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影响生鲜供应链现状的三个基本因素

影响生鲜供应链现状的三个基本因素

最近,由于中国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加快,生鲜供应链的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但在整个产业链上,仍然有几个关键因素自始至终地制约和影响着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反映出共性特点,最终决定着生鲜供应链运行整体水平和效益的高低。

1、农业科技含量

  生产环节: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中国的农业生产对自然因素的依赖性更加突出(靠天吃饭),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不高。在生产环节,农户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手段运用程度偏低,接受系统地科技指导机会较少,良种普及率和单产偏低,以水果为例:虽然我国人均79平米的果树面积,以接近人均83平米的世界水平,但果树单产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6%,远低于75公斤的世界平均拥有量,因此对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占有过大,生产效率比较低。

  流通环节:在农产品的产后流通加工环节,严格筛选,规格包装,以及各种具有科技含量的保鲜技术使用上都遇到推广普及和规模化运用的难题,在目前情况下,这恰恰又是多数小生产方式下的农户力不能及的事,现代科技加工和保鲜技术应用成为限制农产品的流通半径范围和流通量,影响消费环节的农产品品质,造成产后流通损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消费环节:中国的消费者在一些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上不算太低,但在农产品的消费质量上、产品的科技含量上、消费的时间和空间的均衡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信息沟通

  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产品生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工作,把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和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

  从超市生鲜经营这个零售环节来看,则主要是沟通和把握与生鲜供应链上游的生产环节的关系,促进和发展订单农业,产销直接见面,跨越生鲜商品采购环境中的信息沟通障碍,取得商品采购渠道优势。



3、标准化

  在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品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中国农产品顺利地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产生着不小的抑制作用,其中在农产品出口和连锁超市生鲜区经营过程中,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反映的尤为突出。

  截至到2000年,国家已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3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90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1500多项,但仍远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升级和国内外流通贸易的要求。

  现在一些大型连锁超市集团在向全国推出生鲜食品招标采购计划过程中,不得不参与推动标准化的工作,对招标采购主要农产品品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农产品必须经过科技关、规模关和信誉关,并对产地要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一些大城市对于“净菜”地方法规,广州市政府规定了净菜的“五无标准”:无残留农药(或不超标)、茎叶类蔬菜无烂根、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

  真正的农产品标准制定主体仍然是政府相关部门,农业部和财政部已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重点包括:种植和养殖业主导产品品种标准,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农业生态环境标准,农业投入品及其合理使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等,要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2500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初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超市生鲜经营经常被视为超市管理真正的挑战之一,主要原因就是超市生鲜经营作为生鲜供应链末端的销售环节,其中积淀不少来自供应链上游的各种问题,如果生鲜商品在进入超市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生鲜经营者就会少一些为生鲜产品加工核算和损耗控制之类地问题所困扰。 

  本文发表于《超市周刊》2001年12月17日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中国超市网(china-hypermarket.com/)首席顾问;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