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卫通新战略
凭什么入局?
张海南要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简称“卫通”)建成一流综合电信运营商的企图看来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自8月初以来,市场上频频传来中信陆续将旗下电信资产注入在港上市公司21世纪通的消息,更有知情人士透露,最令卫通眼红的“奔腾一号”骨干网络也已经包含在中信的注资计划中。9月初,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孔丹公开承认,“可能要调整与卫通的合作方式”,业内猜测,这意味着中信与卫通合作发展全面电信业务(包括固网)计划的失败,而拥有天空通信优势和牌照资源的卫通与拥有优质地面骨干网的中信的合作,曾被公认为必将深刻影响目前基础电信领域“5+1”的市场格局。
卫通被作为“5+1”格局中那个特别的1,表面上看,是因为其业务过于单一,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都远不及其他运营商——这种差距已经大到了令业界质疑卫通占用一个基础电信运营商名额是否合理的程度。在今年初的集团工作会议上,总经理张海南强调了卫通的多元化战略和天地一体的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卫通由单一的卫星通信运营商向综合电信和信息服务商转变的企图也首次被公然昭示于天下。这不能不说是张海南对上述质疑的回应。
近年来,光纤和地面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固然冲击了卫星通信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但卫通的好日子似乎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有350个员工的卫通近年的年业务收入仍然达到了8个亿。
“卫通的优势在于政策。”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任陈育平认为,目前看来,一些特殊的通信需求还必须由卫星来完成,像救援、远程教育、越洋传输以及敏感的军事应用等。这种特殊地位使卫通成为一个必须生存下去的企业,国家不会不考虑到卫通的种种“困难”。
作为卫通集团核心企业的中国广播通信卫星公司(简称“中广卫”)十几年来一直得到国家的大力政策倾斜和扶持。在国内拥有卫星信道出租业务经营许可的仅有的3家卫星公司中,中广卫和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简称“东方卫星”)都已是卫通的成员企业,卫通在国内卫星通信市场上惟一的竞争者只剩下鑫诺卫星,而这家主要是航天科技集团背景的公司,不论在星体资源还是牌照资源上,都远不能和卫通相比。卫通不仅已拥有我国仅有的3张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2张,而且,其旗下的中宇通信公司还是国内惟一拥有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牌照的经营者。
很显然,卫星通信,这个因为技术和业务的特殊性而受到国家政策庇护的领域,成为了足以令卫通在这个“江湖”里进退自如的根据地。在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所的杨子真所长看来,凭借这样的优势,卫通应该从容地对它的发展战略作科学的决策。然而,事隔半年之后,有关卫通新战略的种种质疑就已不绝于耳。
怎么出招?
卫通涉足江湖的第一招是IP电话业务。2003年3月21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卫通向全国拓展的开始,卫通打算在今年完成全国150个城市分公司的建设。这些分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就是IP电话,经营方式是租用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地面资源,做自己的IP电话卡。然而,这正是卫通从事IP电话业务最引人争议的地方。
1999年兴起的IP电话业务确实曾经成就了众多电信公司,尤其是吉通公司。然而,正是因为吉通在全国开展IP电话业务所用的中国金桥网是一个主要靠租用线路组成的网络,在IP电话业务好的时候,固然赚了钱,但业务不好的时候,高额的线路租用费,成了吉通的大包袱。IP电话的强劲发展在逼迫电信公司利用假IP电话来与其他运营商竞争的同时,也使其不惜在互连互通方面压制其他运营商。在国内,有关吉通、联通、铁通等运营商的IP被电信卡脖子的事并不少见。据中广卫市场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在卫通的筹建期,有关互连互通的问题已经让卫通大伤脑筋。很多分公司已经完成了机房的装修工作,设备也安装完毕,可是原本一两天就能解决的与电信互连互通的市话网中继线却一直不能进入卫通的机房。
由于与中信合作未果,没有全国网的卫通选择了向中国联通租用一个全国的VPN网来实现各地分公司的互连,以构建自己的IP电话网。之所以不用自己的卫星系统来组网,一个方面是因为卫通有限的卫星资源还不足以完成全国这么多分公司的网络互连;另一个方面还因为卫星链路作为IP语音的承载网,语音质量也得不到足够的保证。显然,卫通完全靠租用来建全国网的做法比吉通当时的情况还要糟糕,这样高成本地经营目前利润已大大下降的IP电话业务,前景堪虞。
在各种电信业务中,移动通信市场无疑是目前最诱人的一块。张海南很看重的移动通信业务是其第二招,卫星移动通信也正是张海南在公司战略中列出的5大业务之一。
卫通近日进行了移动通信领域800MHz数字集群网络的小范围试验,但技术界人士表示,数字集群技术虽不算落后,与3G的大方向却并不一致。
而且,移动网的建设是一笔巨大的投资,资金将是卫通的头等难题。据专家介绍,一个只有4个县市规模的地级市,建一个移动网的投入大概就要2个亿,建全国性移动网的资金投入对卫通这样的小运营商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即便融资得以成功,在巨大投资的基础上,数字集群手机也不可能有像小灵通一样大众化的资费标准。因为小灵通网是建在原来的固定电话网上的移动终端,成本很低。而卫通的移动网却要建在一个原本为零的基础上。最后,互连互通问题一样会困扰卫通的数字集群手机。新网通集团在南方以巨大的投资苦心经营了一年多,却因互连互通问题,小灵通依然无法出售。
无疑,卫通需要好好考虑的是,苦心筹备几年后,移动市场还有多少用户可供争取?增量竞争到那时已变为存量竞争,而卫通会拿出什么样的好东西来参与存量竞争呢?
先练内功?
多年来,卫通显然慢慢将自己定位到了替光纤通信和蜂窝移动通信填补“缝隙”的角色上。现在,张海南希望卫通能突破这种“拾遗补缺”的角色定位。有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卫通来说,这是聪明的想法。尽管国外的卫星运营商在国内经营卫星业务暂时还没有可能,但却不能排除国家会给国内其他公司增发新的卫星通信运营牌照。即便是在传统的VSAT通信的转发器出租领域,卫通也已经面临着很强大的竞争。卫通不可能永远凭借垄断地位高枕无忧。
只是,卫通或许需要重新考虑其发展战略。电信研究院的杨子真认为,“卫通的发展战略要充分利用其特有的卫星资源和技术优势,否则,卫通很难与其他的运营商竞争。”杨的看法代表了多位业内专家的意见。鑫诺公司的一位技术专家则说,卫通的合理选择是从卫星技术拥有发挥空间的业务领域慢慢向地面渗透,而不是直接与其他的运营商正面交锋。这位专家认为,卫通选择在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和国际专线领域开展业务的做法显得更为合理,而蒸蒸日上的卫星导航定位(GPS)技术的市场应用则可能很快成为卫星通信企业大显身手的领域。
在电信研究院的专家们看来,卫通目前最首要的问题,除了对新业务的科学定位,就是加快企业改制和融资的步伐。这两方面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清晰而令人信服的业务定位,卫通的融资难度会很大。在目前上市显得遥遥无期的时候,与国内外的运营商进行合资合作被认为是有效的变通融资方式,但卫通在企业运营机制和内部管理上的问题会降低企业存量资产的价值,增加合资合作的成本。分析人士认为,卫通与中信合作的障碍就在于卫通企业改制与资源整合的不力。
事实上,在以中广卫为核心,捏合5家企业组成卫通集团后,整个集团目前并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公司架构,几大成员企业依然各行其是。尤其是东方通信卫星公司,由于卫通和中信在其中各占50%的股份,使得卫通至今仍以租用的方式使用这家成员企业所拥有的中卫一号卫星。数日前,记者就有关卫通集团目前企业改制和资源整合的现状和设想的话题向卫通有关部门联系采访,但遭到婉拒,理由是“有关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不便公开宣传”。
似乎卫通还没有习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来自市场的竞争。诚然,现在的卫通既能悠闲地享受身处“江湖”之外、衣食无忧的泰然,又能远远地将手伸到你死我活的江湖争斗中去悄悄地挤占一片自己的领地,但这样的好日子还会长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