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支撑下的三星公司
这是在到韩国的汉城、龟尾以及水源等地参观了三星公司之后,意识到的。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这家本名不见经传,而且已经走到死亡边缘的韩国公司一跃跻身于世界诸强之列。关于三星公司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公司治理结构,都有大量的文章。但在三星公司真正成长起来的近30年历程中或许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看来,民族主义情结正是其中之一。
1974年,李健熙以个人的名义购买了一家名叫富川的小半导体公司,并从此开始了三星公司也是整个韩国的电子工业之路。但是日本人早就在这条道路上走了很远,事实上,不仅是电子工业,在经济的各个方面,日本都像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一样横亘在韩国经济面前。与日本的竞争不可避免地成为韩国人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基于历史原因,对抗心理早就融入到每一位韩国人的血液之中,这种因素所产生的力量不仅是巨大的,且是长久的,其意志力绝不亚于中国的愚公移山。
1980年代,一批在美国硅谷奋斗了多年的韩国人回到了三星,他们高喊着“一定要打败日本人!”。很多人不相信精神力量对于生产和研发具有重要作用。可是,正是这批人在1996年研制出了256M DRAM,在这一领域韩国人第一次超越了日本。韩国的副总理参加了这一产品的发布会,媒体更是将这些研发人员奉为“国宝”。
“三星公司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比日本同行要快3—6个月。”韩国人并不隐讳他们在生意上与日本一争高低的决心。结果三星让日本同行企业落后了一年左右,现在,日本一些公司都已经放弃了同三星的竞争。这段历史让很多人相信,敢于与亚洲最大企业SONY公司进行竞争正是三星成长的动力之一。
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有些敏感,在韩国,记者就此向三星电子副会长朴商镇提问,这位谨慎的韩国人列举了三星与SONY的诸多不同来说明这是两家完全不同的公司,不能简单比较。但是,他随后又说:“近两三年,三星发展很快,品牌价值得到大幅度提高,而SONY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媒体将两者放在一起时,更多是通过这两个代表各自国家的大企业来比较两个国家的竞争。”稍加体味就能感觉到在他以及每一个韩国人思维深处的东西。
现在三星电子的市值总额约占韩国证券市场市值总额的近1/4,三星的成功也的确被视为韩国或者说大韩民族的整体胜利,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三星电子不仅成为韩国经济不倒的支柱,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支撑了韩国人的精神。“我们在三星公司工作的人,心里的确有这样的责任感。”这是通信事业部的一位次长用略带谦逊口吻说的话。谁都不能否认,就像是摩西走出埃及一样,三星从金融危机的死亡漩涡中走出,带动了韩国国民整体自信心的巨大提升。
三星电子走上高端的道路同样也让人羡慕。但是三星人自己却只记得其中的痛苦经历。傲慢的欧洲商人在第一次接触到来自亚洲的手机时,对于三星公司坚决不降低销售价格的做法非常懊恼,他们拒绝销售这些名气不大的产品。但韩国人就是不低头,坚信自己的产品是物超所值的。这场争斗的结果最终被经销商组成的联盟瓦解,因为他们最后看到,三星公司勇敢地将质量存在缺陷的产品成批成批地付之一炬。
精神的力量并不并没有导致理智的丧失。韩国人意识到,如果一直做一名低成本的搬运工,总有一天会败给劳动力众多的中国。李健熙清醒地发出了“不创新毋宁死”的声音。
15年以前,三星公司和我们现在所能见到大多数中国公司一样,只能生产他人产品的廉价复制品,而如今,三星选择生产的产品,都跻身于这一领域的前三名。
很难想象那些常把民族精神放在嘴边叫喊的人会有什么感想。有谁真正想过要把民族精神放在科学和理智的精神之中,使之变成一种强力的竞争行动?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3-11-17第1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