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营销 - 价格,企业利益的标签!

价格,企业利益的标签!


    价格是营销要素中最为敏感的因素,由于在4P营销组合要素中,只有价格是直接表明企业收入多寡的要素,因此我们常常说:“价格是企业利益的标签!”从传统经济学的观点看,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不能随意改动。然而从现代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价格只有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接触过的企业中,许多企业对价格的认识仍很初级,甚至在定价时仍以“成本+税收+企业期望利润”的方式制定,完全不顾消费者所能承受的心理价位,也没有考虑价格对中间商、合作者的影响,更不用说考察竞争者的状况。事实上,价格并不仅仅表现在零售价、出厂价(也有叫供货价)等数字上,完整的价格概念应该是一个体系,一个合理的定价策略不仅要有利于促进销售、获取利润、补偿成本,也要考虑消费者、中间商、零售商等营销链条中各相关企业与个人的接受程度。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企业因为定价的错误导致整体营销的失败。在此,我们希望能根据我们的一些经验,就价格体系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与您共同探讨。

改变定价的观念:

    在我们为企业进行营销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在产品定价时到市场上考察竞争对手价格的企业占44%,而去研究消费者、进行消费者价格测试和调研的不足10%。大多数企业定价是以企业自己的最大利润或期望利润为出发点,以

    综合成本+期望利润+税收的大公式进行定价,最多再参考一下竞争产品的定价。成本和客户可接受的最高价是定价时需要考虑的两个首要因素,企业不能做亏本买卖(售价不能低于成本)是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但一厢情愿也绝对是行不通的。那么一个合理科学的价格到底应该由谁作为出发点?是企业的生产部门还是营销部门,是物价局还是消费者?整合营销传播的观点中4C对价格这样描述:忘掉价格,而要看消费者能够为该产品支付的成本是多少!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考方式,并不是让你随时准备把厂里的设备卖掉转做它行。这里面至少有两层含义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在正式上马一个产品之前,如果仔细核算后得出该产品的成本是90元,结果通过调研下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位最高也只是90元,超过就没人或很少有人会买,那么这个产品还做不做?我们认为如果没办法大幅度降低成本,干脆别做;第二:如果一个产品的成本价是10元钱,结果通过调研得知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价位是100元,那么定什么价格呢?我们认为还是定100元(国家对价格进行限制的行业和产品除外)。别忘了,高品质量的产品加上低档次的价格等于低质量的产品形象,我想谁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好产品让别人认为是个“孬种”,更何况企业经营的终极目的是获得利润,该赚的钱不去赚也决不是一个理性经营者的选择。也就是说,企业产品价格的出发点事实上在消费者那里,因为只有消费者才够成了需求,只有消费者接受,产品才真正的实现了价值。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是对以往定价的观念上的改变,也是定价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消费者决定需求,而需求是产品定价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确立了以消费者为出发点的定价观念,就要针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测试和调研。一般来说,在调研中应该出示产品的包装,样品的展示或产品试用,同时将产品的核心价值、服务都清晰的传递给消费者。在对价格的确定程序中,应该给消费者较大的范围进行选择,以便了解消费者真实的心里活动。在选用调研方法时,应该尽量采用问卷调查和消费者座谈相结合的方式,以便获得较为真实的和全面的意见。

  价格是一个体系:

    尽管定价应该首先考虑到消费者,但并非消费者接受的数字就可以直接定为零售价,因为,价格不单单和消费者有关。在整个营销活动中,价格涉及的要素和资源还有很多。到底什么是价格?怎样理解价格?价格是零售价、出厂价的两个单一数字吗?事实上,产品价格是一个体系,它和企业的规模、综合实力、核心技术(技术壁垒)、行业地位、研发能力与速度、品牌积累,企业所采用的渠道模式、终端模式、市场期望、行业特点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确定产品价格是一项系统工作而不是简单地确定几个数字。

  影响价格的八大要素:

    品牌与价格:有人说:“名牌代表高价”,这句话体现了品牌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同样质量的一双鞋,普通的厂家卖50元,贴上耐克的商标可能就卖500元,而且还比50元好卖!因为消费者除了得到鞋以外,还得到了附加值,比如气派、身份、地位等等。因此,假如你是一个知名品牌的新品上市,定价时就可以把无形资产加到价格里。反过来,如果你名不见经传,就别和人家名牌相比也定个高价。

    核心技术与价格:产品的核心技术是企业最大的竞争资本,假如企业的核新技术始终领先,不能复制,你的产品就可以定为高价。比如景德镇的特殊工艺瓷器,核心技术在某个人手里,人家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别人没法复制,价格的制定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技术。假如你的核心技术并不是独有的或没有突出的优势,定价时就不必考虑技术的价值。

    行业地位和价格:问:“一只800磅重的大猩猩在什么地方睡觉?”答:“它想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行业里的垄断者占据着营销中任何要素的主动权。事实上,一个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其产品价格有着重要的关系,比如:微软的产品定价就可以更为主观的考虑其产品的市场定价,因为它是行业领导者。但如果你是行业的追随者,就要考虑和领导者进行比较,而不是考虑自己的行业地位体现的零售价是多少!

    行业特点和价格:每个行业有着不同的利润分配原则,因此在定价时必须按照行业的利润分配规律定价。例如:饮料的批发商在每瓶饮料上可能只赚几分钱就可以满足。但在保健品领域,经销商没有20%的利润空间,根本就不会被激发。一件成本为40元的产品,在小家电领域,采用做直营的方式进行市场拓展,定价100元就可以保证较好的利润。但如果是医药领域,这样的利润空间就明显不足。要考虑到现有的“以药养医”的体制现状就会明白,企业必须留给医院较大的利润空间。

    渠道模式与价格: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实力去做直营,而要借用中间商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合作完成产品的流通,因此,定价就不得不考虑分销通路中的各个资源要素。如果企业开发中间商,甚至在渠道开发上采用长渠道模式,就要考虑每一级中间商的利润。因此,价格不仅仅是供货价和零售价,还包括:一批价、二批价、三批价、终端价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价格是一个利益体系,要通过整体的协调,兼顾每个要素的利益分配。

    竞争对手与价格: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领域,企业定价不得不参考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企业制定好价格后,也要关注竞争者的反应。比如同类产品的定价采用跟随政策(即相同品质的产品比对手定价略低),那么对方会不会迅速降价或者大规模开展让利促销,企业应该做出何种对策?

    企业的目标与价格:1996年,中国第一次彩电的价格战是长虹率先降价引起的,长虹为什么要降价。因为它当时的目标是达到垄断的地位。当时长虹彩电的市场份额是25%,它想提高到27%。(27%是国际公认的市场垄断点。)因此,产品的价格和企业的目标有着较大的关系,企业的产品投资是短线行为还是长久经营,是紧紧跟随领头者还是做行业垄断者?这些都影响产品的价格策略。

    成本与价格: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总是可以向同行说“不”,因为降价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轻松,除非是那些在成本上有着绝对优势的企业。

    了解了影响价格的因素,就可以综合的为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产品的定价和管控原则:


     制定价格体系的步骤:

    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确定企业的目标,即-是做行业的挑战者、领导者还是跟随者。
    根据产品的特点、核心技术优势、核心价值、竞品状况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做长线产品还是短线产品?(这决定了产品的盈利目标!)
    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价格测试和调研,把握真实的需求和消费力。
    对行业的渠道体系的利润分配状况进行调研,根据行业的特色制定分配体系。
    核算成本,综合消费者、渠道利润分配体系、企业目标、产品定位制定整个的价格体系,包括:终端零售价,出厂价,一批价、二批价、三批价等。

    价格的管控原则:

    为什么有时候消费者在终端能以出厂价买到产品,而企业的同一个产品在不同的终端的价格不一致,或者会出现有些经销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的现象。其实,这些情况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因为许多企业不重视价格的管理(或者没有意识到价格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乱价、窜货、价格“穿底”等现象的发生,这些行为,严重的伤害了企业的信誉,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价格管理对于渠道的管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企业产品的零售价的定价应该保持市场的一致性,即在所有的终端零售价统一,企业应该要求所有经销商遵守这个规则,并严格管理,否则予以重罚。这样,就可以避免终端的乱价现象。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终端,如:超级卖场,可以适当的放低价格,但要严格管控,及时掌握信息。

    对于中间商价-即一批、二批、三批的价格,应该规定一个合理值,并予以指导,但一般不做死规定,同时也不放任自流。在企业了解自己价格底限的前提下,采用较为灵活的供货价机制,利用返利、明扣、暗扣等多种形式激励经销商。尤其注意以年度为单位的返利政策要有力度,以“利益和风险并存的原则”进行经销商价格管理,要大力扶植和帮助一级经销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价格管控和激励指导,并及时了解经销商和市场信息,才能避免窜货等情况的发生。

    当然,价格的管控说到底还是厂商协作,互相推进,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建立紧密型战略联盟,厂商才能真正合作愉快。

  降价不是唯一的办法!

    近年来,价格战恐怕是营销领域最热门的名词之一了,从郑州的亚细亚挑起商场的商战到VCD价格战、彩电价格战,直到掌上电脑的价格战,我们的耳边似乎每天听到的就是“降价!降价!”固然,产品降价说明竞争下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市场化,消费者、老百姓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实惠。但,对于降价的企业来说,降价到底是福是祸?企业降价的目的是什么?降价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我们认为,降价同样是企业的营销策略,假如降价所能得到的收获比降价引起损失更大,那么企业就应该降价,反之则不然。

    合理的降价是因为充分的理由:近几年,价格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莫过于彩电、VCD、IT产品等行业。为什么企业不断的降价,但发展的势头还是看好呢?那是因为,许多企业并不是在打价格战,而是产品价格的自然回归。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降价的产品已经到了产品的衰退期,(比如某些型号的手机,20寸的彩电等等),而时下流行的产品依然保持高价位。但从销售状况上看,降价的产品的销售额是远远小于新品销售额的。因此,降价并不一定是在打价格战。

    其次,降价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利润,事实上,即使在“硝烟弥漫”的VCD市场,厂家依然保持着可观的利润,因为原料、技术、产品规模化等因素致使成本的降低,企业降价仍然可以承受。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目的,仅仅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而盲目的降价,对企业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应对行业竞争者的降价,仓促应战,甚至在零利润的情况下苦苦支撑,将会陷入价格战的怪圈。

    降价不是应对竞争的唯一方法,在营销中,应该采用更多灵活的机制应对竞争,坚挺价格。

  给你一些涨价的理由:

    为什么可口可乐的价格始终如一,因为“喝出真精彩”的感觉你无法在其他的饮料中得到。为什么“中华”香烟、“红塔山”的价格不降反而涨,因为他们的价值核心就是品牌内涵。长期不断的积累品牌,就会得到品牌增值的回报。

    尽管今天的彩电价格已经非常低,但一款大屏幕、液晶屏的彩电仍然要十万元以上的价格才能买的到。并不是因为它的成本特别高,而是因为它是技术上最为领先的产品。技术领先,你可以对降价说不!

    最早开发掌上电脑的并不是商务通,但1998-1999年,商务通的价格一直最高,保持了较大的利润。那是因为恒基伟业把掌上电脑的消费群定位到商业人士。这说明,概念创新,定位正确,一样值钱!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降价不是应对竞争的唯一办法,我们还可以在产品的概念挖掘、服务、品牌积累、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保持价格的坚挺。

   (上海联纵智达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由中国著名实战派营销专家、“中国第一打工仔”何慕先生担当公司首席顾问,公司主要成员张明辉、蒋云飞、荣林、许瑞、周嵩等,均来自市场营销实战一线。我们的服务宗旨:“实战、实际、实操、实效”,“为客户创造利益是我们的天职!”。详情请登录联纵智达网站:www.1chinapower.com,联系E-mail:home@1chinapower.com,电话:021-54641673,64940106,13817366809)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brotherfly@21cn.com 



欢迎您就此文发表观点,与作者和更多的读者交流,请将您的观点写入本页评论处。
本站文章来源标注“本站原创”或“首发原创”字样均为本站作者原创文章,任何网站或媒体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果您希望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谢绝转载。

企业营销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营销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