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院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从“细节之美”看企业的“性格特点”

从“细节之美”看企业的“性格特点”

“奥克斯能有什么“细节之美”?我并不看好!”

  “企业也有“性格特点”?没听说过!”

  “奥克斯能有什么“性格特点”,这倒新鲜!”

  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我不能完全说你说错的,但也不承认我写错了;

  我去了奥克斯,我感受到了它的一些真实,我大致触摸到了在这个“坏孩子”狂放、乖张的背后,内在隐藏的“质朴”的性格特点,感觉它并不像很多人所说的那么“浅薄”,尽管——这对很多人来讲还并不知晓。——题记

  我到了奥克斯:

  2004年4月4日,在这么特殊的一个日子,应奥克斯进出口公司之邀,我来到宁波为他们80多个国际贸易业务经理做培训。这是我第一次来奥克斯,也是第一次来宁波。有很多人说对一件事物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很灵验的,那么在仅有的一天时间内,奥克斯又能给我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呢?

  关于奥克斯生产基地的占地面积有多少亩、厂房有多大、年产能有多少万台等宏观而又略显浮夸之嫌的数据,我在这里倒不想多说,以免让大家误认为本文含有太多的软文成分,好像我拿了奥克斯多少“黑钱”一样。但我是专门做终端市场研究和培训工作的,工作性质的原因使我到了任何地方都不自觉地喜欢观察细节。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在培训的课里课外,我忙里偷闲观察到了4个细节,这些细微之处散发出的“科学管理之美”使我至今仍然印象很深:

  1、部门用车刷卡制度:

  在我4月3日来到奥克斯的时候,下午4点下飞机,公司安排车辆去宁波栎社机场接我,一路上司机对我很热情。到了奥克斯集团大楼之后,车停了下来,我突然发现在门口迎接我的罗小姐手里拿着一张IC卡——原来公司的公车不是白用的,车辆有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其他部门谁用车谁刷卡掏钱。

  第二天下午我回去的时候,公司热情地安排一辆别克去送我,在路上跟司机师傅的攀谈中,我大致了解了他们的车辆“租金”标准:像桑塔纳每公里1.1元,别克每公里1.2元,其他座数多的车辆租金更高。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我不得不说:下午我临走的时候,送我的那辆别克在集团大楼门前等候,罗小姐送我出门,交待司机师傅说“你先送张老师吧,回来我再刷卡”,但这时候她突然发现车里还坐着一个小伙儿,于是问司机那是谁,司机说那是××部门要送的人,刚好跟我一道儿,于是一起过去。这时候罗小姐便很正式地说道:“那你回来刷卡的时候也记得让他们部门刷一半路程。”

  “小气”和“大方”历来都是一对“否定之否定”的矛盾体。只有在许多细节处小气(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开源节流),才能显示出关键时刻的大方(在中央台一掷万金打广告),我没想到在奥克斯的内部居然还能发生这么精打细算的景象。黄江伟先生曾经撰文说《抠门的国美,渠道的榜样》,但我想由此推导演变下来,这句话应该叫做“抠门的奥克斯,企业的榜样”。

  2、富翁贫民论:

  在奥克斯总部楼群中,有一座扇形大楼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二楼是职工食堂,三楼是多功能厅兼职工舞厅,这些都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关键是在这座扇形大楼的圆弧形墙面上镶嵌着的一行醒目的天蓝色隶书大字吸引了我。上面写的是:“富翁贫民论——今天的生活在二十年前是富翁;今天的生活在二十年后是贫民。”意思是说,与过去相比,你应该为现有的成绩而骄傲;但想想将来,你与理想的成就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你应该继续努力。

  作为企业的宣传口号和标语,这恐怕在很多企业的生产基地都不稀奇。开句玩笑说如果这话是华为老总任正非说的,我丝毫不感到任何意外,因为从任老板那篇著名的“训诫性”文章《华为的冬天》中我们就能轻松断定他就是那种永远不会表扬员工的“冷酷”的人。但这么冷静的标语竟然写在在很多外人看来很“狂放与激进”的奥克斯的生产基地,这样对比印证下来,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奥克斯激情背后的思辨与睿智。

  3、现金罚款制度:

  通过跟几个培训学员的课间交流,他们又给我反映了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游戏规则:在奥克斯上班,日常考勤如上班迟到等罚款项目已经不再是大家感到特别惧怕的事情,而大家最怕的居然是每月的工作任务没有完成。为什么?因为奥克斯流行一种典型的“现金罚款制度”。关于这种罚款方法的“适用面积”,不光是普通员工,哪怕是中层管理干部,只要是任务没有完成,开会时都要自觉地拿着现金去缴纳罚款。难怪后来有人开玩笑地说“干了一年到头倒有可能反欠公司钱”。

  联想到很多企业在日常考勤时严格要求,哪怕迟到一分钟也要罚款,但对工作绩效的处罚却显得很宽松:每月布置了任务之后,如果责任人没有完成,大不了扣发当月奖金,再厉害一点的也不过是按完成比例发放佣金。即便有罚款,也往往是在当月工资中扣除,而极少有现金罚款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金罚款的威慑力是巨大的。因为它巧妙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每当让你遭遇罚款而直接从口袋掏钱的时候,你眼睁睁看着大把现金的流出,往往比像做“期货”一样从还没有到手的工资里扣除要更加心疼,尽管两者的金额可能是一样多。奥克斯内部管理要求的严肃性和严厉性由此可见一斑。

  4、邮件、短信联网提示审批文件制度:

  在培训课间跟一些中层管理干部的沟通中,我又了解到一种提高管理流程效率的绝招。那就是:在公司内部各部门,只要是拥有文件审批权限的中高层管理干部,一律实行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联网提示制度。具体执行方法为:下属员工先给领导发一个电子邮件,然后这个邮件再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运营商给领导发个短信,如果恰好碰到领导出差或没在办公桌前,那么这个短信刚好实现提示功能。同时这也是下属呈报文件的时间依据,如果遇到审批拖延,到时候追究下来到底是下属递交慢了,还是领导审批慢了,通过邮件和短信一确认,责任便不言自明。

  其实这种邮件、短信联网提示功能在IT界并不鲜见,但作为传统家电产业的奥克斯能够依靠先进的网络资源来提高管理流程效率,我着实为之惊讶。因为我曾经先后接触过数十家企业,却很少听到过他们关于此类手段的描述,或许有一些企业是做了但没说,但愿如此吧。



  我摸到了奥克斯“质朴的性格”:

  半年前,我的一篇文章《六大案例揭示管理者的必备性格特点》先后在《经理人》杂志和中国营销传播网上我的专栏中发表以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反馈。今天,我从奥克斯的一些细节表现触摸到了它内在品质中“质朴”的性格特点。

  在很多人看来,奥克斯应该是一个总喜欢叛逆的“坏孩子”,这一切都是因为它太喜欢“惹事”了,只要是在一些能“出风头”的场面,都能看到奥克斯活跃其中。或许是受“枪打出头鸟”的古训的深刻影响,国内的很多企业也跟一些很“含蓄”的人一样喜欢“韬光养晦”,并且事实往往是,不光要自己“隐晦”,而且还多多少少对爱“出风头”的企业有点“看不惯”。于是伴随着奥克斯近几年在空调业的崛起,围绕它的话题 便一直“绵绵不绝”。

  有人说奥克斯是“黑马”,是因为它的杀出不但使自身在短短几年空调销量跻身“一线品牌”行列,同时也为成熟行业的“半道切入”提供了范例;但同时又有人说奥克斯是“害群之马”,是因为它的出现将原本相对平静的空调业搅和得无法安宁。回顾中国空调业前几年的发展历程,你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原来的市场竞争每年也都很激烈,但却又都是本阵营内部的竞争:第一阵营的海尔、美的、格力在互相竞争,第二阵营的各个品牌也很激烈,但要想冲入第一阵营却很难;于是大家各自都“关起房门在自己的圈子里玩得很欢”。而奥克斯则直接打破这个格局,直接从一个无名小卒快速升级为“一线品牌”,这不能不引起同业者的惊慌。

  勿庸置疑,无论是国际影响还是国内销售规模,无论是管理思想还是管理方法,海尔在家电业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例如海尔的用车刷卡制度业内闻名)。于是便有很多追求进步的企业人源源不断地去海尔参观与学习。但是我斗胆试问,有多少企业学习海尔的做法真正在做呢?但奥克斯却在实行!这时候如果再回头去印证它的飞速发展与成功,一切便不那么难理解了。

  在我没有来奥克斯之前,我也跟很多人一样,认为奥克斯只不过是一个很“浅薄”的企业,除了会在恰当的时候搞一点炒作并美其名曰“事件营销”之外,没有太多的“内涵”。但来了之后,从这么几个细节着眼过去,却发现它居然几乎全部具备了一个优秀企业的“性格特质”,如果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述奥克斯的性格特点的话,我想用下面这几个词汇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1、狂热——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几乎是所有人对奥克斯的第一印象。你很难知道它每天哪来的那么多能量和激情。每次关键事件它总能找到合适的话题,并借机炒作。

  2、敏锐——有人说“就是天上掉馅饼,你也要赶得是时候”,这就是说,同样是机遇和事件,为什么偏偏奥克斯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抓住,难道每次都那么巧刚好都让他们赶上了? 非也。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他们具有更加敏锐的触觉”。

  3、直率——在空调行业都正沉浸在丰厚的利润带来的幸福的时候,奥克斯就像那个“揭露皇帝新装的小孩”,大胆而直率地抛出了《成本白皮书》。其实事情往往很简单,“贼心”恐怕谁都有,但这个“贼胆”可不是谁都具备的!

  4、快捷——事件营销最需要的就是反应快捷,所以从奥克斯每次事件营销的成功操作结果来看,想必它应该是十分快捷的。“兵贵神速”,此言不虚。

  5、内秀——对于没有深入观察、了解奥克斯的人说,这恐怕是最难看到的品质。外在的美固然好看,但总难免有自我包装之嫌,而从细节之处深入观察,挖掘其内在的实质,或者说起码是不加任何修饰的真实表现,如果它还能做得很好,那么就足以证明它不像人所想象的那么“肤浅”。

  6、冷静——这是奥克斯“内秀”品质的更深一层含义,对外的“疯狂攻击”和对内的“冷静管理”形成强烈反差。看到了它内部的开源节流与高效管理之后,这时候你才会真正明白它对外时“疯狂的资本”是什么。

  7、好学——向高手学习是一个人和企业的优秀品质。从它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到它大规模引进外省籍人才(虽然它还不像广东企业那样“开放程度”那么高,但在“浙商”中已经是首屈一指了),足以看出这个企业虚心好学的一面。

  8、追求——中国有很多大企业,但同时也有更多“小富即安”的游击型暴发户。但纵观三星奥克斯集团的发展历史,你就会发现,真正“刺激”它迅猛发展的主流因素居然是“永远不安于现状”的不断追求。当三星集团把电能表做成行业魁首的时候,它只需略微放下步伐来“孤芳自赏”,就决不会有今天的奥克斯;当奥克斯空调一跃成为“一线品牌”的时候,它只需略微磨掉一点“棱角”,转而变得“温顺乖巧”,也就决不会再进军什么手机业和汽车业。



  我预见到了奥克斯的未来:

  对于奥克斯今天取得的“成功”,有一些人表示出很大的担心,他们最担心的是奥克斯会不会“带坏”整个行业的风气,由此进入一个“低价低质”的恶性怪圈。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说“奥克斯空调价格那么低,品质肯定也很差”。但我认为这个“差”字之间还要有一定的区隔:看到底是“差”得成了伪劣商品,甚至根本不符合国家标准无法使用呢,还是降低了很多“花里胡哨”的附加功能之后,由于“回归原始”而导致的成本自然降低。如果是前者,我们自当给以“棒喝”,但若是后者,则只不过是对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积极“响应”而已。说白了就是“有人想卖高档豪华的,而有人却想买简单基本的”,而有需求就要有生产和供应。事实证明科龙康拜恩空调的问世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再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人们对家用牙刷和对宾馆酒店一次性牙刷的差异化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确实有需求更高质量产品的愿望,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排除人们由于使用的短期性而对同行业中一些“低档产品”的需求。例如,当高档的家用牙刷已经卖到10元钱一支(佳洁士新出的电动牙刷甚至卖到26元一支的天价)的时候,一些5星级宾馆酒店客房的一次性牙刷其成本也不过1-2元钱,这时候如果有人把酒店的一次性牙刷也一律换成高档产品,然后再提高房价,入住的旅客就不一定愿意。同样道理,由于一些小型饭馆、服装店等的租期往往只有短短1-3 年,所以他们恰恰就需要这些回归原始、配置较低的空调。后来我形象地将其称之为:耐用品中的快销品——在“耐用消费品”中寻求“快速消费品”。 

  关于奥克斯进军手机业和汽车业,我看到在网上的讨论中有很多人并不看好,总担心这样做会不会有点“贪大求全”进而丧失了主业;还有的担心是,如果进军手机业也就罢了,因为目前的国内手机市场早已经是“百花齐放”了,奥克斯要想“激情加盟”,大家也都无所谓,甚至可以说是“有你一个不多,没你一个不少”;但汽车业就大不一样了。它的门槛太高,如果直接从一个“门外汉”进军汽车业,可能很难与一汽和上海大众等一线品牌抗衡。并且最后还有很多人提出了一些善意的建议:“如果真要执意进军手机和汽车业,鉴于奥克斯在空调界的名声已颇多微辞,你就改名换姓不要再叫奥克斯行不行?”

  中国人爱虚荣,一方面喜欢“图便宜”,而另一方面又不喜欢人们将“便宜”和“低档”联系起来,所以如果说哪个企业“就只会卖便宜货”就好像让它很丢人。于是一看奥克斯用低价战略把空调“卖火了”,一旦它想上马生产汽车,便善意地提醒它改名换姓“重新做人”。

  但我倒不这么认为。其实回顾一下奥克斯从电能表进军空调业以来短短三年的表现,就可以预见到它在手机和汽车行业也难保又是一匹“黑马”。尤其是奥克斯汽车,我倒对它抱以一定的乐观态度。为什么呢?因为在奥克斯之前,浙江就有一个同门兄弟——吉利一直在奋力拼争。而吉利的口号恰恰就是“打造国产低价位家用轿车第一品牌”,这跟奥克斯的“风格”十分相像。那天在奥克斯生产基地,我恰好就看到了几辆奥克斯生产的SUV汽车,我随口问身边的王总这得卖多少钱,他说很便宜,只要8万块钱。现在想来它使我更坚信了奥克斯汽车的崛起。因为它巧妙地从SUV做起,而没有选择大家都喜欢的传统轿车,这样的差异化就刚好可以跟吉利一起并肩作战。而两家又都是喜欢以“还老百姓以实惠”而制胜的“猛将兄”,这样两者互不冲突、相得益彰,说不定还真能杀出一片天空呢。

  我对奥克斯的忠告:

  如果从中国自古就延续下来的“成王败寇”思想来看,今天的奥克斯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文章的末尾我也要适当地泼泼冷水——马克思说“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都渗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在获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的确是该提升品牌美誉度的时候了。

  这一点,奥克斯要向哈药六厂学习。当然不见得也非要在中央台大幅打公益广告,而更多的是千万千万要注重自身形象和产品品质——越是别人对你非议的时候,就越应该加强质量管理,谨慎行事,决不能出丝毫差错。你公布的《成本白皮书》应该是一份在保证基本品质基础上的最低价格,所以自己首先要做到。

  关于其他,我就不多说了。作为一名市场研究和培训工作者,我唯有的就是对这个企业“更上层楼”的真诚祝福!

  (本文为张会亭先生专为奥克斯集团主办的《中国财经作家走进奥克斯》大型笔友聚会所写的特约专题文章,仅为作者的演讲提纲。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或用作商业用途,违者必究,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张会亭,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来自市场一线的国内终端培训与研究专家,中国营销传播网“张会亭终端培训”专栏作家、《销售与市场》杂志社高级培训师和专栏撰稿人,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之处观察市场和挖掘实用有效的培训办法。先后供职于广东美的空调销售公司、广东科龙电器集团公司、北京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兼任北京《硅谷-数字家电》杂志终端顾问,《经理人》等国内多家经济类报刊杂志特约作者。写作风格定位:理性、实战、幽默、独到。培训理念:在理性的思维下产生心灵的碰撞。联系电话:(北京)13031148077,电子邮箱:mdzht@sina.com、mdzht@sina.com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