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院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趁火打劫只能阻碍行业进步

趁火打劫只能阻碍行业进步

7月29日,笔者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的拙作,文中针对当前一些“大牌零售商场”向厂家及供应商频繁征收入场费、专柜费、促销费、堆头费等诸多杂费的现象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评述和中肯的批评、建议,文章推出后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讨论兴趣,于是便有网友发来帖子进行善意的争鸣,使笔者从中也受益匪浅,但有部分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归纳起来其典型说法如下: 

  现在许多大牌商场向厂家及供应商征收入场费、专柜费、促销费、堆头费等诸多杂费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不但是南昌,连上海、广州、深圳等其他大城市都广泛存在同样问题。而且还存在一个怪现象就是:城市越大,竞争越激烈,一些大牌商场就相应越牛,征收的费用种类和金额就会相应越多。虽然许多厂家和供应商对商场这种做法大为不满,也知道这样大大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但是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许多人虽不情愿但最后还是不得不交了(南百现象只是一次明显的冲突),可见大家已经基本默认了这种收费。现在你一下子跳出来信口雌黄,大加批判,那你说现在不管是大小厂家还是供应商,又有哪家幸运地躲过此劫了呢?

  针对上述争鸣,笔者作出如下分析和回答:

  诚然,笔者也很清楚,不但是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就连全国的许多二级城市都广泛存在着这类问题。并且的确是城市越大,商场就越牛。但这样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用“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来反驳我的话,那我最多只能说它更体现的是厂家面对激烈竞争时代的一种“无奈的容忍”。

  事实上,就当前形势而言,商品供应的日趋富余与消费市场的日趋低靡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买方市场的现状已经使生产商人人自危,他们已经开始自觉地在生产商层面上发起了质量和服务竞赛(这一点在家电行业尤为直观:假冒伪劣的销声匿迹、产品质量比九十年代的明显过硬和各厂家对顾客服务的加强都是厂家自身加强重视的直接功劳),再加上WTO风头正盛,即使关门在家谁都能想象到“与狼共舞”的滋味,于是大家心里充满了“安身立命的忧患意识”,都知道该怎样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换句话说就是:厂家全方位进步的自觉性真的不需要任何外人去耳提面命,更不允许任何人去恶意地趁火打劫!这就是“市场”这个“无形指挥棒”的自然魔力。更何况这时候如果有人趁火打劫,直接向厂家“叫板”,客观上会迫使厂家抽出手来忙于应付,会让他们在生产研发追求创新的时候还要时时担心营销成本会不会无谓地增加。

  其实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企业在精心研制推出新品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在营销渠道上进行较大的推广宣传,并且也往往在推出新品的时候才扩大终端卖场规模。这时候发现入场费、专柜费、促销费、堆头费等各种名目的杂费项目接踵而来,给马上就要与消费者见面的新品来了当头一棒,这无疑是对厂家和供应商多加了一道门槛,多树了一道屏障,使他们的创新激情骤减,只得因循“行规”,缓缓而行。大大地挫伤了生产商的创新锐气和“科技刷新率”。对整个行业和社会的进步也会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

  还有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由于此类现象长期的“见怪不怪”,使得许多商场“意外地发现”这是一条“极具保障性的创收捷径”,它的“保障性”就来自于它的“强制性”,据了解,深圳一家知名百货超市开业时将近两千多万元的装修和卖场专柜制作费几乎全部由厂家和供应商共同抬出。又有多少家商场动辄向厂家收取高额的入场费和导购员管理费!并且这种捷径的发现使一些商场具备了恶意杀价的资本,一旦遇到节假日促销等类似活动,便“盛情邀请”大家提供特价品,稍有不从这次促销便没你的份儿,就意味着你不配合他们的工作,你与商场原有的“感情和关系” 以后就会大打折扣。这种“舍别人的卒,保自己的帅”的行为着实让大家寒心。

  随着WTO的号角催促,国外一些超级零售大户或在外面虎视眈眈或已经正在抢夺国内零售市场,但他们规范的管理和效率着实值得我们每个国内同行去学习,而不是舍本逐末地去巧立名目收杂费,更何况这费尽心机搞来的竞争优势竟是拿别人去做“垫背的”。

  至于大牌商场征收杂费的做法对供应商层面的影响,笔者在上篇文章里面已经形象地做过比喻,他们没有白做的生意,他们往往会把来自终端商的压力“准确”地传达到生产商身上,最终还会来厂家这里寻求补偿(反正现在是买方市场),这对生产商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

  本文其实是想对某些特别离谱的大牌商场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敲响一记警钟,以引起整个行业的重视和自律。最后提醒他们一句:市场没有规则,也便没有赢家!

  编者注:对“通路利润”的高度依赖,会使零售业脱离最根本的盈利模式,商家放弃市场研究,放弃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放弃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会导致全行业经营能力的全面退化,从而引出以下两个弊端:一是养肥了一帮素质低下,只会敲榨勒索伸手拿钱的采购员。 二是“通道利润”的存在使少数大供应商可以凭藉财力垄断通道,从而加剧零售业的“千店一面”,这种同质化危机又导致恶性价格战和利润危机,后反过来加深对通路费用的依赖,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在零售为王的路上,通路利润正在变成一种新型的零售业的“鸦片”;多少英雄沉迷吸食而不能自拔,最终导致尚未成王,就走向死亡。无论是美国的凯马特、还是福建的华榕,在他们行至最艰难处,供货商无不给了他们最后致命的一击。

  (本文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mdzht@sina.com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