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清启、徐源对话:荣事达、美菱的出路在哪里
嘉宾:
罗清启 帕勒咨询公司董事
徐源 小天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主持人:《经济参考报》电器周刊主编 徐爱琴
两个领导人应该早退
主持人:合肥市政府安排荣事达总裁陈荣珍与美菱总裁张巨声退休,真像舆论所说的是两个企业的巨变或者说是反常吗?
罗清启: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往往取决于“一把手”,所以说,两个企业的落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位企业领导人的落伍。市场只承认发展,如果我们只承认历史而不往前看的话,这是最大的失误。所以,我认为他们不退休是不正常的,而退休是正常的。
徐源:在不在领导岗位上的一个标准不应该单纯的只看年龄,而应该看一个人的职业年龄,也就是说要看他能不能再带领企业前进,能不能继续发展企业,如果有能力快速发展企业,再加上精力允许的话,我认为是可以的,像GE的韦尔奇年龄比较大,但是能带领企业继续发展,那么他的职业寿命就长一点。
罗清启:从市场的角度看,两家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后行业的其他优秀企业,并长时间被亏损所困扰,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不能解决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就应该让位置,这是非常正常的。
应按照市场的方式产生企业领导人
主持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合肥市政府对两个企业做出的人事安排?
徐源:合肥市政府对两个企业的人事安排应该说是中国目前的体制环境下正常的人事安排,那就是政府像安排政府干部一样来安排企业的领导人,这没有什么奇怪的。
罗清启:市场还是对这种人事安排表示担忧。
主持人:为什么舆论对这种人事安排表示出极大的质疑呢?
徐源:在现行的体制环境下,政府安排企业的领导人是正常的,因为地方政府是企业的最大股东,这种质疑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对产生领导人方式的不信任,也就是说,政府选择的企业领导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展企业是让人担心的,另外一点是政府委派企业领导人的做法还要持续多长时间。
罗清启:企业领导人的选择到现在为止不应该再有大的争论了,那就是企业按照公司法的程序选择符合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领导人,但是在中国的国有企业里很难做到,为什么?虽然我们的企业也按照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自己的企业,但是有一点让这种看似科学的治理结构流于形式,因为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合理,政府一股独大,董事会成为地方政府一方的董事会,所以在企业领导人的人事任免上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政府安排企业领导。政府对企业所在的行业不了解,政府对企业的人事安排与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往往有比较大的差距。
徐源:所以要改变中国家电企业领导人产生方式的前提,是解决好家电企业产权的多元化问题,产权的多元化可以让企业的董事会发挥真正的作用,这样,企业领导人的选择才会走向正轨,当然,产权的多元化对应的就是国有股的退出问题,我们看到,国有股的退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完成这一战略转移之后我想这种现象就少了。
从英雄时代到品牌时代的过渡
主持人:中国家电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名牌企业,在这些名牌的背后是一些非常有名的企业领导人,可以说,他们是企业的英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企业英雄和企业品牌呢?
徐源:这些著名的企业领导人之所以会成为企业的英雄,是因为他们在发展企业、创造品牌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往往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就会想到一个品牌的名字,提起一个品牌的名字,也马上会想到一个企业领导人的名字,正是这些企业英雄造就了企业品牌,但是一个品牌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英雄,在这些英雄离开岗位的时候全社会应该感谢他们。
罗清启: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一代领导人正在退休或正面临退休,在感谢这些英雄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怎样延续发展由他们创造的品牌,也就是说怎样避免英雄离去给品牌造成的震荡。
主持人:中国的家电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代领导人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了中国最为知名的强势品牌,现在仍然还在领导岗位,但也面临着未来领导人的更替问题,一类是创造了比较好的品牌,但品牌在衰退。从企业领导人的年龄来看,中国家电业在未来几年面临一个比较大的第一与第二代领导人的更替问题,怎样才能避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徐源:中国家电企业第一代领导人的激励没有得到制度上的保证,他们为了自己的退路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其他方式找钱,再就是为新的接班人的产生制造障碍,这都为企业领导人的更替埋下变数。
罗清启:中国家电企业不缺乏接班人,而是缺乏接班人的培养。激励没有制度保证,他们就在通过人为的接班人断档来延长自己的职业寿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由于领导人的更换带来的震荡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徐源:所以,中国家电企业应该尽快解决的是管理层的激励问题,这个激励用期权或者其他的发达国家的东西不行,必须找出中国的方式,比如管理层收购(MBO)的方式,我们小天鹅正在小范围内实验。
罗清启: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企业领导人的激励方式应该尽快出台,要不然在大面积的企业领导人的更换的时候震荡是难以避免的,那时候的损失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行业。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的强大品牌的延续发展,而不能因为一个领导人的变化而丢掉一个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英雄时代向品牌时代的健康过渡。
徐源:怎样选择企业的领导人的制度问题已经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企业领导人由企业的董事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考评选择,比如说像美国的一些大的企业的领导人更替很多,但没有引起企业的剧烈震荡,企业领导人的更替是企业发展中的大事,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企业领导怎样根据市场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企业。
与跨国企业的终极差距是体制
主持人:如果企业领导人的更换与激励没有制度保证,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企业的领导人更换与国外企业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哪?
徐源:中国的市场正处在一个体制转换过程中,企业也处在一个体制转换的过程中,这个转换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它对企业的要求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即产权的清晰性,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产权的可流通性和交易性以及产权制度的设置必须要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
罗清启:没有体制保证的危害是巨大的。中国企业与跨国家电企业的差别是在体制上而不是管理上或者技术上,这些相对于企业制度来说,都是形而下的东西,如果这些本质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怎么能谈中外企业间的竞争呢?
徐源:一个真正的品牌企业首先是一科学的企业,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品牌是可以超越人的寿命的,是可以超越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的,如果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更换就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坍塌,这说明这个企业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品牌企业,品牌不单纯是营销意义上的牌子,它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意义的制度化企业。
罗清启:所以,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解决企业的体制差距,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范围内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体制的竞争。目前,中国家电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家电企业的差距除了技术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体制上的差距,这一差距不缩短,光有技术、市场差距上的缩短是没有用的。
两个企业没有合并的合力
主持人:再回到荣事达与美菱的问题上来,有消息说,两个企业领导人更换之后不排除合并的可能,那么,这两个企业有必要合并吗?
罗清启:合并很可能是地方政府的想法,我认为,两个企业不能合并。前一段时间,江苏省要以熊猫集团为核心造一个500亿元的“大熊猫”,来跟兄弟省份竞争,我认为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体制、服务环境的竞争,而不应该是攒企业,我们的地方政府应该放弃这种单纯的政绩虚荣而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
徐源:相比较而言,两个企业没有合并都已经落伍,要是合并的话问题更多,企业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可以肯定的是,合并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一个大一点的企业,但是这个企业没有任何经济意义。这不是说整合技术有难度,整合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家电行业的任何一个企业都等不起了。
要抓紧时间卖企业
主持人:很多舆论都预言,这次调整后的荣事达和美菱,目前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会,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之后也很难发展,两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徐源:企业领导人更换成谁是无所谓的,关键是看他们能不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就两个企业目前的运行情况看,新的领导人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怎样赶快将企业卖出去,让有先进经营观念与管理经验的外资或者是国内企业兼并,使两个企业尽快走上正规的发展道路。
罗清启:应该说,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不均衡与各企业背后的地方政府是有关系的。合肥相对于珠江三角洲与山东等地都是相对落后的,所以应该赶快卖出去,荣事达目前一部分美泰克撤离后的股份至今还没有找到买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目前,这类企业正在快速贬值。
徐源:中国家电业的大规模的并购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并购包括外资与国内企业,他们一方面扩大了自己产品的产能,一方面在全国做好了制造与销售的区域空间布局。目前中国面临着一个跨国基地的转移问题,在转移的过程中,一个新的现象是跨国企业不再是跟中国企业合资,而是自己建立自己的研发基地与制造基地,这种新建立的制造基地的技术水平是非常高的,是面对中国未来市场的基地。
罗清启:而像荣事达这样的企业对国内外企业来说,并购的价值并不是很大。因为目前中国的企业不缺少产能,而是缺少产品的创新与销售能力。从硬件上说,这类企业的硬件正在快速贬值,而在品牌等软件上,贬值的速度更快,属于典型的下滑品牌,这种企业用自己的品牌去发展全国市场已经非常困难了,所以任何一个本土企业并购之后已经没有保留其品牌的价值,把他们作为外资品牌在中国的低端品牌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或者说几乎就没有,因为重新建造一个新品牌的成本比使用一个旧品牌的成本还要低。比如说,山东的小鸭现在就在到处出售,但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好卖,这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荣事达与美菱应该抓紧时间卖出自己。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5923987,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