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葡萄酒“歪”(wine)市企盼健康

葡萄酒“歪”(wine)市企盼健康

赤日炎炎似火烧,歪酒歪市歪事知多少?

  葡萄酒在台湾流行的比较早,从业者和酒民有时会借用葡萄酒的英文读音---“Wine”的谐音开玩笑,于是就有了“歪酒”、“歪吧”的说法。而这个“歪”字在中国很多方言里常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众多含义,比如在成都话里。静静地看着绝不冷场的国内葡萄酒市场,突然冒出了这个“歪”字;非典离我们渐渐地远去了,各行各业都有着一大堆的反思和总结,但在每一个老百姓心里都重重烙上的只有两个字---“健康”。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健康,关注健康,并殷切期盼能落实到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里。

  细想起来,“健康”其实包含着两层含意: 一方面外在的是身体的健康、环境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另一方面更高层次的则是心灵(精神)的健康。没有心灵(精神)的健康,身体(外在)的健康是不完美的。心灵健康最简单的可以表述为“快乐”,快乐和健康相依相偎,精神和物质相辅相成构建出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对快乐、精神愉悦的企盼和追求会更多一些,并将越来越多。

  记得九六年刚开始从事葡萄酒营销时推出过一句营销推广的宗旨---“快乐健康的源泉”。凭着对葡萄酒和特定市场不多的一点认识,觉得葡萄酒营销人员营销和送出的应该是“快乐”和“健康”!而葡萄酒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的核心也应该是“快乐”和“健康”!葡萄酒对于满足人们这样的需求是一种很合适的载体。人们对于快乐健康的追求是一致的,而具体到每一个个体,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其满足于快乐健康的需求却是各异的。葡萄酒的市场营销要想担当起传送快乐健康的社会责任,关键在于“载体”的优质和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在于让消费者爱喝愿意喝、喝得个性化和有价值。

  迪斯尼的老板写过一本书,叫做《销售快乐》;明基电脑的中国营销总监在最近的央视访谈中被称为“销售快乐的人”……。如果认同作者上面关于葡萄酒、快乐、健康的理解,那么我们的葡萄酒行业、从业人员首先应该形成的是快乐、健康的氛围。你不快乐,怎么可能销售快乐?你不健康,怎么可能传播健康呢?但现如今的葡萄酒业快乐吗?并不那么快乐。葡萄酒市场营销环节健康吗?并不那么健康……

  中国的葡萄酒业和市场发展风风雨雨地走到了现在,消费市场的营销环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比较而言,新兴的企业都表现的比老企业更注重市场营销的环节。但是真正的第三方独立营销商尚未形成市场的主导地位,以产品为导向的生产企业操控市场的局面也就缺乏被改变创新的时机。消费群体的消费意识浑屯茫然、信息传播交流的渠道不对等、利益追逐者们的权谋和伪营销时不时在台前幕后演绎,凡此等等,就造成了并不健康的原因所在。

  一,产地?原料?

  近日读到马会勤博士的文章《葡萄酒记者杂议》,令人感慨良多;葡萄酒信息网的孙志军先生著文呼唤企业的“诚信”,也表达了正直媒体的社会责任良知。葡萄酒的市场消费意识在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消费群体需要培育、引导,消费群体的消费价值观、信息对等知情权、个性需求选择权应该被尊重。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地都有逐步形成的民间品鉴交流团体和活动,但国内的企业却极少有重视这些非商业性消费活动的。更多的是以自我、产品为中心,以利益、推销为目的,以高额的宣传费用投入为手段;一次次地争当行业领袖,一次次地伺机抑他扬己,一次次地“创新”“颠覆传统”……多了一些浮躁投机,少了一些务实诚信。

  葡萄酒至今仍然是一种不能以工业化、标准化方式大规模无限制生产出来的商品,所以它依然具有多数农副产品共有的不确定自然属性;于是就有了“七分原料,三分酿造”、“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的规律和说法。其中“好的葡萄酒一定需要好的原料,而好的原料未必一定能够酿出好的葡萄酒”的道理也不应该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可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却被生搬硬造出一场“产地”之争来。兴师动众,唇枪舌剑;煞有介事的一时让众多的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产地是产地,原料是原料;原本不是一个概念,却被拙劣地偷换了。法国的波尔多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葡萄酒产地,但相隔三尺宽土塍的左右两块地,酿出的葡萄酒市场价格可以有数十倍的差异。世界各地有着许许多多的葡萄酒产地,可能那里都没有波尔多著名,但同样可以酿制出品质优异、特色鲜明、被消费者喜爱追捧的名酿。产地不能喝,消费者爱喝的是优质的葡萄酒。你能踏踏实实地培育优种,认认真真地酿出好酒,市场一定会认可;而反之,捧着金饭碗饿死的也不是没有。



  二,营销模式?创新?

  早前的新闻有新天国际自爆葡萄酒成本组合,大打价格牌,宣称誓将葡萄酒平民化进行到底;而如今又以过亿资金再推张梁代言广告攻势,上市公司要盈利年报,巨额宣传费用均摊到每一瓶“平民葡萄酒”上,所增加的比例将高达多少?买一瓶新天干红,消费者要花多少钱被强迫“喝”张曼玉梁朝伟?

  印象酒业联手新天开始推出“利乐纸包葡萄酒”,实际是想望可以用以巨额投入作支撑的渗透蔓延式“快餐饮食文化”来“颠覆”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传统美食餐饮文化”。但是在一个崇尚美食、崇尚象征意义酒文化、以谷物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古老文明国家,装在现代化纸包里失去传统葡萄酒全部文化内涵的葡萄汁、酒精、水混合物,能“颠覆”的就只能是几朵“新奇”的小浪花而已吧?

  龙头老大的张裕集团搞搞新意思,借着“酒庄酒”的炒作,弄出个“高档葡萄酒论桶卖”的花样来;权威媒体还推波助澜出演多位名声显赫营销专家的专题诊断。专家结论不明所以,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其实等于零。有人说国外高档葡萄酒都是论桶卖的,不知是否可以举出具体的例子来给点说服力?桶里装的酒是否高档另论,张裕打算如何实施销售?连桶卖,桶算不算钱?回不回收?运输如何解决?消费者那里存放?如何保证质量?存放期限由谁来制定?用什么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取出饮用?装成标准瓶卖,论桶卖的含义何在?限定300瓶一次购买,可否联合购买?可否转售?消费者如何保存?一天喝一瓶,喝完300瓶差不多要一年,一个口味,雷同的配菜过一年?再看张裕组织专门的一对一的营销机构,面对全国发送,还要保证质量(多少天?);只卖两种酒,营运成本将高企得不成比例,且高档葡萄酒内含的深邃葡萄酒文化传播是只讲张裕,还是也为他人作嫁衣裳?靠企业的人脉关系大家分点桶装的“高档酒”喝喝,这恐怕算不上值得惊动众多营销大家和消费群体的“创新营销新主张”吧。

  日前烟台长城进口散酒因泄漏引发了一场企业公关危机,但却看不到“整合”后中粮酒业面目一新的应对团队和有力举措。一方面是营销危机处理和整体营销主张的了无新意,一方面是随心所欲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创新”不断;一个“歪”字都可以说完,倒反不如像西夏王这样的埋头做点实事来的有意义的多。

  要想改变目前葡萄酒业不太健康的现状,恐怕“学习”比“创新”要重要的多。要学习葡萄酒这个载体及其内含的基本常识,要学习中国酒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社会依托,要学习认清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高科技社会里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欲望,要学习真正站在消费群体的立场上来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营销思路。

  在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营销发展中,消费群体的理性消费认知和精神感受欲求,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生产企业自产自销的落后瓶颈必将被打破,各具特色产品共同繁荣的局面将进一步得到发展,第三方独立的市场营销商群体必将成为联结各方的主流纽带。

  歪市歪事的转变需要的是健康的心态,企盼的是健康的未来。行业快乐,消费者也会感到快乐;行业健康,市场和消费群体也就会得以健康和发展。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