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空壳奶粉”事件折射名牌乳品软肋

“空壳奶粉”事件折射名牌乳品软肋

近日在安徽阜阳发生的“空壳奶粉”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谴责,由于产品品质的严重低下(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远远低于国标),致使营养食品变成了“杀人”食品,这是乳品行业的悲哀。在反思行业道德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在中国城市市场,名牌奶粉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已经拼得黔驴技穷,而在中国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却到处充斥着如此低劣的婴幼儿奶粉,是它们铺货铺得好呢,还是大品牌留出了空隙,给它们以可乘之机?此时我们更多的品牌奶粉是不是应该做一下检讨,农村市场到底做得够不够?

  利润不足是大企业产品在农村市场的软肋

  目前在我国农村市场,杂牌、假牌乳制品的铺货率要远远好于大企业的名牌产品,不只是奶粉,液态奶也是。前两年广东中山等地生产的“冰牛奶”曾经火爆一时,一箱牛奶才卖十来块钱,产品品质低劣可见一斑,但是因为价格便宜,农村走亲访友带着也合适,尤其是产品调的口感酸酸甜甜,极受小孩子们喜欢,至今仍在部分农村市场热销。农村消费者没有城市消费者那么理智,价格比品牌对他们的驱动性更强。所以,这样的产品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份量重、价格低,消费者爱买,经销商也愿意做。

  对于经销商来说,比价格更吸引他们的是利润。有经销商透露,在阜阳发现的劣质奶粉出厂价才4、5块钱,一批商出货价6、7块钱,二批商出货价8、9块钱,到终端零售可以卖到10元以上,其中有一家奶粉甚至卖到零售价19元/袋。从厂家到经销商再到终端卖场都有利润。而这一点是名牌奶粉的软肋,拿国产奶粉三鹿来讲,一批商一袋才赚0.5元,到了二批、三批、终端,几乎不赚什么。高价位的洋奶粉也是如此,据悉多美滋奶粉一批商29.4元进,31元出,1.6元的差价全国一片透明,谁也加不上价儿,这样的产品农村经销商最不愿意代理。而另一类品牌,像南山这样的二类名牌近两年在农村市场进展得特别快,原因就是它们在各个环节都给经销商留出了利润空间操作市场,虽然价位比一类名牌要高,但商家引导得好,消费者也买帐。总之,利润不足是导致名牌奶粉在农村市场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长期下来,使得它们的铺货率不如杂牌低价奶粉,在有的地方甚至慢慢退出市场。

  名牌乳品抢占农村市场,期待合适产品出现 

  既然“利润不足”是农村市场名牌奶粉卖不过杂牌奶粉的主要原因,那么名牌奶粉能否生产一种专供农村市场的产品,不让它在城市市场流通,把利润直接配给县级以下的经销商和零售商,以激发他们的销售积极性呢?笔者把这个问题与几位经销商朋友交流了一下,他们说其实有许多企业也在这么做,去年完达山就出了一款专供农村市场的产品,但是从地级市场流通下来就乱了套,窜货导致预定价格无法执行下去。名牌牛奶做农村市场的情况也是这样,缺乏一种合适的产品,既能保持较高利润,又能解决保质期短的问题。目前长保质期的利乐包产品已经向农村市场渗透,它的利润可以,但价格较高,消费群体有限。百利包牛奶的价位虽然合适,但保质期只有一个月,风险太大。许多经销商建议,如果能发明一种包装,让百利包的保质期延长至三个月,就可以迅速风靡农村市场,把“冰牛奶”这类低劣产品挤出市场。

  “低价奶粉冲击、高价奶粉降价”是历史遗留问题

  实际上,农村市场名牌奶粉受低价奶粉冲击的现象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1997~1999年三年间,随着国内奶粉消费市场的激活,低价假冒伪劣奶粉开始大量泛滥,一度成为奶粉历史上的打假阶段。从那时起,低价奶粉就对高价名牌奶粉不断地产生冲击,迫使高价奶粉靠降价来与它们竞争市场,但越降越没有利润,只好把主战场转移城市市场,因为在那里需要更高的终端费用,低价奶粉不占优势。如果说当时的低价奶粉是受市场需求的刺激而迅速膨胀的,那么如今的低价奶粉就是受利润的驱使而滋生的。客观市场允许它们存在,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

  名牌奶粉该不该借此做“事件营销”

  对于“空壳奶粉”事件的发生,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名牌乳品进行“事件营销”的绝好机会,可以借一些“品质保证”、“诚信联盟”等公关宣传活动,宣传产品的性价比和功能性,抢占农村市场货架,强化品牌在农村消费者心目中的“优质”形象。不过,事件发生两周来,只有新希望乳业一家于4月25日在四川成都进行了“诚信宣言”:表示坚决向不法厂家和经销商宣战,保证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优价的奶粉!其它企业尚无动作。也许是大家担心“事件营销”的时机不成熟,怕事情刚刚发生就马上澄清自己,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也许是连自己都没有信心100%保证产品品质的安全,因为在阜阳地区查封不合格奶粉时,就曾出现过某些知名品牌的名称,后不知什么原因又被澄清。如果真是这样,无论怎样的机会对中国名牌奶粉来说也算不上机会了。

  原载:《糖烟酒周刊》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