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设大厦“诱饵”忒招人
———“德泰嘉业”是怎样诈骗求职者的
春节长假刚过,北京市朝阳区警方就接到举报:北京德泰嘉业公司以合法身份为掩护,长期诈骗求职者钱财,而且数额巨大。接到举报后,朝阳警方迅速组成专案组,经过一个月的全面侦察,将该诈骗团伙一网打尽,谢君洋等9名犯罪嫌疑人被一并抓获。
谢君洋,黑龙江人,今年24岁,来北京前无业,曾接受过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培训和职介工作培训。谢曾做过短期的职业介绍工作,因收入低而放弃,转而到北京打工。他在求职过程中曾多次遭到黑职介的欺骗,但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而是滋生了“别人可以骗,我也可以骗”的思想。
2004年8月,谢君洋注册成立了“北京德泰嘉业公司”,其后陆续又注册了3家分公司,开始从事非法的职业介绍工作。据谢君洋交代,他们每月花费1万元办公房租金和广告费用,而从每一位最终签订协议的求职者身上最少也要骗得700元,一个月有300多人受骗。这几家公司的负责人均是他的亲戚或朋友,他们的手法就是把求职者在这几家公司里面介绍来介绍去。该公司还规定:每签一人,公司的接待员可拿到10%的提成。为此,接待员总是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来欺骗求职者。
据警方调查,谢君洋仅仅凭借“德泰嘉业”数月的行骗所得,就全款购买了3辆豪华轿车,一辆新款奔驰s320、一辆宝来和一辆捷达。此外,还购买了高档住房两套,价值200万元。警方破案中核实的涉及德泰嘉业的案件达60余起。连日来,陆续有超过200人向警方报案,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找到数十名被“德泰嘉业”骗过的事主,其中既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相当数量的本市下岗人员。他们受骗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无法抵御其“表面的正规”和“优厚的待遇”。
“德泰嘉业”施用了哪些骗人的招数呢?
骗术一:假造优厚条件,大打攻心战。
“德泰嘉业”往往是在报纸上以中高档写字楼“装修、调整”等名义招聘司机、总经理助理、接线员等,让人误以为是大厦招聘。有人上门,不管应聘者条件到底如何,总会告诉他非常适合这个工作,而且根据市场上该类职业平均工资的1.5倍许给求职者,让他们心动不已,欣然入局。
此时,公司开始收取100元“建档费”。随后,公司又号称因生产外国品牌化妆品、经常做进出口生意等,根据应聘的职务不同,要收取1000元至数千元不等的“保证金”。若应聘的是司机,公司还会称7天后可将公司的车开回家,并以此要求事主再交纳3000元到5000元的“保证金”。
今年1月,四川籍打工者王某来北京找工作。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北京德泰嘉业“因大厦内部调整”急聘司机的广告,觉得自己的条件符合该广告的要求,于是就到德泰嘉业应聘。
进入该公司后,王某原先存有的谨防上当受骗的心理防线在刹那间松懈了下来。这是一个装修得相当豪华的办公区。用王某的话来形容就是,像极了电视里的五星级宾馆,各种人性化的设施应有尽有。他当时想,这么高档的地方怎么也不可能是黑职介。在这里,王某受到了相当热情的接待,工作人员又是端茶,又是递水,还和王某聊起了家常。这样一来,王某完全放松了警惕,更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好的应聘机会而感到高兴。
在听取了他的简介后,接待人员对王某的自身条件大肆夸奖了一番,并当场表示他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决定聘用他,并且让他在办理好相关手续后,第二天就上班。正在王某高兴的时候,该接待人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您的条件这么好,干司机一个月只有1500元工资,太可惜了。不如再兼职做总经理助理吧,这样每月可以再多挣3500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美事,王某已然被冲昏了头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随后,在接待人员的“诱导”下,王某先后向该公司缴纳了“报名费”、“保证金”、“服装费”等各项费用累计达5800元。此刻王某也不放心地询问为何要交这么多钱,但被告知,这一切都是按规定办事,如果不交,将不被聘用。想想好不容易找得一份这么好的工作,王某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骗术二:签“合同”以稳定人心。
在收钱的同时,该公司与求职者装模作样地签订了一份“服务协议书”。然而,该协议书并不是劳动合同,只是写明“德泰嘉业”为求职者提供“推荐工作”的服务。意思就是说我只负责给你推荐工作,至于你最后是不是被单位录用我就不负责了。其协议书还写明:“乙方遇到特殊情况,本人主动提出终止服务的,甲方可根据为其服务的情况按服务费的10%-30%退款。”北京物资学院劳动法教授(律师)宫晓梅指出,这份合同显然是在偷换概念。求职者缴纳的费用本是参加该工作后才会发生的费用,签了合同自然应该确保能得到这份工作。但这份协议书和双方承诺的事实是存在很大出入的,根本就是两个事实,因此求职者是不能够签的。然而,不懂法的事主太不想错过好工作,对于协议的内容并不会认真阅读、仔细琢磨,这就使自己不知不觉中了黑职介的圈套。
河南籍民工小赵告诉记者,他就受骗于这种虚假的合同。该公司提供的工作真的很诱人,但是要缴纳高额的费用,这曾让小赵犹豫过: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万一要让中介欺骗了怎么办?这样的事情电视里可是没少报道啊。接待人员显然是看懂了小赵的心思,随即拿出了上述的 “服务协议书”,并向他表示,你交了钱,我们会和你签这份合同,有了它作保证,你就可以放心了。对合同法一窍不通的小赵,仔细看了两遍,也没有看出破绽,最后中了招。
骗术三:“对也是错”,通通不符合要求。
在签订协议后,公司会通知应聘者,已推荐其到某大厦的公司“实习”。当应聘者前去该公司时,通常情况是对方只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无论求职者的回答正确与否,均被告知不符合要求,不能被聘用。记者的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在面试后被留了下来,但最多干了一个礼拜就被辞退了。
“丢”了工作后,求职者免不了向对方追讨应聘时缴纳的各项费用。他们认为:你既然不用我,那我缴纳的费用就要如数退回。然而,收钱的和面试的是两家不同的公司,因此他们往往会被告知:“谁收你的钱你找谁去。”而当找到“德泰嘉业”时,该公司会拿出协议书指着最后一条,不退费。有的求职者感觉上当,又辩不清道理,只好自叹晦气;有的求职者执著地追讨,该公司便露出凶残的嘴脸,找打手对其进行威胁乃至殴打。
上面提到的四川打工者王某签了协议书的次日到公司“上班”时,该公司在简单询问了他几个问题后,便告知他所持的驾驶执照为外地本,不符合该公司要求,不能办理上岗证,不能录用他,被退回。德泰嘉业公司继续承诺为其找一份工作。但在随后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王某的工作总是没有着落,这时的他才恍然大悟。他多次要求退款,遭到了德泰嘉业雇佣打手的殴打。
善良的人们啊,当你求职的时候,不管心情多么急切,都要擦亮你的双眼。
短评
警惕黑职介变脸
在人们的印象里,黑职介往往办公条件简陋,为了躲避检查,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德泰嘉业这家黑职介则不同,他们有着华丽的外衣,如:办公租用的是高档写字楼,并长期在北京一些主流媒体上刊登招聘广告;在收取高昂的管理费、证件费、服装费、押金的同时,装模作样地同求职者订立合同协议后,又将求职者推荐到其下属分公司去上班。然而,披着羊皮的狼,终究还是狼。求职者所上的“班”,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一星期,最后被以各种借口迅速辞退,而所收取的高昂费用却分文不退了。黑职介的这种变脸,求职者应当警觉,有关部门也要引起注意。
“别人可以骗,我也可以骗”,谢君洋从受害者堕落成害人者的经历也是发人深思的。我们在规范劳务市场、打击黑职介的过程中,是否也应当更多地关注,究竟是什么让黑职介“前仆”而“后继”,屡打而不绝呢?
春节长假刚过,北京市朝阳区警方就接到举报:北京德泰嘉业公司以合法身份为掩护,长期诈骗求职者钱财,而且数额巨大。接到举报后,朝阳警方迅速组成专案组,经过一个月的全面侦察,将该诈骗团伙一网打尽,谢君洋等9名犯罪嫌疑人被一并抓获。
谢君洋,黑龙江人,今年24岁,来北京前无业,曾接受过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培训和职介工作培训。谢曾做过短期的职业介绍工作,因收入低而放弃,转而到北京打工。他在求职过程中曾多次遭到黑职介的欺骗,但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而是滋生了“别人可以骗,我也可以骗”的思想。
2004年8月,谢君洋注册成立了“北京德泰嘉业公司”,其后陆续又注册了3家分公司,开始从事非法的职业介绍工作。据谢君洋交代,他们每月花费1万元办公房租金和广告费用,而从每一位最终签订协议的求职者身上最少也要骗得700元,一个月有300多人受骗。这几家公司的负责人均是他的亲戚或朋友,他们的手法就是把求职者在这几家公司里面介绍来介绍去。该公司还规定:每签一人,公司的接待员可拿到10%的提成。为此,接待员总是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来欺骗求职者。
据警方调查,谢君洋仅仅凭借“德泰嘉业”数月的行骗所得,就全款购买了3辆豪华轿车,一辆新款奔驰s320、一辆宝来和一辆捷达。此外,还购买了高档住房两套,价值200万元。警方破案中核实的涉及德泰嘉业的案件达60余起。连日来,陆续有超过200人向警方报案,涉案金额超过500万元。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找到数十名被“德泰嘉业”骗过的事主,其中既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相当数量的本市下岗人员。他们受骗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无法抵御其“表面的正规”和“优厚的待遇”。
“德泰嘉业”施用了哪些骗人的招数呢?
骗术一:假造优厚条件,大打攻心战。
“德泰嘉业”往往是在报纸上以中高档写字楼“装修、调整”等名义招聘司机、总经理助理、接线员等,让人误以为是大厦招聘。有人上门,不管应聘者条件到底如何,总会告诉他非常适合这个工作,而且根据市场上该类职业平均工资的1.5倍许给求职者,让他们心动不已,欣然入局。
此时,公司开始收取100元“建档费”。随后,公司又号称因生产外国品牌化妆品、经常做进出口生意等,根据应聘的职务不同,要收取1000元至数千元不等的“保证金”。若应聘的是司机,公司还会称7天后可将公司的车开回家,并以此要求事主再交纳3000元到5000元的“保证金”。
今年1月,四川籍打工者王某来北京找工作。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北京德泰嘉业“因大厦内部调整”急聘司机的广告,觉得自己的条件符合该广告的要求,于是就到德泰嘉业应聘。
进入该公司后,王某原先存有的谨防上当受骗的心理防线在刹那间松懈了下来。这是一个装修得相当豪华的办公区。用王某的话来形容就是,像极了电视里的五星级宾馆,各种人性化的设施应有尽有。他当时想,这么高档的地方怎么也不可能是黑职介。在这里,王某受到了相当热情的接待,工作人员又是端茶,又是递水,还和王某聊起了家常。这样一来,王某完全放松了警惕,更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好的应聘机会而感到高兴。
在听取了他的简介后,接待人员对王某的自身条件大肆夸奖了一番,并当场表示他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决定聘用他,并且让他在办理好相关手续后,第二天就上班。正在王某高兴的时候,该接待人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您的条件这么好,干司机一个月只有1500元工资,太可惜了。不如再兼职做总经理助理吧,这样每月可以再多挣3500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美事,王某已然被冲昏了头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随后,在接待人员的“诱导”下,王某先后向该公司缴纳了“报名费”、“保证金”、“服装费”等各项费用累计达5800元。此刻王某也不放心地询问为何要交这么多钱,但被告知,这一切都是按规定办事,如果不交,将不被聘用。想想好不容易找得一份这么好的工作,王某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骗术二:签“合同”以稳定人心。
在收钱的同时,该公司与求职者装模作样地签订了一份“服务协议书”。然而,该协议书并不是劳动合同,只是写明“德泰嘉业”为求职者提供“推荐工作”的服务。意思就是说我只负责给你推荐工作,至于你最后是不是被单位录用我就不负责了。其协议书还写明:“乙方遇到特殊情况,本人主动提出终止服务的,甲方可根据为其服务的情况按服务费的10%-30%退款。”北京物资学院劳动法教授(律师)宫晓梅指出,这份合同显然是在偷换概念。求职者缴纳的费用本是参加该工作后才会发生的费用,签了合同自然应该确保能得到这份工作。但这份协议书和双方承诺的事实是存在很大出入的,根本就是两个事实,因此求职者是不能够签的。然而,不懂法的事主太不想错过好工作,对于协议的内容并不会认真阅读、仔细琢磨,这就使自己不知不觉中了黑职介的圈套。
河南籍民工小赵告诉记者,他就受骗于这种虚假的合同。该公司提供的工作真的很诱人,但是要缴纳高额的费用,这曾让小赵犹豫过: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万一要让中介欺骗了怎么办?这样的事情电视里可是没少报道啊。接待人员显然是看懂了小赵的心思,随即拿出了上述的 “服务协议书”,并向他表示,你交了钱,我们会和你签这份合同,有了它作保证,你就可以放心了。对合同法一窍不通的小赵,仔细看了两遍,也没有看出破绽,最后中了招。
骗术三:“对也是错”,通通不符合要求。
在签订协议后,公司会通知应聘者,已推荐其到某大厦的公司“实习”。当应聘者前去该公司时,通常情况是对方只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无论求职者的回答正确与否,均被告知不符合要求,不能被聘用。记者的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在面试后被留了下来,但最多干了一个礼拜就被辞退了。
“丢”了工作后,求职者免不了向对方追讨应聘时缴纳的各项费用。他们认为:你既然不用我,那我缴纳的费用就要如数退回。然而,收钱的和面试的是两家不同的公司,因此他们往往会被告知:“谁收你的钱你找谁去。”而当找到“德泰嘉业”时,该公司会拿出协议书指着最后一条,不退费。有的求职者感觉上当,又辩不清道理,只好自叹晦气;有的求职者执著地追讨,该公司便露出凶残的嘴脸,找打手对其进行威胁乃至殴打。
上面提到的四川打工者王某签了协议书的次日到公司“上班”时,该公司在简单询问了他几个问题后,便告知他所持的驾驶执照为外地本,不符合该公司要求,不能办理上岗证,不能录用他,被退回。德泰嘉业公司继续承诺为其找一份工作。但在随后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王某的工作总是没有着落,这时的他才恍然大悟。他多次要求退款,遭到了德泰嘉业雇佣打手的殴打。
善良的人们啊,当你求职的时候,不管心情多么急切,都要擦亮你的双眼。
短评
警惕黑职介变脸
在人们的印象里,黑职介往往办公条件简陋,为了躲避检查,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德泰嘉业这家黑职介则不同,他们有着华丽的外衣,如:办公租用的是高档写字楼,并长期在北京一些主流媒体上刊登招聘广告;在收取高昂的管理费、证件费、服装费、押金的同时,装模作样地同求职者订立合同协议后,又将求职者推荐到其下属分公司去上班。然而,披着羊皮的狼,终究还是狼。求职者所上的“班”,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一星期,最后被以各种借口迅速辞退,而所收取的高昂费用却分文不退了。黑职介的这种变脸,求职者应当警觉,有关部门也要引起注意。
“别人可以骗,我也可以骗”,谢君洋从受害者堕落成害人者的经历也是发人深思的。我们在规范劳务市场、打击黑职介的过程中,是否也应当更多地关注,究竟是什么让黑职介“前仆”而“后继”,屡打而不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