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合作才有出路
引起广泛注意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下称奔驰公司)的劳资纠纷于7月22日获得双方都满意的解决。经过最后一轮长达17个小时的谈判,董事会许诺直至2012年前确保现有的劳动岗位,工会则同意减少雇员的收入,使生产成本下降。鉴于这家拥有16万员工的德国最大工业公司的影响,舆论认为这个解决方案具有示范意义,它为德国乃至西欧指出了一个在全球化时代,在竞争加剧而自身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既提高竞争力,又避免大量失业和社会动荡的模式。德国总理施罗德认为,奔驰公司的协议“是理智的胜利”,证明“德国的社会伙伴关系模式和同舟共济的文化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为未来指出方向的性质。
面对危机:劳资双方同让步
这场纠纷肇始于董事会提出的降低生产成本方案。董事会提出,为加强新型c系列轿车的竞争力,从2007年起必须把生产成本降低5亿欧元,具体方案是取消只有辛德尔芬根主生产基地员工才享有的每小时5分钟的休息时间和下午班的津贴。如工会不同意,将裁员6000人,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不来梅或成本更低的南非去。工会方面一度对此作出强烈反应,举行了罢工。它既反对降低福利待遇,更反对裁员。但是,一旦裁员就不是福利待遇高低,而是没有福利的问题。工会方面最终以就业为重,与董事会达成了协议。
工会方面做出了如下牺牲:一、全部员工放弃原定从2006年起增加的2.79%的工资。仅此一项将每年节约工资支出1.8亿欧元;二、公司中非生产第一线,如食堂、保卫、印刷部门的员工不再享受同等待遇,而按照相应行业标准支付工资。其劳动时间从35小时延长到39小时,与五金行业标准脱钩;三、研究开发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自愿基础上,工作时间可延长至40小时,但不支付加班费;四、学徒期满后3年内,员工必须服从公司派往外地生产基地工作的调动。
董事会最初要取消的休息时间虽然从纸面上被保留,但公司可以把累积的一部分时间用于职业再培训,实际上缩短了休息时间。
工会以此为代价,换取了董事会今后8年不裁员的许诺,而这种承诺是从未有过的。
董事会方面也做出了让步,董事会全体成员放弃10%的薪金,大约3000名高级职员也必须放弃一部分报酬。这方面,经理阶层回应了工会的要求,即克服危机的代价不能仅仅由工薪阶层承担。
重振经济:工会表现更灵活
战后,德国经济奉行社会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了劳资合作的共决权模式,工会在企业中拥有强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且不限于福利待遇方面。就这方面观察,能达成协议没有意外之处,正如施罗德总理所说的那样,是传统模式仍然有效的一次证明。
而它的新鲜之处在于:其一,工会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突出表现是放弃了历次谈判中所坚持的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必须统一标准的要求。如把服务性部门从五金行业共同标准中剔出,以区别对待。此外,工会也不再坚持以行业为界统一对待资方的政策,而同意以企业为单位分别谈判、分别达成协议。工会更重视保障就业和确保企业增加投资、创造劳动岗位,而不纠缠于劳动时间等细节,同时准备为了前者而放弃部分福利。其二,35小时工作周曾经是上个世纪80年代工会斗争的主要目标,而且早已实现,现在工会在事实上已经放弃。
西欧各国都有强大的工会。此间人士认为,不能否认工会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工薪阶层利益和权利方面所作的贡献,但是,只讲斗争,不讲妥协,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片面地追求福利不断增长,却往往造成经济停滞不前。施罗德去年提出旨在重振昔日经济雄风,对福利进行改革的《2010年议程》后,工会曾扬言要撤回对政府的支持,双方关系紧张。而德国最强大的五金行业工会这次的让步以及所表现出的协商态度,被舆论界认为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柏林日报》的社论认为,德国行动起来了,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法兰克福汇报》的社论说,劳资双方走上了令人鼓舞的道路,它关系到德国这个经济大国的前途。
奔驰公司董事会放弃10%收入也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舆论界评论说,董事会的高级经理们向雇主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谁要求雇员放弃某些东西,他自己也必须付出适当的代价。《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社论说,领导一家企业固然首先是一个经济任务,但是在经济困难时期,经理们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来。《柏林日报》的社论说,奔驰公司的经理们开了一个好的先例。
据报道,近日一些著名的大企业,包括像托马斯·库克旅游集团和卡尔施塔特百货公司集团等,都开始仿效奔驰公司的做法。就业是当今西欧重大的经济难题,奔驰公司的经验告诉人们:劳资合作,互相让步,才能解决失业难题,振兴经济。
面对危机:劳资双方同让步
这场纠纷肇始于董事会提出的降低生产成本方案。董事会提出,为加强新型c系列轿车的竞争力,从2007年起必须把生产成本降低5亿欧元,具体方案是取消只有辛德尔芬根主生产基地员工才享有的每小时5分钟的休息时间和下午班的津贴。如工会不同意,将裁员6000人,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不来梅或成本更低的南非去。工会方面一度对此作出强烈反应,举行了罢工。它既反对降低福利待遇,更反对裁员。但是,一旦裁员就不是福利待遇高低,而是没有福利的问题。工会方面最终以就业为重,与董事会达成了协议。
工会方面做出了如下牺牲:一、全部员工放弃原定从2006年起增加的2.79%的工资。仅此一项将每年节约工资支出1.8亿欧元;二、公司中非生产第一线,如食堂、保卫、印刷部门的员工不再享受同等待遇,而按照相应行业标准支付工资。其劳动时间从35小时延长到39小时,与五金行业标准脱钩;三、研究开发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自愿基础上,工作时间可延长至40小时,但不支付加班费;四、学徒期满后3年内,员工必须服从公司派往外地生产基地工作的调动。
董事会最初要取消的休息时间虽然从纸面上被保留,但公司可以把累积的一部分时间用于职业再培训,实际上缩短了休息时间。
工会以此为代价,换取了董事会今后8年不裁员的许诺,而这种承诺是从未有过的。
董事会方面也做出了让步,董事会全体成员放弃10%的薪金,大约3000名高级职员也必须放弃一部分报酬。这方面,经理阶层回应了工会的要求,即克服危机的代价不能仅仅由工薪阶层承担。
重振经济:工会表现更灵活
战后,德国经济奉行社会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了劳资合作的共决权模式,工会在企业中拥有强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且不限于福利待遇方面。就这方面观察,能达成协议没有意外之处,正如施罗德总理所说的那样,是传统模式仍然有效的一次证明。
而它的新鲜之处在于:其一,工会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突出表现是放弃了历次谈判中所坚持的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必须统一标准的要求。如把服务性部门从五金行业共同标准中剔出,以区别对待。此外,工会也不再坚持以行业为界统一对待资方的政策,而同意以企业为单位分别谈判、分别达成协议。工会更重视保障就业和确保企业增加投资、创造劳动岗位,而不纠缠于劳动时间等细节,同时准备为了前者而放弃部分福利。其二,35小时工作周曾经是上个世纪80年代工会斗争的主要目标,而且早已实现,现在工会在事实上已经放弃。
西欧各国都有强大的工会。此间人士认为,不能否认工会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工薪阶层利益和权利方面所作的贡献,但是,只讲斗争,不讲妥协,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片面地追求福利不断增长,却往往造成经济停滞不前。施罗德去年提出旨在重振昔日经济雄风,对福利进行改革的《2010年议程》后,工会曾扬言要撤回对政府的支持,双方关系紧张。而德国最强大的五金行业工会这次的让步以及所表现出的协商态度,被舆论界认为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柏林日报》的社论认为,德国行动起来了,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法兰克福汇报》的社论说,劳资双方走上了令人鼓舞的道路,它关系到德国这个经济大国的前途。
奔驰公司董事会放弃10%收入也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舆论界评论说,董事会的高级经理们向雇主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谁要求雇员放弃某些东西,他自己也必须付出适当的代价。《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社论说,领导一家企业固然首先是一个经济任务,但是在经济困难时期,经理们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来。《柏林日报》的社论说,奔驰公司的经理们开了一个好的先例。
据报道,近日一些著名的大企业,包括像托马斯·库克旅游集团和卡尔施塔特百货公司集团等,都开始仿效奔驰公司的做法。就业是当今西欧重大的经济难题,奔驰公司的经验告诉人们:劳资合作,互相让步,才能解决失业难题,振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