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经营运作 - 把“运气”养起来

把“运气”养起来

  今年的“9.11”纪念日,有不少企业和商家做了一些商业纪念活动。在我们认可其积极意义的前提下,此类活动是否还具有其他可以诉求的经济学价值呢?   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转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层面,包括纪念活动在内的任何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社会活动,企业能把它做好,都可以算作企业的“运气”———除了有效的战略定位和良好的内部管理,“运气”也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专家系统分析“运气”的来龙去脉。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马浩教授认为,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各类运气可以包括如下四种基本类型:纯粹的运气,有准备的运气,“有用的杂草”和“地下工作者”。   纯粹的运气指的是企业外部的因素在企业没有任何意识、控制和操纵的情况下,完全自发地使企业拥有竞争优势(“9.11”之后的各种商业性质的纪念活动即是其例);有准备的运气是指企业得益于独特的历史事件、社会文化趋势变化、技术创新和顾客喜好的变化。   如果说以上两种“运气”只有靠“碰”才能“意外”发生的话,那么后两种“运气”则可以通过“养”在“意内”发生。   “有用的杂草”(马浩教授借用爱默生的妙语,将企业内部个人、小组或部门自发的行动和进取比喻为“有用的杂草”),即企业也可以从企业内部类似偶然事故的创新和发明中获得竞争优势。“地下工作者”指的是某个企业或组织内的某些个人或临时性、非正式的小组或部门,自发地、秘密地、依靠自己的主动性,来解决企业或组织面临的某些技术、市场或管理方面的难题。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应对“有用的杂草”和“地下工作者”时,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提倡企业内的创新精神,造就和保持一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相对宽松的组织环境。   松下公司曾经用“一个产品,一个事业部”的结构从制度上鼓励创新。任何一个个人、小组或项目,只要能开发出新的受市场认可和欢迎的产品,都可以申请创立自己独立的事业部。这种结构造就了创新的温床,为“有用的杂草”和“地下工作者”大开方便之门。   然而,谁也不敢保证一些具有“运气”成分的项目一定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运气也有好坏之分。这要考验企业有没有“养”的能力。容忍并鼓励“有用的杂草”和“地下工作者”在企业中的一席之地,使之与企业现有主导战略一起,共同获取竞争优势,这应该是战略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养”的艺术。
经营运作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经营运作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