、富于市场冲击力的诸多新鲜要素,必将进一步强化国酒地位,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在高档白酒市场的份额,对其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产生巨大影响。与其他名酒相比,“茅台”与这两大体育盛事的结合点也是最好发掘、最自然、最契合、最得体、最理所当然的。可惜“茅台”没有抓这个机会,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茅台集团也借机推出了“珍藏纪念酒”。由于不是参与介入这两大赛事,而只是冀望借机分一杯羹,故尔,其影响和获利就远远不如金六福公司。其他名酒如五粮液(不过,“金六福”介入,会给五粮液集团品牌增加厚度)、剑南春、水井坊等,应该说,都有很好的结合点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但这些企业似乎对此都没有投以足够的关注。由此,却让初出茅庐的“金六福”以少有的胆识和独到的眼光,独领了风骚。营造出一个令人瞩目的、几乎无竞争的表演舞台放手一搏,占尽风光,取得成功。“金六福”此举的成功,颇为类似多年以前,初出道的广东健力宝公司的运作方式。当时“健力宝”是介入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女排首次出征世界杯。中国女排极具世界震撼力的胜利,使“健力宝”得到了“世界魔水”的轰动性赞誉,从而一举成名,超速成长。多年后的今天,“金六福”在中国白酒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重蹈复辙,也获得了成功,历史是何其相似!毛泽东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市场竞争何尝不是如此?
二是借力借势,鱼跃龙门,提升了品牌形象高度。如果“金六福”不介入中国申奥和中国国家足球队出线等重量级的体育盛事,其品牌形象也不过就与五粮液集团旗下鱼龙混杂的诸多白酒品牌一样,形象平平,不会引起特别关注。而介入了这两大顶尖的体育盛事,便收到“一登龙门,则身价百倍”的效果。既惊人地迅速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使品牌的形象档次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其紧锣密鼓操作的,由中国足协授权,五粮液酒厂生产,北京金六福公司面向全球限量发行9999瓶国足世界杯出线珍藏酒(每瓶20000元)的成功运作,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品牌档次的提升。“金六福”的收藏酒,或者说礼品酒能达到20000元这个高价位水平,与“茅台”、“五粮液”高档名酒企业同类型的收藏酒差不多已经在一个档次了。这种高价位的收藏酒能让市场接受,说明“金六福”在品牌运作、产品附加值的积累、体育营销大手笔的运作上取得了成功。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金六福”品牌形象不仅由此而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也由此强有力地支撑起“金六福”中档价位的大路产品有了稳定和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福文化和重大体育事件大胆而且巧妙的契合。需要指出的是,作为2001——2004年中国奥委会赞助企业和特许企业,作为中国国家足球队世界杯首次出线唯一庆功酒和赞助商等,金六福公司必须要先期投入大额的赞助资金。这些投入,只能靠金六福公司在以后的市场销售中收回。能否收回,亏损还是赚钱?都存在着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中国白酒市场竞争异常残酷态势下,敢于如此投入,尽管金六福公司有通盘的研究和策划,但巨大风险的不确定性,仍然需要企业决策者的胆略和魄力。从操作效果看,金六福公司这一把“豪赌”显然是成功了,这是一个方面。另外,除开赞助外,研究金六福公司参与中国申奥和中国国家足球队出线等重大赛事的合作,能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其能巧妙地将“福文化”与这些重大体育盛事微妙地契合。而且,还由此高起点地延伸开去,自然地介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而大规模地发掘、启动了消费市场。从中国奥申委和中国足协的角度来看,选中金六福公司作为赞助企业,应该还不仅仅是因为金六福公司能够提供额度不小的赞助资金,是否还有“金六福”品牌喜庆吉祥的内涵和浓郁氛围的张扬,给予他们的情感影响的因素呢?中国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首次出线,是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和挫折后才方使梦圆。特别是中国足球几十年来首次跌跌撞撞的出线,国人惊喜之中却也有说法。不少人士认为运气的成分也很大(比如韩国和日本国家足球队都没有参加预选赛等因素)。对主教练米卢,虽然也承认他有水平,但认为他运气好的人也不在少数。国人希望中国能成功举办好奥运会,特别是希望中国足球队能够再走好运,杀入十六强。应该说,“金六福”的掌门很智慧地洞悉和把握了这种微妙的、企求运气的心理,除赞助了大量资金外,同样重要的是,让“金六福”扮演了一个“吉祥物”角色。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极力突出“福气”、“运气”概念。前后的广告:“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米卢做的广告说“喝了金六福,运气就是这么好”等。“金六福”俨然已经演变成吉祥和运气的象征了。金六福公司玩体育营销玩到这个份上,作为实体的酒品,似乎已经不是关键的要素了。由于申奥和中国足球首次出线都是举国瞩目的焦点新闻,金六福公司将很通俗的“福文化”与其进行巧妙的组合嫁接,特别是与中国足球的“救世主”,当时红得发紫的米卢搭上桥,也就把“金六福”白酒品牌推上了市场最为耀眼的聚光点上,从而把握了大规模启动市场的杠杆,获得丰厚回报,使企业迅速做大。
第四,整合资源,强力运作,超速发展。短短四年时间,“金六福”的销售近二十个亿,进入中国白酒五强,不能不说其发展的速度是很惊人的。而且,这个发展速度还是在白酒市场竞争十分残酷,白酒总体销量呈大幅度下滑的态势下获得,就更属不易。有的研究者将其与当年的“孔府家”、“孔府宴”、“秦池”等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的状况相比拟,对“金六福”的前景也不看好,虽然也不无道理,但我认为,“金六福”的发展与“孔府家”等企业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在关键环节上却有很大超越,不可同日而语。“孔府家”、“秦池”等企业当年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抢文化营销发端的先机之利,以新颖取胜;
二是在消费者尚不成熟,市场对广告的反应还十分敏感热烈,以高强度的广告“轰炸”,对市场采取粗放的、掠夺式的开发。
这两个条件的充分运用,使“孔府家”和“秦池”等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超速发展,迅速膨胀。但如果分析“金六福”“暴发”所处的市场环境,其实与前者已经迥然不同。固然也是做文化营销,但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固然也采取了高密度的广告“轰炸”,但时下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已经近乎麻木,“抗药性”大为增强。如此状况,“金六福”竟然可以大获成功,秘诀是什么呢?前面已经从一些角度作了分析。如果综合的来看,就是整合资源,强力运作。即“金六福”的掌门以开阔的视野,将自己具备的资金、品牌策划和市场营销运作能力,与外部强势企业的品牌资产及生产能力、重大体育事件等资源进行大手笔的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了强大的超速发展能力,从而使“金六福”得以在较短时间内跨越式发展,积聚了大量财富。换个角度看,如通常所形容的,企业竞争的综合能力是一个木桶,构成这个木桶的每一块木板就是单项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资本能力、人力资源能力、机制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等。
就一个企业来看,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的简直是寥若晨星。即便是白酒行业中的王牌茅台和五粮液集团,也在一些方面存在“短板”(弱项)。新华联集团杀入白酒行业,要想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冀望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大,显然就不能按常理出牌,只能采取优化竞争资源组合,营造一种新的经营发展模式的高起点办法。于是,就有了“福文化”的发掘运用;有了五粮液集团强势品牌和生产能力的借用;有了中国申奥和中国足球队首次世界杯出线等重大体育事件的公关切入等等。这些颇具市场穿透力和竞争力的优质资源的有机高效整合和大手笔运用,铸就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高端平台,把一个全新的白酒品牌异常醒目地凸显出来。由此,论品牌形象,喜气洋洋的“金六福”给予了消费者以美好吉祥的感觉;讲出处,“金六福”是名闻天下的五粮液集团出品,质量无可非议;说抢“镜头”,金六福公司借力借势,以宏大的气魄,介入中国申奥和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等顶级体育事件,让市场聚光灯强烈的光芒聚焦在自己身上;看广告,“金六福”的广告不仅创意较好,制作质量高,而且在高端媒体上的投放密度大。如此,加上在通道网络建设,“刺刀见红”的终端竞争上下足了力气(金六福公司手中握有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包括十多家营销分公司,2000多家一、二级代理商,600多名专业营销人员,4000多名编制外的促销人员。每年用于维护这个营销体系的费用就高达1亿多元),在白酒市场激烈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就是理所当然了。不是都在研究企业的核心能力吗?金六福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就是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大手笔整合要素资源、精到的市场营销运作、市场通道网络的经营能力等。
金六福北京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的长项是规模化酒类营销。一个白酒行业外的企业家,以这样的操作手法切入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淘金”,把活做得如此漂亮,与当年的“秦池”等企业相比,在运作水平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当说,当年“秦池”、“孔府家”等企业的初期手法也很不错,否则,怎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迅速做大?他们的问题,主要出在不能整合资源来塑造优秀的质量形象,没有注意把握各种竞争要素的综合平衡,而一味地大把“烧钱”做广告,把“宝”全押在广告“轰炸”这块“板”上,押在争夺什么“标王”上。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一不小心,“麒麟皮下露出马脚”,让媒体一揭短,便轰然倒地,一蹶不振。在当年诸多白酒新贵、乱世英雄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日中天的“秦池”,就是在北京某影响很大的报纸连续几篇《川酒滚滚流秦池》的跟踪报道后兵败如山,灰飞烟灭。“秦池”的倒塌,不仅引发了诸多短时间“暴发”的白酒新贵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坍塌效应,而且暴露出了这些新生品牌在市场运作上的重大缺陷。如果这些快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崛起之后,考虑得周到平稳一些,采取有效办法,把“木桶”上的质量等“短板”做长,使企业形成综合平衡的竞争力,恐怕就不会发生“雪崩”似的迅速衰落。企业在高速发展起来后,居然不堪一击,很是令人深思和遗憾。这也显露出中国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的浮躁和不成熟。或许,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吧,对后来者应该是有所鉴戒。如“小糊涂仙”、“金六福”者之类后来者,显然是吸取了“秦池”、“孔府家”等企业的教训,在品牌策划和市场营销的运作水平上就大为提升了。
“小糊涂仙”的老板是广东人,也是白酒行业外杀进来的一匹“黑马”。除开品牌的独特创意,“小糊涂仙”很高明地巧借了茅台镇地域品牌来打造产品质量的支撑点(其初期的广告就醒目地亮出“茅台镇传世佳酿”,市场效果甚嘉)。由于广告投放、通道网络建设、营销策划、销售促进等战术等很到位,故尔一炮走红,迅速做大。但“小糊涂仙”百密一疏,没有把有些关键工作做扎实。它在市场上的高歌猛进,惊动了白酒豪门茅台集团,引发了茅台集团的不安、反感和抨击。尽管“小糊涂仙”很聪明的保持着低调,以“太级推手”来巧妙应对,但茅台集团的动作还是使“小糊涂仙”受到影响。再者,“小糊涂仙”出道几年来,没有介入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关事件,其品牌形象的提升显得缓慢,而茅台集团的非议,使“小糊涂仙”陷于被“釜底抽薪”的窘境,显得十分被动。而从“金六福”的市场运作看,显然是作过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有备而来。就产品质量来看,在操作上,他们与白酒巨头五粮液集团合作,由五粮液集团供应产品和集团商标,产品则用自创的“金六福”作为品牌商标。这种“贴牌”生产合作模式(OEM),使“金六福”具备了很好的产品质量形象,不象“小糊涂仙”那样有懈可寻。更不象当年的“秦池”之类不堪一击。在产品质量上,“金六福”可以说是穿上了铁布衫、金钟罩,根本无懈可击。加之其他方面的运作很精到缜密,因此,就有了“金六福”的超速发展和对危机的平稳化解,避免了象“秦池”、“三株”等企业那样的突发式崩溃。
第五、未雨绸缪,进退有致,平稳运行,谋划深远。中国足球队四十多年来在世界杯首次侥幸出线,那一段时间聚焦了亿万目光。能抓住这个事件大做“运气”、“福气”文章,是金六福公司的果断魄力和超人眼光。主教练米卢为“金六福”大作广告,一句“喝了金六福,运气就是这么好”,真是让“金六福”一时风光无限,国人尽知,成了“运气”、“福气”的象征。中国足球队侥幸出了线不算,亿万球迷的期望,被米卢这“运气就是这么好”,把胃口也大大地吊了起来,居然还做起了中国队杀入十六强的美梦。这样,“金六福”就面临着两个结果的影响:一个是,中国队如果真的能鬼使神差般地打入十六强,那作为唯一庆功酒的“金六福”,可就真是神了!恐怕真的要变成使美梦成真、“福气”、“运气”、的吉祥物了。如此,“金六福”的市场销售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火爆局面呢?想想都会让人兴奋异常的啊!这是一个结果;其二,如果中国队进不了十六强呢?这时,红极一时的米卢身上的神秘光环就将洗白褪尽,其商业价值也会大幅度缩水贬值。“运气就是那么好”的广告语也会变成幽默和讽刺。如果是这样的结局,对“金六福”来说,其影响就显然是灾难性的了。弄得不好,其市场销售就可能会出现雪崩似的溃败和坍塌。果然,中国足球队的比赛比预想的要糟糕得多。不仅没有打入十六强,而且输得一塌糊涂。既没有胜一场,而且几场比赛一个球未进,比赛场面也很难看,舆论一片哗然。难得金六福公司庙算在先,为此准备了两套应对方案:如果中国足球队杀入了十六强,马上铺天盖地在央视上播放以米卢为重点的庆贺广告;如果输了,即刻高密度的上另外一套其他内容的喜庆广告,以转移视线,减缓由于中国足球队的失利带来的市场负面冲击。这样,就有了“金六福,好日子离不开它”、“喝了金六福,明年更有福”等密集的广告“轰炸”。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一场“豪赌”的紧要时段,金六福公司显然是预谋在先,处变不惊,胸有成竹,处置有度。因为有五粮液集团品牌和“福文化”的强力支撑,故尔“金六福”能很平稳地应对了这个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的危机,市场销售所受影响不是很大,可以说是未雨绸缪,进退有致。讲“金六福”决策者的谋划深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一开始,“金六福”的掌门就清醒地知道,采取这种“贴牌”生产方式并非长久之计。因为这与“耐克”、“皮尔卡丹”、“可口可乐”等驰名品牌采取的“贴牌”方式比较,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为什么?因为前者是在已经拥有了驰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以后,以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成本控制标准要求,去寻找合适的生产企业加工。这些工厂遍布世界各地,但往往并不为人所知,其扮演的也仅仅就是一个加工者的角色。消费者身上穿着那些驰名品牌,却并不知道是在哪里加工生产的。而“金六福”的运作方式则并非如此。“金六福”是新华联集团新创的一个白酒品牌商标,起步之初并没有什么无形资产。当其组合嫁接在五粮液集团品牌之上,有了这个强大的支撑点后,加上“金六福”公司以后一系列漂亮的营销、公关动作,才使“金六福”声名鹊起,在五粮液集团旗下鱼龙混杂的诸多品牌阵营中脱颖而出。尽管时下“金六福”的名声很大,但如果没有五粮液集团的品牌支撑,肯定是不行的。皮将不存,毛将焉附?说白了,“金六福”的这种所谓的“贴牌”模式,不光是借用五粮液集团的生产能力,而且更其重要的,是借助五粮液集团的品牌资产来进行市场经营。“金六福”不过是新华联集团在借助五粮液集团的生产能力和品牌资产基础上,创意的一个有别于五粮液集团旗下众多的“贴牌”产品的新品牌而已。“金六福”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的策划者在充分利用五粮液集团的无形资产、在市场营销、公关操作上比五粮液集团的其他“贴牌”产品做得更漂亮精彩。因此,才有了惊人的超速发展。这种超速发展,根本是建立在五粮液集团品牌基础之上的,“金六福”品牌商标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而已,但不完全是决定性的要素。
“耐克”、“皮尔卡丹”、“可口可乐”等驰名品牌可以在全世界找任何一家他们认为合适的工厂加工产品,然后贴上自己的品牌销售。“金六福”可以吗?“金六福”要是离开五粮液集团的品牌支撑,结果会怎样呢?所以说,“金六福”的“贴牌”模式与“耐克”之类是截然不同的。对此,“金六福”决策层的头脑很清醒。他们知道,“金六福”卖得再多,无非是多赚几个钱而已,而品牌资产的积累,“金六福”固然也会有所收获,但基本都是为五粮液集团增加品牌的无形资产厚度。金六福公司就是累死了,也还是在为别人作“嫁衣裳”,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风险也在加大。如此,金六福公司在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今后的发展就必须另辟独立的新路。目前,金六福公司继续在按照原来的大体套路,以“福文化”的深度发掘和创新,来巩固和开拓市场。出手了“金六福为湖南干杯”、“金六福为安徽干杯”等系列广告营销等新动作,尽最大的努力来“掘金”,为企业的战略转移进一步积累资本,此其一;再是,出手了收购“香格里拉-藏秘”干酒品牌大动作。2001年底,金六福公司出资3100万元,收购了云天化(600096)旗下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55.97%的股份,成为“香格里拉-藏秘”品牌的新主人。
金六福公司的掌门认为,“香格里拉·藏秘”品牌青稞干红酒、青稞干白酒,原料采用青藏高原独有的农作物——青稞酿造,具有绿色环保的全新概念。由于富含多种氨基酸,有促进睡眠、软化血管等作用,被权威人士誉为新一代的保健型干酒。而且,“香格里拉·藏秘”所营造的独特的品牌内涵——雪域高原、纯净天然、梦幻色彩、世界的香格里拉……具有绝佳的卖点。在云天化的经营下,“香格里拉·藏秘”虽然发展势头不错,2000年销售额达到了6000万元,但其潜力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特别是处于中国干酒巨头王朝、长城、张裕及其他新生干酒品牌的挤压下,云天化因为多元经营,且行业区隔太大,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干酒市场把“香格里拉-藏秘”迅速做大,是力不从心的。比较而言,由富于市场运作经验的金六福公司来全力运作,成功的系数更大。 据称,并购过程非常顺利,从接触到签约,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在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实现双赢合作上,双方达成了共识,签署了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等一揽子合作协议。具体合作上,由运天化负责管理生产,金六福公司做渠道,做市场营销。金六福公司认为,“香格里拉·藏秘”可以说是近十年来国内最具文化内涵的干酒品牌,发展潜力巨大。金六福公司的目标是三年之内进入全国干酒市场前三名。目前,全国干酒市场年营业额为80个亿。在五年时间里,“香格里拉-藏秘”要力求占据10%的市场,目标不谓不大。或许,这就是金六福公司实施战略转移的发端吧。应该说,金六福公司在处理品牌借力起步、市场深度发掘、发展战略转换几个环节的衔接上,做得还是比较平稳的,过渡也不生硬,显示出其掌门人精到的经营谋略思路和驾御市场的不凡能力。至于战略转换能否取得成功,当然也存在诸多不可预测的变量。但正在快速发育中的中国干酒市场潜力巨大,以“香格里拉-藏秘”干酒的独特优势,以金六福公司运作市场的不俗能力,应该是可以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上有所作为,占有一席之地的吧。
如前所论,“金六福”的成功运作,超速发展模式,应该说可以给予中国白酒业界诸多江湖门派,诸多正在觊觎着白酒市场较为丰厚利润空间的行业外的企业家们以深刻的启示。如果说,“秦池”、“孔府家”等企业当年的迅速崛起,是对中国老牌名酒企业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一种超越的话,那么,“酒鬼”、“小糊涂仙”等的经营运作模式则是对“秦池”、“孔府家”等企业的进一步超越。现在,观察研究“金六福”,显然,其市场运作的模式又有了新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有眼光、有魄力、富于创新经营大智慧的企业家,还是可以在中国白酒市场上大桶、大桶地掘金的。对于高素质的企业家来说,中国白酒业仍然还是“朝阳”产业,而非夕阳产业。相对于其他竞争已经十分充分,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得十分狭小,管理得较为规范的行业市场来说,中国白酒市场在相当一个时期仍然还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可以发掘,可以精耕细作,运作得漂亮,回报也还将是丰厚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852-3119470,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