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乳业市场走势分析
汇源染指乳业?前段时间,羊城晚报、粤港信息日报、齐鲁晚报等各大媒体,纷纷爆出了果汁老大汇源集团进军奶业的消息,势头之猛,有志在必得之势。汇源声称已出巨资在东北、内蒙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形成了汇源的奶源基地。东北与内蒙的工厂已开始运转,其它奶源基地也会相继投入生产。
这是继鄂尔多斯进军乳业,与伊利结盟,饲料大王新希望放言构筑自己的乳业帝国,雀巢并购云南蝶泉之后,果汁老大进军乳业的最新消息。众多资本大鳄进军乳业,会对当前的乳业格局产生多大的影响?
于是,处于一种职业的敏感,赶紧静下心来仔细分析,2003年的乳业格局,到底会朝哪个方向演进?当众多数据与品牌被一一拆解、组合,对比分析之后,我豁然发现,2003年,乳业分水岭悄然浮出水面,那就是,大资本、大品牌、大比拼的战略格局已悄然形成,如果说2002年的“无抗奶”风波是个导火线的话,2003年,才是真正撕杀的开始,而其惨烈程度,可能会让很多品牌无法承受。
朝阳产业,面临洗牌
品牌多元化的竞争,使单一品牌经营的风险越来越大。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已成了很多企业的共识。于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可以一夜“爆富”的淘金行业,成了很多企业众相追逐的目标。而跨行业经营,似乎已渐成时尚。
健力宝进军酒业,来势凶猛,纸业大亨恒安集团,亦涉足酒业淘金。而乳品业,自从2002年一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朝阳产业,汇源、鄂尔多斯、雀巢、新希望等资本大鳄进军乳业,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牛奶人均消费仅7.6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则是100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的需求将会急速增长,从7.6公斤到100公斤,其增长空间可想而知。2001年我国牛奶总产量达1000万吨,其中液态奶制品产量达900万吨。更有分析预测中国液态奶年增长率可达30%。
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发差的是,目前在中国1500多家乳品企业,真正能称得上全国品牌的并不多,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实力不足,生产管理落后等特点。随着伊利、蒙牛、光明等拓展全国市场的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的地域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再加上一些资本大鳄的进入,乳业必将面临着洗牌的厄运。而谁能在惨烈的竞争中最后胜出,除了资本、品牌、地域优势以外,还表现在奶源、渠道网络等种种复杂的因素,所以现在的一切预言,还为时尚早。
第二次乳业大战即将爆发?
由于受到地域、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国乳业市场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域特点,地方品牌“各自为政”,相安无事,跨区域竞争并不明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乳业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地域垄断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一些迅速发展起来的品牌,不再满足于局域市场的发展,开始了争做全国性大品牌的扩张行动,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伊利、光明、三元等先入为主的品牌,迅速发展壮大,都加大了打造全国大品牌的力度,来势凶猛,对各地的地域品牌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一场乳业大战的雏形悄然形成。北京三元南下、上海光明北上,圈地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备扩张之需。打造大品牌,要封杀各地中小品牌,以打破进入异地市场的壁垒,区域品牌打保卫战,以保住自身的生存空间。各大品牌的攻防对垒不断持续,乳业大战一触即发。
导火索终于点燃。2001年4月,“无抗奶”忽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象瘟疫般迅速蔓延,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与不安,媒体亦推波助澜,连篇累牍,疯狂炒作,就连央视也跟着做了追踪报导。一时间,好象所有的牛奶都有“有抗嫌疑”,消费者喝奶亦感到冥冥的不安。第一次乳业大战终于爆发了。
上海光明宣布首推“无抗奶”后,大大小小品牌亦跟着应战,生怕自己掉进“有抗”的旋涡,而自毁前程。福建长富宣布只卖无抗奶;南京奶业宣布收购“无抗奶”;北京三元宣布只卖无抗奶……
一时间,好像老百性姓以前喝的都是有抗奶,而这么一折腾之后,一夜之间,又都变成了安全可靠的“无抗奶”了。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无抗奶”到底为何物?消费者被“有抗奶”吓了一大跳之后,对乳业的正常发展到底有多大影响?2002年7月,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协会举行了“有抗奶无抗奶问题”报告会,揭开了谜底:“有抗”依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费者不必恐慌。
答案浮出了水面,言外之意,拎出一个“无抗”的概念大肆炒作,不但造成了消费者的恐慌,对整个行业发展也不利。试想,即便打着无抗奶的招牌,如果真的能做到百分之百无抗,可能吗?
当然,几个月的无抗炒作虽算不上高明,还差点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必竟也算得上中国的第一次乳业大战了。而经历了无抗风波后,各大品牌亦会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比无抗更好的,更利于行业发展的理由。而第二次乳业大战,也许就会在2003年爆发吧。
死守到底保卫战
乳业格局突变,不但令先入为主的奶业十强深感不安,亦使得区域知名品牌以及中小品牌,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强大品牌的跨行介入以及资本不断涌入,大家都面临着新的竞争。现有品牌如何面对乳业新丁(如汇源)的攻势,如何面对国际品牌的挑战,都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先入为主的品牌守住自己的阵地,打好保卫战,将是2003年乳业大战的一道新风景。
一是奶市场的主力军,全国性的大品牌如光明、蒙牛、伊利,虽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品牌,但也不是没有压力。尤其是如何守住2002年的既得阵地,打好保卫战,并在2003年有所作为,是他们必需面对的头等大事。
二是独霸一方的区域品牌,如燕塘,菊乐等。“燕塘”广州占有率43.8%,“菊乐”成都占有率53.4%。该类品牌不但面临先入为主的主力军如光明等的威胁,同时还必需面对乳业新丁们的挑战,如何同时面对诸多敌人,如何打好保卫战,他们的压力更大。
三是1500多个大大小小的地方品牌,如何守住最后的领地,不被淘汰出局,成了他们必需面对的头等大事。2003年,他们生存的变数会更大。
2003年,各层级的品牌,如何打好保卫战,求生存,求发展,必将成为乳业大战的主战场。乳市场变数横生,迅速演进。2003年,1500多个中小品牌能否守住最后的阵地,成了乳业凸出来的第一道分水岭。
乳业新丁攻坚战
果汁老大要做奶老大,汇源挥师进军乳业被炒得沸沸扬扬,并扬言一年内不进前五也进十强,来者不善,投入不小。“饲料大王”新希望集团、“豆奶大王”维维集团等携巨资杀入,来势凶猛。国外亦开始行动,雀巢收购蝶泉,吹响了国际大品牌进军乳市场的号角。这些乳业“新丁”们,个个来者不善,资本、品牌、渠道具备,2003年,他们进入奶市场,打攻坚战,从竞争品牌口里夺食,是他们求生存,求发展的最佳途径。
果汁大王要做奶大王,并希望让乳业成为汇源的第二大利润增长点,争取在2003年进入十强,2004年进入五强或三甲。这是前段时间汇源集团向媒体披露的进入奶业的奋斗目标。乳业新丁汇源可谓来者不善,不但四处抢夺奶源,并已出巨资在东北、内蒙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形成了汇源的奶源基地。东北与内蒙的工厂已开始运转,其它奶源基地也会相继投入生产。并扬言,汇源乳制品最迟在2003年上半年入市。
饲料大王新希望亦强势杀入乳业,并通过收购、参股、合作等方式,建立自己在奶市场的根据地。饲料大王扬言要建立自己的“乳业帝国”,控股成都华西乳业,同时又先后收购了安徽白帝乳业、河北天香乳业、青岛琴牌乳业等区域性乳业名牌,迅速扩大自己在乳业的地位,并有大打攻坚战之势。
2003年各大品牌干戈相向已无可避免,乳业新丁们看来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当然,从目前的乳业发展态势上来看,果汁老大也好,饲料大王也罢,他们能否在乳业有所作为,关键看其资源整合与品牌战略,说得更清楚点,也就是如何从竞争对手那里“夺食”,而非另辟一块市场。乳业新丁们的攻坚战,先入为主品牌的保卫战,将成为2003年乳业大战最为主要的战场。而“新丁”们到底会不会亮出底牌,加大投入力度,对2003年乳业格局的裂变,都会有直接的影响。
国际巨头并购战
很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面对中国乳市场的迅速发展,他们已没有耐心再静观其变。雀巢收购蝶泉,翻开了国际巨头通过收购的形式,进军乳业的新的一页。他们将依拖自身的品牌优势,在中国的乳业市场,分得一杯羹。
法国达能参股上海光明乳业,亦体现了国际巨头进军中国乳业的信心。这些国际巨头在2003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更大的举动,对2003年的乳市场格局的发展,亦非常重要。
当然,除了先入为主的雀巢、达能以外,更多的国外公司,如荷兰、新西兰等乳制品大国的企业,亦看好了中国的市场,亦纷纷打算入市。当然,这些公司要想迅速开拓中国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并购中国现有乳企业,采取联合的方式,迅速切入。2003年,这些洋巨头们会不会冷不防地打响并购战,参与中国乳业争夺,亦需密切关注。
资源争夺战再度升级
乳市场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资源非常重要。这里不仅表现在资金、渠道、品牌等方面,如何拥有自己的奶源优势,成了在奶市场立足的根本。
奶源有限,“僧多粥少”,对奶源的抢夺已无可避免。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奶源,奶企业还有什么?如果一个企业真的被断了“奶”,那无异于被判了死刑。所以,要想在奶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抢夺奶源,抢夺竞争对手的奶源,让竞争对手无米下锅。2002年,伊利、三元开始南下,光明开始北上,资源争夺战已摆上了台面。2003年,资源争夺战将会更加惨烈,危险的是,资源战亦可能会向价格战演变,这也是2003年乳业市场变数最大的元素之一。
总之,较之2002年来讲,2003年的乳业格局,将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扑朔迷离。去年的“无抗”之争,也许仅仅是2003年乳业大战的导火索而已。而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2003年乳业分水岭亦会欲加明晰,各大品牌到底会向哪处方向演进,还需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