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建议把未就业大学生纳入社保
面对就业难,委员建议像对待下岗人员一样对待高校毕业生把未就业大学生纳入社保
话题缘起四川师范学院新闻系的小黄,一心想进媒体工作,她觉得“大城市机会多”,动了来广州的念头。然而,今年广东省本土高校毕业生达到13.3万人,比去年增加两万人,如果加上省外院校来粤的毕业生,将有超过20万人的应届就业队伍出现在广东。大城市的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虽然小黄对薪水的预期只有2000元,但面对就业难的大环境小黄显得无所适从。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其服务平台和相应政策法规不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那样完善。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出现的问题,本次政协会议上,委员们积极建言,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委员建议」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身为南方人才市场党委书记的盛南方委员,昨天(23日)在省政协大会(广东)期间提出提案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主要有赖于政府部门与有关机构更加完善法规和服务。
盛南方说,广州是广东省内高校最集中的城市。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不断增加,2003年,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达1.68万人,2004年达到2.28万人,今年则预计将达到3万人,比2004年增幅将达到31%。他分析,大学生就业方面主要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矛盾: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基本上能实现顺利就业,而大专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则是供过于求;另外,复合型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单一学科学历人才供过于求。
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严峻的形势,盛南方认为,有许多大学生是由于专业限制和知识结构问题造成了就业困难。他向政府提议:将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范围之内,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失业困难生活补助制度和就业推荐成功奖励制度,资助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对于帮助推荐这样毕业生就业的机构给予奖励。提案中说,对于失业下岗人员的就业培训已经实行了资助制度,对大学生也可实行这一政策,帮助其实现专业转型。
另外,目前就业市场问题不少,一方面有损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例如各种就业歧视、求职被骗甚至误入传销歧途等;另一方面也经常发生假文凭现象,给企业招聘带来重重困惑,这些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毕业生的行为。
从就业观念上来说,政府对毕业生还要加强引导。目前,基层单位、农村、艰苦行业还是存在没人愿意去的局面,这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对于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应该实行一些补贴制度,同时在观念上积极进行引导。
「校长说法」
中山大学副校长徐委员:奖励用人单位招收新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这个事实还应该理智地看待。供大于求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学生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通也是一大症结。
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学生把就业难归结为高校扩招,这种说法我觉得不是很确切。应该说,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情况。例如很多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非常好。我认为,学生、学校乃至政府都应该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这其中相应的信息服务是最为关键的。如果说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保障,这方面的服务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与此同时,应该鼓励用人单位使用新人、使用实习生,让大学生早点融入社会。在部分发达国家,用人单位每招聘一个新员工,将会获得两个以上员工的免税奖励。我们也可以考虑采取类似的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奖励。另外,对于现在大学生工资越来越低的现象,我建议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毕业生的起点工资,以保障毕业生的利益。
最后,改革的突破口还在于政府,无论是信息引导还是奖励措施都需要政府来做一个基础工作。
深圳大学校长谢维信委员:学生学校政府共同努力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自我,临近毕业,他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就业想法都很正常,关键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切实的服务。
作为学生,最紧要是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所谓正确就业观,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要求来找准自己定位,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先就业、后择业”是比较理想的人生轨迹,一个人在5年内,经不断调整后,基本上都会找到与自己相称的工作岗位,对刚开始的第一份工作,不要过分在意。
作为学校而言,并非是一间就业培训机构,但就业关系到学生的“福祉”,学校最好能积极主动的面对市场。以专业设置为例,深圳大学几年来根据深圳以及广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设了动画设计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开设,效果良好。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发自内心的爱护,全力以赴去帮助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们的情绪得到舒缓。
作为政府,要做好用工方面的组织和管理、用工信息的发布以及就业培训的资助等。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招聘行为和毕业生的求职行为,以保护供需双方的权益。
话题缘起四川师范学院新闻系的小黄,一心想进媒体工作,她觉得“大城市机会多”,动了来广州的念头。然而,今年广东省本土高校毕业生达到13.3万人,比去年增加两万人,如果加上省外院校来粤的毕业生,将有超过20万人的应届就业队伍出现在广东。大城市的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虽然小黄对薪水的预期只有2000元,但面对就业难的大环境小黄显得无所适从。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其服务平台和相应政策法规不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那样完善。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出现的问题,本次政协会议上,委员们积极建言,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委员建议」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身为南方人才市场党委书记的盛南方委员,昨天(23日)在省政协大会(广东)期间提出提案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主要有赖于政府部门与有关机构更加完善法规和服务。
盛南方说,广州是广东省内高校最集中的城市。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不断增加,2003年,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达1.68万人,2004年达到2.28万人,今年则预计将达到3万人,比2004年增幅将达到31%。他分析,大学生就业方面主要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矛盾: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基本上能实现顺利就业,而大专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则是供过于求;另外,复合型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单一学科学历人才供过于求。
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严峻的形势,盛南方认为,有许多大学生是由于专业限制和知识结构问题造成了就业困难。他向政府提议:将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范围之内,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失业困难生活补助制度和就业推荐成功奖励制度,资助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对于帮助推荐这样毕业生就业的机构给予奖励。提案中说,对于失业下岗人员的就业培训已经实行了资助制度,对大学生也可实行这一政策,帮助其实现专业转型。
另外,目前就业市场问题不少,一方面有损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例如各种就业歧视、求职被骗甚至误入传销歧途等;另一方面也经常发生假文凭现象,给企业招聘带来重重困惑,这些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毕业生的行为。
从就业观念上来说,政府对毕业生还要加强引导。目前,基层单位、农村、艰苦行业还是存在没人愿意去的局面,这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对于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应该实行一些补贴制度,同时在观念上积极进行引导。
「校长说法」
中山大学副校长徐委员:奖励用人单位招收新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这个事实还应该理智地看待。供大于求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学生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通也是一大症结。
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学生把就业难归结为高校扩招,这种说法我觉得不是很确切。应该说,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情况。例如很多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非常好。我认为,学生、学校乃至政府都应该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这其中相应的信息服务是最为关键的。如果说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保障,这方面的服务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与此同时,应该鼓励用人单位使用新人、使用实习生,让大学生早点融入社会。在部分发达国家,用人单位每招聘一个新员工,将会获得两个以上员工的免税奖励。我们也可以考虑采取类似的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奖励。另外,对于现在大学生工资越来越低的现象,我建议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毕业生的起点工资,以保障毕业生的利益。
最后,改革的突破口还在于政府,无论是信息引导还是奖励措施都需要政府来做一个基础工作。
深圳大学校长谢维信委员:学生学校政府共同努力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自我,临近毕业,他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就业想法都很正常,关键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切实的服务。
作为学生,最紧要是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所谓正确就业观,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要求来找准自己定位,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先就业、后择业”是比较理想的人生轨迹,一个人在5年内,经不断调整后,基本上都会找到与自己相称的工作岗位,对刚开始的第一份工作,不要过分在意。
作为学校而言,并非是一间就业培训机构,但就业关系到学生的“福祉”,学校最好能积极主动的面对市场。以专业设置为例,深圳大学几年来根据深圳以及广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设了动画设计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开设,效果良好。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发自内心的爱护,全力以赴去帮助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们的情绪得到舒缓。
作为政府,要做好用工方面的组织和管理、用工信息的发布以及就业培训的资助等。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招聘行为和毕业生的求职行为,以保护供需双方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