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凯下一步
如果在柯达(Kodak)的新闻活动中发放乐凯的胶卷,这简直就是不能容忍的错误!而在10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近160名记者都拿到了两种品牌的胶卷——柯达和乐凯。当天,柯达与乐凯宣布联姻。
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乐凯董事长杜昌焘和柯达首席执行官邓凯达(Daniel Carp)见证了这个时刻。柯达以1亿美元的现金和提供一套用于彩色产品的乳剂生产线,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并承诺不吸纳市场流通股;同时,柯达承诺向乐凯转让技术及更新设备;双方合作后,乐凯将继续生产和销售乐凯品牌的产品;合作期限为20年。
作为国内感光行业唯一的幸存者,乐凯走上了合资的必由之路,而乐凯对外合作的“三原则”——保证乐凯品牌、控股权和自主经营权得到柯达的尊重;对于柯达而言,在富士、柯达、乐凯三方的角逐中,柯达将乐凯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并将中国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刷新至70%。
虽然肩负民族工业的旗帜,手持政策支持的利剑,但乐凯的民族工业振兴之路并不轻松。在过去的三年间,乐凯的利润持续下滑。2000年,乐凯胶片的净利润是2.1亿元,2001年的净利润为1.39亿元,2002年更是下挫至1.24亿元,今年上半年,乐凯胶片只实现净利润4846万元,比去年同期又下降33%。
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商业困境。除了合资,乐凯似乎无路可走,然而,与柯达的合资似乎并没有解决乐凯面临的问题。
技术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筹码。在双方的协议中,柯达承诺将持续转让柯达的生产技术,以生产出世界级的彩色产品,乐凯为此支付相应的技术使用费,同时,柯达提供资金用于改善乐凯现有的片基和涂布生产线及赠送一条新的生产线。
核心的问题在于,柯达能否向乐凯提供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生产线?乐凯能否得到柯达的感光材料配方,这将是乐凯提高产品质量的制胜之处;而在双方的合作中,柯达仅持有乐凯20%的股权,这可能会成为柯达向乐凯提供核心技术的障碍——在一个没有控股的合资企业中,柯达提供一流技术的“动力”并不充分。然而,“如果没有提供核心的技术和设备,乐凯还是无药可救”。
在摆脱亏损局面和发展数码业务的双重压力之下,1亿美元的现金可以满足乐凯的一时之需,但乐凯仍然需要持续发展的动力。柯达冲印店在中国已经有8600家,而乐凯的冲印店仍然不足百个,而双方的合作计划中却并未涉及渠道方面的合作;而在公司的管理上,坚持公司经营权是乐凯的三原则之一,虽然乐凯最终如愿,但硬币还有另外一面——如果柯达放手乐凯对于公司的管理,那么乐凯如何能够从合作中学习并提高管理水平呢?
更加不容乐观的是柯达向数码转身的困难。虽然柯达经常引用这样一组数据:中国人均胶卷使用每年0.15卷,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0.5卷——以此来表明中国胶卷市场的诱人前景,然而,最近的一项业内调查表明,中国的胶卷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在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这类城市中,在过去的一年中,数码相机的销售增长率接近20%,这就意味着,柯达赖以生存的市场正在以接近20%的速度向数码转身。
不仅是中国市场,柯达全球市场都受到了数码的冲击,柯达正在经历公司百年历史上的重大转型——向数码转移,而在中国市场,柯达在数码领域明显落后于富士,很难想像,未来柯达在中国市场的数码艰难转型会拽上乐凯——帮助乐凯实现向数码的转型,这一点在双方的合作协议中并没有体现。
一个公司显然不能指望一次合资就解决百病,但乐凯绝不能仅充当填补柯达中低端胶卷市场空白的角色,乐凯应该不是仅此而已。
原文发表于《环球企业家》2003年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