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劳务资讯 - 注水的就业率,你究竟用来哄谁?

注水的就业率,你究竟用来哄谁?

一位名叫王春风的归国人员对大学生就业告诉了我们他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现在有些大学生对就业的基本情况不了解,那么找工作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我在就业指导中对求职方式进行了总结、比较得出结论:校园招聘最重要,网上招聘是依靠,主流媒体招聘意想不到(指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建议同学不要忽视),社会招聘会磨练意志、强身健体有功效。
    
     一名2005年毕业的毕业生也告诉了我们他的故事:我毕业于西安欧亚学院,专业是营销管理。说到找工作的事,我的心里满是悔恨,毕业时学校给我们发了一份就业协议,我的班主任天天催着我们赶快签协议,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都签了假的协议,就是随便找了一个公司,盖个印章而已,我也通过我的同学找了一个公司把协议签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无奈。
    
     注销公司招聘大学生?
    
     今天的调查就和就业协议有关,但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进行的不是定量的调查,而是一个定性调查,就是对一个具体的事例进行的调查。相信这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们对《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都不会陌生,因为在最后一学年,学校会把这份协议发给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同学,并且在离校之前收上来。协议中最关键的是这两栏:用人单位意见、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如果这两栏盖上了章,就意味着该同学被这个单位正式接收了,该同学在这个单位就业了,学校也会把该毕业生统计到就业率当中。但您可能想象不到的是,这份表面看起来很正常的协议书里,却隐藏着不小的玄机。
    
     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市场部部长王为民:目前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很正常的一份合同。但是不正常的是,数据在我这里汇总之后,我发现全省,在这个翻译公司的人员过多,所以我们对它产生怀疑。在2004年有一百二十二名,2005年也有几十名。
    
     王为民是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市场部部长,负责对该省大中专院校上报的毕业生就业率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审核和发布。通过统计分析,他发现了类似某翻译事务所那样的反常情况。
    
     王为民:这些单位接收毕业生,人数非常非常大。我们曾经打电话问过几个学生,他们合同签到了这儿。问他在哪里。我说你不是在翻译事务所吗?我说看你不是学外语的。他说我不在那儿,我在外面打工呢。
    
     记者:像这些单位你们查过没有,那么像这些单位是真实的吗?
    
     王为民:确定一个都没有招过,我们没有找到过。这个单位在哪里,从来不知道。它的联系电话和地点。
    
     王为民发现,这些反常的情况都集中体现在毕业生交上来的就业协议书中,于是他对这些就业协议书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经过排查,最后,王为民把怀疑的重点集中到了一次性签约人数比较多十三家民营单位上。
    
     12月12号,记者来到南昌市工商局,对名单上的这13家单位进行查询。
    
     记者:你帮我查一下。
    
     南昌市翻译事务所,有没有这个单位?
    
     南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涂小燕:没有。
    
     记者:南昌市升达付食品采购供应站,档案资料里面没有查到?
    
     涂小燕:没有。
    
     记者:科瑞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涂小燕:吊销了。
    
     记者:它是哪一年注册的。
    
     涂小燕:1999年成立的,它因为没有年检所以2004年去年9月份被吊销了。
    
     记者:南昌东益通讯实业有限公司?
    
     涂小燕:就是2003年注册了,然后就没有年检,也就是2003年 2004年都没有年检。
    
     记者:没有年检说明什么问题?
    
     涂小燕:说明它现在没有经营资格。
    
     逐一查询了十三家单位,记者发现这些与上千名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单位, 5家没注册,1家去年已被吊销营业执照,2家没年检目前不具备经营资格,其余5家单位虽然有经营资格,但实际上并没有接收签约的毕业生。也就是说这上千份就业协议实际上都是名不符实的空壳协议。而这样的空壳协议制造出的虚假就业信息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注水而变得虚高。那么,到底是谁在造假?为何要造假呢?
    
     记者:子虚乌有的公司它能够在你们就业协议书上面看起来很合法地接收毕业生,问题出在哪里?
    
     王为民: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现在不好说!因为它有一个合法的章,南昌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
    
     或者是其它某某其它人才交流中心的章。
    
     人才交流中心帮忙学生签虚假就业协议
    
     在这些虚假就业协议中,我们注意到,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一栏里盖的是各地人才交流中心的公章。那么这些人才中心与用人单位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记者:你看到用人单位盖的章,又看到人才交流中心盖的章,你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判断?
    
     南昌教育学院就业办负责人徐东征:我们一般就判断,这个学生已经在该公司工作了。但是他的档案将委托人才市场来进行管理,也应该是一种委托关系。
    
     记者:你们会不会去核实盖了公章这些单位?包括接收单位,企业是不是真正存在的?
    
     徐东征:因为它这里已经有了人才中心已经盖了章,那么他们都已经认定了。我们不会怀疑了,他们都盖了章我们怎么还怀疑呢?
    
     尽管如此,南昌师范学院今年还是自查出了67份盖有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公章的虚假就业协议。用人单位中有南昌市翻译事务所、科瑞信息公司、东益通讯公司等这样要么并不存在要么已经无经营资格的单位。那么这些用人单位的章都是谁盖的?人才中心跟这些单位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目的是什么?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南昌市人才交流中心进行调查。
    
     记者:都有协议吗?
    
     南昌市人才交流中心人事代理部部长赵华:东益签了协议。科瑞和翻译事务所没有。这可能是学生临时要他们要求帮个忙,把档案拿过来,为了方便学生,就临时给他们盖了章。
    
     记者:这两个公司实际上是没有在你们这里人事代理?
    
     赵华:没有人事代理。
    
     记者:你们这章怎么能盖上科瑞和翻译事务所?
    
     赵华:它们原来也有业务上的关系,不一定说签了这个。
    
     记者:你的意思是工作人员跟这两个公司之间是个人关系?
    
     赵华:一个学生毕业了,他就是要求我们把他的档案放在这里。我们是为了方便学生,学生要毕业了,我们的工作人员帮个忙。
    
     记者:东益实业通讯公司这个章子,是学生拿到这里你们帮着盖的呢?还是学生盖好拿来给你们这来的?
    
     南昌市人才交流中心人事代理部胡和云:我们是从为促进学生就业这个角度出发,为学生做好了人才代理服务。学生要求我们一定盖个章子,他的协议书才能交上去。我们就给他们找了一些相对较熟悉的单位盖了。
    
     赵华:我们给他们盖了用人单位章,他的档案和户口就直接迁到我们人才中心来。
    
     记者:那用人单位的章是谁盖的?
    
     赵华:用人单位章,有些学生他自己就可以找,他也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去找。
    
     记者:你们帮助找的是谁盖章的?
    
     赵华:我们帮助找的经办人就可以做,我们底下也有经办人。人事代理费是统一规定的。
    
     收费标准,就是统一规定240块一年。
    
     虚假就业协议来自学校要求
    
     签订就业协议本来是固定劳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程序,但是在一些人才中心,就业协议成了可随意涂鸦无所谓的东西,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人才中心之所以这样为制造虚假就业协议推波助澜某种程度上的却源于某些毕业生的需求。那么,毕业生制造虚假就业的动机是什么呢?
    
     江西某大学2005届毕业生:当时我也是想找单位,但我这人很心高气傲。当时没有找到理想的。我自己考虑到学校要统计就业率。旁边同学都找到了那我当时没有找到就觉得很丢脸,所以就找人才市场帮我盖的章。
    
     江西某大学2006届大学生:这份协议书我们手上都有。
    
     记者:老师对你们有什么要求吗?
    
     江西某大学2006届大学生:大学生毕业后还有很多手续,离校以后还有很多手续要办,老师说一定要把协议书盖好章交回去。就算你找不到工作都是这样的
    
     2005届毕业生:学校说没有工作单位的话,不签协议的话学校就不发毕业证,也没有资格参加专升本考试。
    
     记者:那你现在找到工作了吗?
    
     江西某大学2005届大学生:没有。我们班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找到工作。
    
     记者:那这些同学都有单位盖章吗?
    
     江西某大学2005届大学生:有,都是随便找的。
    
     记者:也就是假就业了是吗?
    
     江西某大学2005届大学生:对。
    
     对于毕业生而言,学校的就业率似乎跟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现在许多同学都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压力。
    
     记者:像你们这样查的话能把虚假的就业情况都查出来吗?
    
     王为民:这个我们感觉非常困难 非常吃力。净化就业市场,净化我们的就业率,还得从我们的毕业生自身做起。
    
     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爱萍:在学校,虚假(就业率)偏高。政府部门对他们有调控,照样在办这个专业。那么学生的弟弟妹妹们,在报考的时候还继续报这个专业最后毕业以后没有就业岗位,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学生,百姓。
    
    
    



劳务资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劳务资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