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联想
2004年12月8日,在积30年向全球开放而加入WTO即将彻底打开中国大门的这个最后时刻,风雨中穿行了20年终于占据中国PC市场30%的份额而又仍然处于成长危机高原期的联想集团,当它向世人宣告自己以12.5亿美元完成了对电脑鼻祖、伟大的兰色巨人、美国IBM公司全球PC业务收购、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时,新闻发布会会场里沸腾了,世界都沸腾了!
可令人瞩目的是,北京城的一夜寒冷竟一扫人们对“官方”的喝彩,互联网上炸裂了视网膜的信息飞遍全球,传递的则几乎全是:问题、担心、质疑、否定。没错,这绝大部分来自于质朴的民族情结,是一份殷殷的守望。
或许我们更有理由关心这桩“蛇吞象”的并购案将如何峰回路转?于是,我们用镜头去寻找国际眼球,出乎意料,他们竟如此一致地赞赏联想此番的闯世之举!
台湾明基集团全球副总裁 洪宜幸:打开历史的大视野!
联想太赚了!
与洪总的交流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乐观!他那夹带着浓烈台湾口音的轻松交谈,不由地会令人想起韦尔奇的一句话:经商就把它当成游戏来玩。
一谈及联想的收购案,他的声音竟提高了一倍:“联想划得来啊,它太赚了!它现在用十几个亿去买下IBM的PC业务,全世界都得打听这是哪家公司?一下子就都知道你Lenovo的牌子了,划得来啊!17亿在全世界做了一个牌子,你才花多少钱!当年宏基要做一个牌子,明基要做一个牌子,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牌子,要花多少钱哦!”
真是的,直到今天,有多少中国人能体会得到去国际上打一个品牌会有多难?!中国人就是家喻户晓认你是国际品牌那也不算数。那些成天在国外闯荡的企业家们心里才最明白:得让外国人知道你的牌子,夸你的牌子,那才叫国际品牌。有人从国外回来说,其实今天走到全世界真正让外国人能翘起拇指,脱口而出的中国牌子只有一个:青岛啤酒。
要看到生财之路
洪宜幸话锋一转,道出了一番生意经:“我们来看一个脉络:TCL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向国际化发展,买下了这么多公司。你可以发现,欧美公司它不再赚钱的东西全部丢出来了。像电视机,这些在国外不赚钱的‘垃圾’,到了亚洲会是“垃圾”吗?。好像联想,今天把IBM的PC接下来了,这会产生什么状况呢?好,假如现在全世界有十家生产电视机,如果大家都不做了,最后只剩下三家,那会怎么样?那就一定是赚钱的嘛!TCL过去生产多少电视机?现在又要生产多少?采购的力量一下就增长了很多。国外把不要的东西陆陆续续丢到中国来,这些‘垃圾’对于中国来讲都是宝了。在国外做不好的,到中国绝对做得好。PC,IBM不要了,HP将来也不要了,到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三家做,你想联想赚钱吗?绝对地赚钱!这就是一个产业的脉络,大家都放弃的时候,剩下的就一定赚钱了!”
或许是中国人的感情色彩还太重。其实在一个市场经济的地球村里,谁能离开国际化去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呢?别人当垃圾也好,对我有价值的就是生意。
这是一场大碰撞
洪宜幸话锋再一转,又上了另一个境界:“你有没有发觉,过去中国企业派一大批高层到国外去学习,那种冲击、碰撞,火花都还产生在高层,还在个人的身上;而联想这样的合并,产生的是组织跟组织的碰撞,这个意义太大了!它会使企业产生一连串的变化。
“看看这样一个变化:台湾宏基的施(振荣)老板2000年退位时立了两个标杆,一个是他不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而是交给了专业经理人;二是这个企业已经大到某种程度,他把公司拆成了三等分,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各自去努力。现在这三家都发展很好。我们明基已经是60亿美金的公司了。联想也一分为二,拆成了今天的联想和神州数码,因为要处理郭为跟杨元庆的问题嘛。现在柳传志又退到了后面。再看用友,它找来何经华,一个国际型专业经理人,这在国内过去是没有的。联想这次找的CEO经理人是IBM的副总,一个彻底的老外,杨元庆则做了董事长。产业发展在国内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寻的脉络:一个位置,只要有更好的人,他就可以来做。这会带来影响,国内的其他企业将来都会朝这个方向做的。”
人才的国际性流动和岗位的合理更替,是一个企业健康的象征。我们曾经苦思冥索地探讨“如何引进国际型人才”?似乎这是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可在企业,该来的时候他就来了。
用友去找一个专业经理人,联想去找一个专业经理人,宏基产生了组织变化,联想、神州数码、TCL都正在发生组织变化,这又将带来什么呢?洪宜幸乍舌:“哇!这太‘恐怖’了,单一地看联想所做的事情是一种情形,当你把中国企业里发生的这些变化前前后后串起来看,联想所做的这件事情那可就不得了了!这对中国企业的整个思想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不管最后赚钱还是亏本,这样的大碰撞能真正地影响中国,是十年以后都受用的东西。”
洪宜幸如此兴叹,因为这是企业国际化才能带来的一条真正激励中国企业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联想做得好不好并不重用,有这样一个高度的碰撞,中国企业将来的发展才真的是“不得了哦!”
追寻一个“国际梦”
如此的国际化意义,不能不使人想到最早国际化的海尔。洪宜幸一字一句地说:“海尔,是它激发了中国‘有一个梦想’的开始。它激发了中国人一个国际化的梦想。”
“这以后,很多企业都在谈国际化,联想在谈,用友在谈,TCL也在谈;宏基在谈,明基也在谈。他们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实践、积累、失败,这是干什么?这是在追求一个梦想。大家都用百折不挠的精神、用一大堆的演练、一大堆的挫折、一大堆的努力去达到梦想的目的,这个是真正恐怖哦!有梦最美,有梦想就有希望。这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没有梦,哪里是企业家呢?哪里会有企业呢?”
由此可见,联想过去也曾失败过,现在在造更大的梦。不管它本身亏不亏,这在产业里的影响是太大了!
旧有的流失不可怕
洪宜幸从宏观看问题,肯定联想在大思路上没有错,它的战略布局、宏观趋势都是对的。况且联想不是第一个做国际化的企业,前面的企业、企业家们做国际化,一路铺经验、铺教训,联想是在做接力棒而已。“如果做不好,那不是结构性问题,是实施的问题,是执行!三个领导人就要负责任了。”
那么在企业的有效执行上,什么是最棘手的问题呢?业内最不看好大企业跨国并购的,是文化融合。可让洪宜幸一说,也别看的那么难:“两家合并,企业文化有什么了不起嘛!一个企业,两个制度嘛!海外那块业务仍是海外那一套,国内是国内的一套,然后再慢慢地整合嘛!”
可如果这个过程中留不住人才怎么办?他饶有兴趣地继续说:“IBM这一批人现在成了联想的员工,好像留不住,但是现在绝对不会跑掉,IBM跟他们有约18个月,他们一定会等,至少得拿到遣散费。另外,IBM国外亏本的那一块是一定会被处理掉的,工厂要搬到海外去,那一定会搬到亚洲来,不外乎只有两个去处,一是大陆,一是台湾。这样的话,海外那批人即使走掉了,不重要嘛。”这好像太轻松了?
让封闭的文化走向死亡
那么重要的又是什么呢?今天,但凡对过去三四年里联想的发展有所了解的人,无不认为联想的文化已经处在亚健康状态。对此,洪宜幸像在谈起一个老朋友一样也毫不避讳:“我去联想,跟他们谈起过,企业文化太封闭了,等级太森严。大门都有门禁系统,都刷卡,为什么里面还有那么多警卫?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房间?每一个主管都有房间,这会造成主管跟员工离得很远,某种程度上你就是官僚主义了。三是部门与部门之间为什么隔断那么高?总之,这个行业是不需要等级森严的。这对于国际人才是进不来的。他们的副总一级,几乎没有外来的‘空降兵’。所以那个旧时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封闭的企业文化。
“今天有IBM进来,原来的文化一定会被打开,这会给一大批人带来幻想,做好了,会吸引一大批亚洲人才,绝对会吸引人才的!所以怕什么,不用怕。当然,欧美人才还是进不来,欧美人才要等到你联想的牌子真正地起来了,他才来。”
怕什么!真正有了员工认同的文化,什么人才都能吸引来。能吸引来人才,就能吸引来客户。
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品牌
国际化道路,其实是逼出来的。当年的宏基三分天下,明基独闯海外,都是因为台湾岛内已经没有选择。台湾太小,只有2000万人口,2000万人的市场,做企业风险太高,一个企业都难养啊!相比大陆,有13亿人口。所以大陆多少企业做起来了,还真别以为是什么企业家的功劳,是什么领导有方,实际上就是因为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养着您,卖个东西就挣钱。这给数十年在IT业翻滚,有着丰富的国际化工作经验的洪宜幸刺激太深,他深信:一个国际化,一个品牌,这是一个企业真正的资产,永久的资产!从宏观来看,这也是中国企业一定要走的路。只不过明基在台湾被逼得提早走出去了。
麦肯锡华强森博士也曾经谈到:中国企业只有加速全球化进程,才能更好地迎战全球主要企业的竞争。除了走全球化的道路,中国消费电子制造企业别无选择。但是这些中国公司既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又欠缺成功国际企业所具有的世界级运营技巧。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创新性的策略,并有选择地利用技术、并购以及原厂委托加工制造能力等多种方式。
显然,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具有大胆的创新之举,而如影随形的也一定是做好品牌。
此时的洪宜幸并不愿意多谈明基,但他拗不过追问,“明基有今天,当年的宏基为我们缴了多少学费嘛,犯了多少错误嘛,一路走过来,然后把过去一二十年的智慧一次贡献到明基,明基有了一批人才。做国际化和做品牌是很简单的事情啊,只要有一批人才!
“明基的品牌实际上做了两件事:一是不做名牌做品牌。名牌是打知名度,但那不叫品牌。品牌一定要赋予它某种个性,某种价值。我们做‘快乐科技’,那我们的品牌价值、品牌个性就在这里,我们所有的诉求都在这里。二是把内部的人力资源弄得很好。如果外面的牌子知名度很大,内部员工的文化素养跟不上就不行,人力资源要做得很深,我们花很多时间做人力资源工作。哦,做品牌,还可以找国际专业公司帮忙嘛。”
打开历史的大视野,或许我们才能看清楚:一个企业的行为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是要看它对企业自身的生命递进过程是否真正迈出了步子?对整个产业、甚至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对一个时代的推动在哪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用洪宜幸那乐观的语言就是:“当然,万一你做不好,也无所谓呀,你后面还有人接啊,还有企业,还有企业家接啊。总有一天中国企业是发誓要在世界上发扬光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