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昨日,福建省人事厅负责人首次透露说,2006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1万人,较2005年净增1万多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我省今年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今年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五大难点
省人事厅负责人说,今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难点。一是社会就业所面临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峰叠加”局面仍在延续;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就业岗位与快速增长就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三是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四是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基层就业的热潮尚未形成;五是毕业生就业指导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去年大中专毕业生15万八成已就业
“去年我省毕业生就业率令人比较满意,达到了80%以上。”省人事厅负责人说,2005年,福建省国家计划招收的大中专毕业生约1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万人,总量比前一年大幅增长,加上历年沉淀下来的待就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1%,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两个不低于”的工作目标。2005年,我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1%,其中研究生为94.04%,本科毕业生为89.6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83.44%。
省人事厅负责人分析,200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专科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明显提升。
从全省接收高校毕业生情况看,到机关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63%;到事业单位就业的为14.12%;到企业就业的为82.17%,其中,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为62.23%,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推广毕业生就业公共网搭网络平台
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我省今年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继续做好“选调生”、“志愿服务计划”等工作,组织开展“一村一社一名大学生”、“职业见习”等活动,举办山海协作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继续办好2006年夏季全省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会;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调整就业申请书。
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在高校、各设区市、用人单位全面推广使用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依托公共网举办网络招聘会,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网上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网站功能优势,依托公共网建立用人单位网上申报就业制度、毕业生需求信息登记制度,进一步推动就业信息公开。
今年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五大难点
省人事厅负责人说,今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难点。一是社会就业所面临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峰叠加”局面仍在延续;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就业岗位与快速增长就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三是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四是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基层就业的热潮尚未形成;五是毕业生就业指导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去年大中专毕业生15万八成已就业
“去年我省毕业生就业率令人比较满意,达到了80%以上。”省人事厅负责人说,2005年,福建省国家计划招收的大中专毕业生约1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万人,总量比前一年大幅增长,加上历年沉淀下来的待就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1%,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两个不低于”的工作目标。2005年,我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1%,其中研究生为94.04%,本科毕业生为89.6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83.44%。
省人事厅负责人分析,200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专科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明显提升。
从全省接收高校毕业生情况看,到机关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63%;到事业单位就业的为14.12%;到企业就业的为82.17%,其中,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为62.23%,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推广毕业生就业公共网搭网络平台
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我省今年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继续做好“选调生”、“志愿服务计划”等工作,组织开展“一村一社一名大学生”、“职业见习”等活动,举办山海协作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继续办好2006年夏季全省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会;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调整就业申请书。
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在高校、各设区市、用人单位全面推广使用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依托公共网举办网络招聘会,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网上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网站功能优势,依托公共网建立用人单位网上申报就业制度、毕业生需求信息登记制度,进一步推动就业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