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劳务资讯 - 求职旺季戴好求职“安全帽”

求职旺季戴好求职“安全帽”

日前,51job在网上对“求职安全系数”进行了投票调查,共有1064人完成问卷,其中男性受访者占59.45%,女性受访者占40.55%;59.45%的受访者
    
     已有了2—5年的工作经验;29.63%的受访者就职于外商独资欧美企业,25.12%的受访者就职于民企和私企。
    
     调查结果显示:
    
     受访者最信赖的招聘渠道依次为:专业招聘媒体、公司网站招聘以及招聘会。受访者认为“亲友推荐”这条最值得信赖且最为有效;对于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受访者而言,“有名有姓”的猎头公司也是很好的渠道,应届生则青睐于学校推荐或者校园宣讲会。
    
     最受信赖的招聘渠道为大型专业招聘媒体;近4成的求职者面试后对公司福利不能逐一了解;劳动合同缺失最严重的两项是“工作内容”和“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23.97%的受访者遭遇求职陷阱时采用“临时抱佛脚”策略……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在求职时不乏自我保护意识。8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在应聘前会利用网络,搜寻应聘公司的相关信息,更有3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还会亲自去应聘公司实地考察环境;亲朋好友绝对是值得信赖的“信息源”,3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若身边有“知情人”,会向他们打听应聘公司的信息;也有一小部分受访者会采用“直接手段”,打试探电话去应聘公司。
    
     然而当询问到在应聘前是否会去了解相关的劳动法条例时,很少有受访者表示会采用如此“专业性”的手段。也有应聘者表示,自己若是通过猎头公司找工作的,则把“安全防范”也交给猎头公司去把关了。
    
     在面试后,受访者了解得最多的是公司背景及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工作报酬是个大问题,通过面试时也会“心里有数”;然而对于公司福利(包括四金、奖金制度、休假问题等),将近4成的受访者表示不甚了解。不过37.22%的受访者认为面试后一般对于以上各情况会有个底了。
    
     入职以后,当然要签订劳动合同,46.0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签的劳动合同包括了“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等以上各项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不过还是有一半多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劳动合同有缺失,缺失项最严重的是“工作内容”和“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包括工作时间)这两项,此外,“劳动报酬”、“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和“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也属于较容易缺失项。
    
     “陷阱”无处不在,面对求职“陷阱”,且看大家会采取何种态度面对:66.64%的受访者表示会“做好充分准备,主动武装自己”;更有8.74%的受访者表示迫于生计问题,急于求得工作,“顾不得危险了”,明知是陷阱,也只能跳了再说(见图表)。
    
     有些情况可能叫做“无奈”,但在求职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可以帮助我们避开不必要的麻烦,以下的一些策略,会助你一臂之力:
    
     职场防雷忌“三心”
    
     俗话讲苍蝇不盯没有缝的蛋,要想不落入陷阱,个人而言还是要心理素质过硬,很多设陷阱的都是掌握了求职者的心理特点:第一是贪心,第二是急心,第三是糊涂心,眼下工作难找,但并不等同于有工作就要。没有最好的职位,只有最合适的职位,我们要对自己的职涯发展脉络有个清楚的构想,不要盲目地“拉到篮里都是菜”,只要自个儿仔细研究,还是能看清招聘中的大多数猫腻的。
    
     谨慎行事,有备无患谨慎行事须从寻找招聘信息的那刻就开始,公司是否正规初步体现在企业性质介绍以及职位描述上,发现用词含糊不清者大可立马删除。对有意向者,通过电话、网络、亲友等途径来打听企业状况,有备而无患。若无法获得消息,初次面试的感官感受也能令你对该公司有所了解。面谈过程中,详细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清楚自己受聘的薪资福利状况,并确认在offer中有所体现。面试中所携带的各类证件及个人作品,若无特别要求,应尽量由求职者个人保留,同时减少复印件的外流量,以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望闻问切求安全
    
     “望”即是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公司的外部环境和人员情况,办公所在地的环境、公司人员的基本素质,这些摆在眼前的东西要“眼观四路”。
    
     “闻”即是通过听觉以及咨讯手段了解公司经营发展概况,当然此处的“听”可不是听一面之词,而是要“耳听八方”,上网找资料,发帖询问,尤其是那些无法通过网站资源追踪其踪影的小公司,不如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前台、保安,样子比较“嫩”的小职员聊天闲聊。
    
     “问”即是对亲属,亲属的朋友、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这年头,“八卦是王道,小道出真理”,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千万不要不问。
    
     “切”即是直接交手,试探虚实。雇主油滑你就“切”个擦边球,雇主态度缓和你就“按一掌印”,雇主谨慎你就触个皮毛。如果真遇上不法雇主了,要敢于叩住他的脉门,缠斗到底,把催债的那套使出来,切不要忍气吞声一辈子,否则失败了n次,也得不了教训啊!



劳务资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劳务资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